-
公开(公告)号:CN110729722B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1911008473.5
申请日:2019-10-22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G06Q1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能源细胞架构的区域能源网优化调度方法,属于电网调度领域,该方法将区域能源网内以能源细胞为单位的个体划分为区域层与细胞层,并对层内的元素智能体化处理,利用考虑电价机制的智能体调度策略,将区域层与细胞层有机整合,解决了区域能源网内多元主体协调易产生决策混乱的问题;配合能源细胞状态检测法,针对不同的能源细胞状态检测结果制定相应的调度方法,实现在复杂运行条件下,为区域能源网生成合理调度方案的同时进行风电消纳;本方法综合考虑了经济运行、新能源消纳、能量存储装置高效利用等因素,实现了区域能源网的多能互补、协同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4123175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345274.0
申请日:2021-11-15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广义需求侧资源联盟特性的配电网分布式控制方法,涉及配电网分布式控制技术领域。该方法基于现有需求侧资源的分布式控制总体框架,从电网和用户两个角度出发,以最小化电网改变负荷成本、广义需求侧资源设备启停次数为综合目标,在最小化广义需求侧资源调度成本的同时保证用户舒适度,通过充分利用历史数据对初始改变负荷分配进行优化,使得初始改变负荷分配更加准确,同时还对传统一阶离散一致性算法进行优化,通过对初始改变负荷分配和传统一阶离散一致性算法两方面的优化来减少多智能体系统所运行的一阶离散一致性算法的迭代步数,加快收敛速度,实验结果表明了本发明方法的优越性,适用范围更加广泛。
-
公开(公告)号:CN113807743A
公开(公告)日:2021-12-17
申请号:CN202111173301.0
申请日:2021-10-08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网调度自动化软件可靠性评估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得筛选后的输入数据集;基于筛选后的输入数据集,获得失效数据集;基于失效数据集,采用预设的模型评价指标对预获取的基本模型集中的各基本模型进行评价,获得评价结果;基于评价结果,获得选取的基本模型;基于选取的基本模型获得软件可靠性评估混合模型,基于软件可靠性评估混合模型,实现电网调度自动化软件可靠性评估;其中,采用序列似然比方法确定软件可靠性评估混合模型的权值。本发明具体提供了一种恶性数据攻击下的基于混合模型的电网调度自动化软件可靠性评估方法,能够得到可靠性较高的评估及预测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08376983B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1810239661.8
申请日:2018-03-22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边界融合的电网状态估计系统及方法,涉及电网状态估计技术领域。系统包括获取各节点的量测量的电网数据采集模块以及包括本地数据单元、状态估计单元的通信模块及数据融合模块,状态估计单元包括存储有基于边界融合的状态估计程序的存储器和显示程序运行输出状态变量的显示器;状态估计程序被执行以便实现基于边界融合的电网状态估计;估计方法为,对区域电网的划分后,建立各区域的量测方程,求取内部量和边界量,对两区域的边界量进行融合后修正边界量,对中间变量进行非线性变换后以最小二乘法求取其状态变量的估计值并输出。本发明系统通信量少,状态估计方法在不失准确性的情况下,提高了电网状态估计的运算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06875105B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1710058200.6
申请日:2017-01-23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考虑复合故障风险的配电网差异化规划方法,属于电力系统规划技术领域;包括:根据配电网所处区域气候条件划分该区域气象防护等级;计算各线路在各气象防护等级下的历史故障率;根据历史故障率预测规划期线路复合故障率预测值;制定候选配电网差异化规划方案;构建综合评估体系,对各候选配电网差异化规划方案进行评价,选择最优的配电网差异化规划方案;本发明考虑复合气象灾害对配电网的影响,提高配电网的综合应灾能力,保障配电网的安全运行;复合故障率经济风险评估,平衡成本与故障灾害风险;从故障恢复能力的角度对规划方案进行评估,对促进配电网规划工作的应用和完善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提高配电网规划效率和规划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7491792B
公开(公告)日:2020-04-07
申请号:CN201710756382.4
申请日:2017-08-29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G06K9/6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于特征映射迁移学习的电网故障分类方法,其包括:1、选定目标领域数据以及辅助源领域数据;2、分别对目标领域数据和辅助源领域数据进行基于微增量小波奇异熵的故障特征提取,并将各所述微增量小波奇异熵作为故障特征,进而分别组成目标领域相对应的特征向量空间以及辅助源领域相对应的特征向量空间;3、基于特征映射迁移学习方法,找到轴特征、辅助源领域特有特征、目标领域特有特征各自相对应的基向量;4、将所获得的辅助源领域相对应的基向量作为支持向量;同时设定相似性惩罚项并加入支持向量训练集的约束条件,以共同训练分类器获得相应的分类结果。本发明能够准确快速找到最能体现故障类别的三组基向量。
-
公开(公告)号:CN107220775B
公开(公告)日:2020-04-07
申请号:CN201710405544.X
申请日:2017-06-01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考虑信息系统作用的有源配电网多视角协同脆弱性评估方法,首先针对配电网外部灾害出现的随机性,建立确定性‑随机性拓扑结构模型;基于系统全景信息,确定灾害条件下多时间尺度协同影响的信息物理元件故障概率;然后建立考虑信息系统作用的有源配电网功能组故障概率模型;对有源配电网的源网荷互动模式下各种运行状态和网架结构进行评估,构建有源配电网与信息系统融合的源网荷互动模式下的脆弱性评估体系,同时评估配电网网架结构与运行状态之间、物理系统与信息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协同脆弱性;最后建立空间尺度上的局部协同脆弱性指标、区域协同脆弱性指标和全局协同脆弱性指标体系,更全面、具体的评估有源配电网的脆弱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729722A
公开(公告)日:2020-01-24
申请号:CN201911008473.5
申请日:2019-10-22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能源细胞架构的区域能源网优化调度方法,属于电网调度领域,该方法将区域能源网内以能源细胞为单位的个体划分为区域层与细胞层,并对层内的元素智能体化处理,利用考虑电价机制的智能体调度策略,将区域层与细胞层有机整合,解决了区域能源网内多元主体协调易产生决策混乱的问题;配合能源细胞状态检测法,针对不同的能源细胞状态检测结果制定相应的调度方法,实现在复杂运行条件下,为区域能源网生成合理调度方案的同时进行风电消纳;本方法综合考虑了经济运行、新能源消纳、能量存储装置高效利用等因素,实现了区域能源网的多能互补、协同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0557388A
公开(公告)日:2019-12-10
申请号:CN201910826057.X
申请日:2019-09-03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鞍山供电公司 , 东北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4L29/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双反馈双隔离的物理信道无耦合电网内外网隔离方法,涉及电力信息通讯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电网内部网络信息数据的提取分析;电网内部网络对提取到的信息数据进行加密并生成对应的图形信息码;独立计算机对电网内部网络留存的图形信息码进行采集、识别和奇偶校验;电网外部网络对独立计算机校验正确的图形信息码进行采集、识别和判断解析;电网网外部网络留存最终正确的图形信息码并将其作为电网网外部网络的公共数据。本方法具有双反馈、双隔离且图形信息码数据容量大的特征,能够实现内外网数据信息的无耦合、高效率的传输,确保内网信息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334884A
公开(公告)日:2019-10-15
申请号:CN201910680161.2
申请日:2019-07-26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阜新供电公司 , 东北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单锦宁 , 陈刚 , 马民 , 杨东升 , 李振宇 , 李成伟 , 周喆 , 王鑫 , 孙振奥 , 李丹阳 , 柴琦 , 郑海洪 , 周博文 , 张化光 , 刘鑫蕊 , 罗艳红 , 梁雪 , 刘振伟 , 王智良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提升区域电网风电消纳能力的电-热联合调度方法。本发明通过增加蓄热电锅炉来解耦热电联产机组“以热定电”约束,提升区域电网风电消纳能力,综合考虑了常规火电机组、热电联产机组的出力特性、启停及爬坡运行约束,以及蓄热电锅炉的运行状态,建立了一种包含常规火电机组、热电联产机组以及蓄热电锅炉的电-热联合调度模型;提出火电出力平衡支撑理论和蓄热电锅炉的电制热启动策略,并考虑系统稳定性约束,以最大化风电消纳为目标,同时引入机组发电成本和污染排放成本惩罚项;最后采用改进的蚁群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在保证风电全消纳、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同时,实现了系统运行的经济性最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