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627163B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0743886.2
申请日:2024-06-11
Applicant: 中交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7 , G06F30/23 , G06T17/20 , G06F111/10 , G06F111/04 , G06F119/1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提供基于结构应变能寻优的结构临时支撑智能布置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基于目标施工区域,获取设计图纸并建立三维结构模型;对模型进行结构受力特性分析,识别临时支撑点坐标集合;基于坐标集合进行约束组合,确定临时支撑点组合方案集;依照方案集进行结构分析,模拟施工阶段的应力加载工况,计算结构应变能;将计算得到的结构应变能进行比较,确定筛选出结构应变能最小的临时支撑点组合方案;通过结构应变能最小的方案,进行临时支撑布置。本申请根据不同临时支撑下的结构应变能,选择结构应变能最小的临时支撑模式,解决结构临时支撑过程的应力应变过大的技术问题,确保施工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8627163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743886.2
申请日:2024-06-11
Applicant: 中交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7 , G06F30/23 , G06T17/20 , G06F111/10 , G06F111/04 , G06F119/1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提供基于结构应变能寻优的结构临时支撑智能布置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基于目标施工区域,获取设计图纸并建立三维结构模型;对模型进行结构受力特性分析,识别临时支撑点坐标集合;基于坐标集合进行约束组合,确定临时支撑点组合方案集;依照方案集进行结构分析,模拟施工阶段的应力加载工况,计算结构应变能;将计算得到的结构应变能进行比较,确定筛选出结构应变能最小的临时支撑点组合方案;通过结构应变能最小的方案,进行临时支撑布置。本申请根据不同临时支撑下的结构应变能,选择结构应变能最小的临时支撑模式,解决结构临时支撑过程的应力应变过大的技术问题,确保施工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8627164B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0748931.3
申请日:2024-06-11
Applicant: 中交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7 , G06F111/04 , G06F119/14 , G06F119/08 , G06F111/08 , G06F111/02 , G06F11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变形协调的大跨结构支座组合智能确定方法,涉及智能优化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调取历史支座信息,对各类支座进行识别,建立支座数据库;建立支座孪生模型,获取支座孪生模型库;对多个类别支座进行荷载受力分析,获取支座-变形数据库;调取大跨结构支座需求,确定支座组合信息;基于支座位置与支座数量,在支座数据库中进行随机调取,形成初始支座组合方案;基于支座孪生模型库与支座-变形数据库对初始支座组合方案进行支座变形协调优化,确定最终支座组合方案。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安全性低、稳定性差等技术问题,通过智能确定的方法,达到提高大跨结构支座组合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702722B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311709585.X
申请日:2023-12-13
Applicant: 中交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任宝双 , 马利刚 , 闫力辉 , 张克胜 , 戴虎斌 , 王成 , 杨玉文 , 秦玉德 , 赵龙 , 刘文超 , 胡庆康 , 郁志伟 , 翟浩博 , 张鑫鑫 , 宋卓华 , 李远方 , 赵晓兵 , 毛五洲 , 赵义鹏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岩溶区高层建筑钢网模灌注桩结构及施工方法,桩孔钻设在施工位置;筒状网模组件安装在所述桩孔内,包括筒状钢筋笼和钢网模,所述钢网模围设在筒状钢筋笼外而构成与桩孔内径适配、竖向贯通的筒状空间;灌注设备包括供料导管和供料装置,所述供料导管由所述筒状空间伸入桩孔,供料导管上端伸出孔口外并设置有接料漏斗,所述供料装置设置在地面并向所述接料漏斗供料;吊装设备配置为:在灌注前吊装所述筒状网模组件下入桩孔内,在灌注过程中动态调节供料导管竖向位置,以使得供料导管在不断升高的混凝土中保持埋置深度不变。
-
公开(公告)号:CN118473099B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917015.8
申请日:2024-07-10
Applicant: 中交建筑集团东南建设有限公司 , 中交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 河南省平原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排放电力监测系统及控制方法,涉及碳排放电力控制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将碳排放电力控制区域进行分割,获取碳排放电力控制小区;按照时间序列划分碳排放电力控制周期,根据所述碳排放电力控制周期监测周期碳排放数据;将所述周期碳排放数据进行边缘数据处理,获取所述碳排放电力控制小区的碳排放状态;将碳排放电力控制小区的碳排放状态进行综合数据处理,获取所述碳排放电力控制区域的碳排放状态并生成相应的预警信号;根据所述预警信号在当前周期内进行实时电力控制并监测实时控制结果;根据所述实时控制结果选择二次控制策略并执行二次控制。本发明针对碳排放小区做碳排放电力控制,实现了碳排放的精细化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8690452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744863.3
申请日:2024-06-11
Applicant: 中交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T17/00 , G06F119/14 , G06F11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大跨结构安装顺序的确定方法及系统,涉及安装顺序确定领域。所述方法包括:确定目标区域,获取现场实际情况,确定临时支撑,构建数字孪生三维模型;对所述数字孪生三维模型进行模拟,获取完整安装顺序方法;基于所述完整安装顺序方法计算结构杆件最大应力与其允许承载应力比值,获取杆件应力比值;设置标准杆件应力比值为1,根据所述杆件应力比值进行对比,获取保留杆件应力比值;基于所述杆件应力比值获取对应安装顺序方法,构建实施方案提取模块,输出实施方案。采用本方法解决了大跨度工程结构建造过程中的杆件安装次序选择困难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智能选择优化的大跨结构安装顺序的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6362065B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211649658.6
申请日:2022-12-21
Applicant: 中交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热膨胀系数的结构瞬态热应变模拟方法和系统,方法包括:S1,确定结构受热情况并确定结构的多个典型截面,对每个典型截面进行结构的单元划分,基于受热情况和单元划分获得起始时刻结构截面的单元温度场分布和温度升高时间序列;S2,确定结构的热膨胀系数,并基于热膨胀系数获得起始时刻截面的单元热应变和热应力;S3,确定t时刻结构同一截面的温度场分布;S4,基于结构的热膨胀系数确定瞬态热应变对应的平均热膨胀系数,并基于t时刻结构同一截面的温度场分布及平均热膨胀系数确定t时刻结构同一截面的单元热应变和热应力;S5,遍历结构所有典型界面和温度升高时间序列,实施步骤S1‑S4,确定结构整体的热应变和热应变分布。
-
公开(公告)号:CN117342389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578671.1
申请日:2023-11-23
Applicant: 中交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 中交四公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中交建筑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预制涵洞吊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预制涵洞自动吊装设备,包括一号箱,以及其上端设置的钢索,一号箱上设置有外夹持机构,且外夹持机构的若干个输出端均匀分布在一号箱圆周,一号箱上还设置有内夹持机构,且内夹持机构的若干个输出端均匀分布在一号箱底部,一号箱底部中心处固定连接有二号箱,二号箱内部设置有防脱机构,且防脱机构上设置有对位组件,该预制涵洞自动吊装设备,通过设置防脱机构,使预制涵洞在运输的过程中,第一导杆伸长到预制涵洞底部,形成三角防脱架,对预制涵洞进行支撑,加强对预制涵洞的防护,提高设备的安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9505609B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1811392723.5
申请日:2018-11-21
Applicant: 中交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 中交第四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浅埋暗挖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无支架施工方法及综合管廊,该方法包括:根据管廊设计的舱室数量和位置确定分步开挖的小导洞数量和位置;小导洞每次开挖进尺完成后施作初期支护,并在开挖边界与竖向中隔墙重合处设置永久竖向钢支撑,将永久竖向钢支撑上下两端分别与小导洞初期支护中的格栅钢架或钢拱架连接;小导洞初期支护完成后施作二次衬砌,根据设计要求补充配置永久竖向钢支撑,将相邻永久竖向钢支撑之间设置螺纹钢筋网,并将螺纹钢筋网与永久竖向钢支撑相连接,将永久竖向钢支撑作为骨架浇筑中隔墙混凝土,形成钢筋混凝土中隔墙,进而与初期支护、二次衬砌形成管廊结构。本发明在避免拆除钢支撑的同时,提高了中隔墙的结构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411688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883158.8
申请日:2024-12-19
Applicant: 中交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制柱和叠合梁的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该预制柱和叠合梁的连接节点包括节点域;预制柱,其包括第一预制柱和第二预制柱,第一预制柱竖直设置于节点域的顶部,第二预制柱竖直设置于节点域的底部;花管套筒组件,其包括高度调节套筒、套筒主体和固定块,套筒主体套设于高度调节套筒上,且套筒主体与高度调节套筒螺纹连接。花管套筒组件可将第一竖向受力钢筋和第二竖向受力钢筋进行连接,且可通过高度调节套筒进行旋拧,从而小幅度地调整第一竖向受力钢筋的高度,且可选择性地进行部分高度调节套筒进行旋拧,从而调整部分第一竖向受力钢筋的高度,因此可提高上下两根预制柱在连接时的找平精确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