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罩式退火炉工艺的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534182B

    公开(公告)日:2014-02-12

    申请号:CN201210041634.2

    申请日:2012-02-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罩式退火炉工艺的控制系统,包括CPU单元、变频器单元、炉台控制单元和加热罩控制单元。其中,CPU控制单元通过PROFIBUSDP电缆与变频器单元连接,加热罩控制单元通过PROFIBUSDP电缆与快速接头插座连接,短接后的变频器单元的PROFIBUSDP电缆和炉台控制单元的PROFIBUSDP电缆与快速接头插座连接;炉台控制单元和加热罩控制单元的DP插头上分别设置终端电阻。本发明所提供的控制系统,保证了各个单元所组成的PROFIBUSDP网络的稳定性,确保了罩式退火炉工艺的安全以及生产的连续性。

    转炉干法除尘蒸发冷却塔喷水量调节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787205A

    公开(公告)日:2012-11-21

    申请号:CN201210260081.X

    申请日:2012-07-19

    Inventor: 吉青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8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炉干法除尘蒸发冷却塔喷水量调节装置及方法,特别涉及冶金炼钢行业转炉干法除尘蒸发冷却塔喷水量控制。所述装置包括电磁流量计、冷却水压力检测仪、冷却水压力报警仪、切断阀、流量调节阀、蒸发冷却塔、入口温度检测仪及出口温度检测仪。所述调节方法包括吹炼初期开环控制和当烟气温度趋于稳定后闭环PID控制。开环控制主要是通过电磁流量计、切断阀、流量调节阀以及出口温度检测仪的控制信号与PLC系统连接,实现信号的传递,使水流量跟随烟气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平衡整个控制过程的供水量,以达到喷水量的自动控制调节。

    基于可见光图像识别技术的加热炉自动上料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050845A

    公开(公告)日:2018-05-18

    申请号:CN201711244182.7

    申请日:2017-11-30

    Abstract: 基于可见光图像识别技术的加热炉自动上料系统,包括上料台架、挡钢钩、拨钢叉和输送辊道,挡钢钩设置于上料台架一侧,输送辊道用于将钢坯由上料台架输送到拨钢叉,还包括两台可见光摄像机、两套LED光源、自动控制单元和上料台架电控系统,可见光摄像机平行于钢坯断面设置并安装在上料台架出口两侧;LED光源靠近可见光摄像机设置并对准钢坯断面照射;自动控制单元与可见光摄像机及上料台架电控系统连接,上料台架电控系统与上料台架、挡钢钩、拨钢叉连接;自动控制单元包含图像处理模块、决策模块和通讯模块。本发明在上料台架到输送辊道的钢坯运输流程上使用自动化装置替代传统人工操作以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加热炉上料全流程自动化,降低人工成本。

    基于多相机信息融合方案的加热炉自动上料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007210A

    公开(公告)日:2018-05-08

    申请号:CN201711242781.5

    申请日:2017-11-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7D3/0024 F27D19/00 F27D21/02 F27D2021/026

    Abstract: 基于多相机信息融合方案的加热炉自动上料系统,包括上料台架、挡钢钩、拨钢叉和输送辊道,还包括两台侧向可见光摄像机、一台垂向可见光摄像机、两套LED光源、自动控制单元和上料台架电控系统,两台可见光摄像机平行于钢坯断面设置并安装在上料台架出口两侧;垂向可见光摄像机安装在上料台架中部附近;自动控制单元与侧向可见光摄像机、垂向可见光摄像机及上料台架电控系统连接;上料台架电控系统与上料台架、拨钢叉连接。本发明在上料台架到输送辊道的钢坯运输流程上使用自动化装置替代传统人工操作以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加热炉上料全流程自动化;当来料为高温热坯时,通过挤坯操作使得钢坯间紧密排列以免热坯冷却不均匀而产生变形。

    一种用于电石炉密闭循环水系统的泄漏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13282B

    公开(公告)日:2017-02-08

    申请号:CN201410144563.8

    申请日:2014-04-11

    Inventor: 陈辉 吉青 陆宏泳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电石炉密闭循环水系统泄漏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电石炉各个需冷却设备部件的冷却水回水支管上安装流量计和温度计实时采集数据,并记录各支管流量和温度变化的趋势;在系统高位稳压罐的补水位设置微差压变送器,记录液位变化趋势;建立支管流量变化趋势和液位变化趋势之间的动态报警模型;综合支管流量趋势差报警值,取得不同周期的稳压罐液位趋势差报警阈值,并根据各支管流量和温度变化的趋势完成对电石炉闭式循环水系统泄漏的检测和定位。本发明大大减少了高精度流量计的安装数量,在提高系统泄漏检测精度和响应速度的同时,有效降低系统成本,为电石炉的稳定安全生产提供可靠保证。

    一种对罩式退火炉的加热罩进行识别的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820616B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410099438.X

    申请日:2014-03-18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冶金领域,提供了一种对罩式退火炉的加热罩进行识别的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加热罩的电器柜内端子排上表示所述加热罩的编号的二进制码;根据预设的编码规则对所述二进制码进行解码,识别所述加热罩的编号。本发明实施例,首先获取加热罩的端子排上的二进制码,对获取的二进制码进行解码,获取加热罩编号,可以使炉台上的加热罩方便快速的被识别出来,并在后续的分析过程中快速对应不同的加热罩。

    一种用于电石炉密闭循环水系统的泄漏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13282A

    公开(公告)日:2014-07-09

    申请号:CN201410144563.8

    申请日:2014-04-11

    Inventor: 陈辉 吉青 陆宏泳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电石炉密闭循环水系统泄漏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电石炉各个需冷却设备部件的冷却水回水支管上安装流量计和温度计实时采集数据,并记录各支管流量和温度变化的趋势;在系统高位稳压罐的补水位设置微差压变送器,记录液位变化趋势;建立支管流量变化趋势和液位变化趋势之间的动态报警模型;综合支管流量趋势差报警值,取得不同周期的稳压罐液位趋势差报警阈值,并根据各支管流量和温度变化的趋势完成对电石炉闭式循环水系统泄漏的检测和定位。本发明大大减少了高精度流量计的安装数量,在提高系统泄漏检测精度和响应速度的同时,有效降低系统成本,为电石炉的稳定安全生产提供可靠保证。

    一种对罩式退火炉的加热罩进行识别的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820616A

    公开(公告)日:2014-05-28

    申请号:CN201410099438.X

    申请日:2014-03-18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冶金领域,提供了一种对罩式退火炉的加热罩进行识别的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加热罩的电器柜内端子排上表示所述加热罩的编号的二进制码;根据预设的编码规则对所述二进制码进行解码,识别所述加热罩的编号。本发明实施例,首先获取加热罩的端子排上的二进制码,对获取的二进制码进行解码,获取加热罩编号,可以使炉台上的加热罩方便快速的被识别出来,并在后续的分析过程中快速对应不同的加热罩。

    转炉一次除尘新OG系统的环缝装置以及控制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2534100B

    公开(公告)日:2013-08-14

    申请号:CN201210002858.2

    申请日:2012-01-06

    Inventor: 靖亚馨 吉青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转炉一次除尘新OG系统环缝控制装置和工艺,将环缝装置的位置反馈信号接入PLC,PLC输出信号接至伺服阀;吹炼间歇期,环缝锥体及烟罩集中手动,人工设置开度;吹炼初期,三通阀处放散侧,转炉煤气点燃排放,烟罩位置固定,环缝装置处于伺服阀集中自动;吹炼中期,三通阀处于回收侧,烟罩进行高度和微差压粗调,微差压波动缩小,将环缝装置设置成伺服阀集中自动。环缝装置包括环缝锥体、液压站、伺服阀、PLC。烟罩配合环缝装置的控制;液压站提供动力,PLC信号输至伺服阀,控制伺服阀动作,伺服阀驱动控制环缝锥体,烟罩增加绝对值编码器。本发明具有安装设备减少,增加能源回收、投资低、系统精度高。

    转炉倾动角度自动纠偏控制

    公开(公告)号:CN102392101A

    公开(公告)日:2012-03-28

    申请号:CN201110386999.4

    申请日:2011-11-29

    Inventor: 吉青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转炉倾动角度自动纠偏控制,包括有PLC控制、旋转编码器和主令控制器,所述主令控制器设置有4个主令控制器控制点,第一主令控制器控制点设置在转炉顺时针向炉前方向转动的0~30度区域内,第二主令控制器控制点设置在逆时针向炉后方向回转的30~50度区域内,第三主令控制器控制点设置在逆时针向炉后转后的340~360度区域内,第四主令控制器控制点设置在顺时针从炉后向炉前方向的270~300度区域内;通过本技术方案,可以在每个主令控制器控制点角度附近很轻易的设置,并且经过每个主令控制器控制点的信号电平和旋转编码器修正,消除偏差,从而保证了生产工艺方面的需要,调试完成后,无需后期维护。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