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09227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114279.4
申请日:2025-01-24
Applicant: 中北大学
IPC: A61L27/06 , A61L27/34 , A61L27/30 , A61L27/54 , A61L27/52 , A61L27/56 , A61L27/58 , B33Y10/00 , B33Y80/00 , B33Y70/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促进细胞增殖能力的3D打印钛合金植入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骨修复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水凝胶具有多孔结构,可以提供营养和氧气运输,利于细胞渗透和增殖,从而促进新组织的形成,为骨骼生长成多孔材料提供空间;提供的3D打印钛合金植入物凝胶涂层与3D打印钛合金间通过氨基和羟基间的氢键连接,结构紧凑,结合稳定性高;制备的水凝胶热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拉伸性、抗氧化性、抗菌性能和溶血性能,同时溶胀性小,降解性能优异,无细胞毒性,使3D打印钛合金植入物不会受身体温度的影响,适于骨修复。
-
公开(公告)号:CN119608120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510016718.8
申请日:2025-01-06
Applicant: 中北大学
IPC: B01J20/24 , B01J20/28 , B01J20/30 , C02F1/28 , C02F101/22 , C02F101/20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卡拉胶基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抗生素/重金属双重吸附中的应用,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制备方法为:(1)杏壳中天然黑色素的提取;(2)利用Ma光敏基团对κca进行酯化反应合成Ma‑κca;(3)将提取出的天然黑色素接枝于Ma‑κca网络中制得黑色素/Ma‑κca多孔凝胶吸附材料。本发明在钾离子交联的基础上,利用甲基丙烯酸酐(Ma)的光敏基团对κca进行化学官能化,从而设计出物理‑化学双交联体系的聚合物凝胶,Mel在其聚合物网络上进行接枝组装,进而制得一种具有良好溶胀性能、稳定性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的吸附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4166908A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111517984.7
申请日:2021-12-13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茶多酚及其组分分析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步骤如下:S1:制备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木质素磺酸纳复合材料;S2:制备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木质素磺酸纳修饰的丝网印刷电极;S3:制备纳米金/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木质素磺酸纳修饰的工作电极;S4:将构建传感器置于不同浓度的表没食子酸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或芦丁的标准溶液中,绘制工作曲线;S5:将构建传感器置于柠檬酸缓冲液中,进行检测;S6:将步骤S5中的氧化峰电流值记录下来,根据步骤S4的工作曲线,测得样品中总儿茶素、芦丁及茶多酚的浓度;该发明制备的传感器可同时测得出儿茶素类化合物和芦丁含量,检测时无需复杂的样品前处理、操作简单、检测时间短且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4034697A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11182867.X
申请日:2021-10-11
Applicant: 中北大学
IPC: G01N21/8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花青素‑甜菜素‑k‑卡拉胶鲜度指示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原料的提取:花青素的提取、甜菜素的提取,干燥备用;步骤2,鲜度指示膜的制备:将花青素、甜菜素与1.5gk‑卡拉胶磁力搅拌,浇注在聚乙烯四氟板上,干燥即可。本发明所涉及的花青素用于监测由于酚或共轭物质存在的pH变化,甜菜素的取代基在碱性条件下容易氧化,从而导致甜菜素颜色的变化,本发明将两者与k‑卡拉胶聚合物结合增强天然色素的pH响应变色敏感性并改善其化学稳定性,从而得到高效、稳定的新鲜度指示膜并应用于食品包装中,以监测包装产品的新鲜及腐败度,为消费者购买高蛋白、高脂肪类包装食品提供安全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3956371A
公开(公告)日:2022-01-21
申请号:CN202111285312.8
申请日:2021-11-01
Applicant: 中北大学
IPC: C08B3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沙棘果皮多糖铜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一、将干燥好的沙棘果皮,加入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溶液,加入木瓜蛋白酶,水浴后抽滤,得到提取液;步骤二、称取一定质量的沙棘果皮多糖,加入柠檬酸钠和水,置于55~65℃水浴锅中加热并不断搅拌;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碱性,缓缓滴加硫酸铜,出现不溶物时立即停止滴加硫酸铜,继续在水浴锅中加热搅拌0.8~1.2h后停止搅拌,收集离心液;向离心液中加入95%乙醇,使乙醇浓度达到80%,置于3~5℃环境12~18小时后,离心取沉淀,得到沙棘果皮多糖铜络合物。本发明从沙棘果皮中提取多糖,并且将所得多糖与硫酸铜成功络合制成沙棘果皮多糖铜复合物,为促进沙棘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3866251A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111097657.0
申请日:2021-09-18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灵敏度白坚木皮醇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采用滴涂法在玻碳电极表面修饰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和羧甲基纤维素的复合材料,电沉积纳米金粒子,以白坚木皮醇为模板分子,邻苯二胺为功能单体,通过电化学聚合在纳米金/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羧甲基纤维素修饰的玻碳电极上得到白坚木皮醇分子印迹的邻苯二胺聚合物薄膜,再从白坚木皮醇分子印迹的邻苯二胺聚合物薄膜中除去白坚木皮醇模板分子得到高灵敏度白坚木皮醇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本发明拓宽了传感器的检测线性范围,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提高了传感器的选择性,抗干扰能力强;且方法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检测样品前处理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09315693B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1811142677.3
申请日:2018-09-28
Applicant: 中北大学
IPC: A23L9/10 , A23L33/125 , A23L2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酵沙棘布丁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发酵食品加工技术领域。针对目前沙棘食品生产中,在发酵初始或灌装前的高温灭菌所造成对产品的营养成分损失、风味物质流失等影响,本发明采用沙棘果泥生料发酵工艺,利用混菌两阶段升温发酵,再通过添加食用胶、甜味剂等成分后,得到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的发酵沙棘布丁,本发明的沙棘布丁不经过高温杀菌处理,减少热处理对热敏性营养物质以及风味的影响,最大程度保持了各种生理活性物质,并且提高了益生菌的附加营养值,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
-
公开(公告)号:CN109315645B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1811098242.3
申请日:2018-09-20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油脂沙棘浊汁的制备方法,属于农副产品深加工技术领域。针对于现有工艺中,为了解决脂肪上浮与果汁分层的问题,基本选择通过果汁全部脱脂的方法来实现果汁外观的均一性,从而导致损失了大量营养物质等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含油脂沙棘浊汁的制备方法,利用部分脱脂以及两阶段高压均质的方法,有效保留沙棘中的部分脂肪,不仅有效保留沙棘浊汁的风味物质以及营养物质,而且有效解决脂肪上浮分层问题,从而获得了具有高稳定性、保质期较长的沙棘浊汁,使最终产品呈现均匀的乳液状态,最大程度保持了各种生理活性物质,同时显著降低制备成本,可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8684708B
公开(公告)日:2021-03-05
申请号:CN201810788318.9
申请日:2018-07-18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菌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硅藻土(DE)的预处理;载银氧化石墨烯(Ag+‑GO)的制备;载银氧化石墨烯/硅藻土(Ag+‑GO/DE)的制备;纳米银/氧化石墨烯/硅藻土(AgNPs/GO‑DE)的制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将银离子与氧化石墨烯结合,再将载银氧化石墨烯与硅藻土复合,再将载银氧化石墨烯负载到硅藻土上以后利用硼氢化钠将银离子还原成纳米银,这一步骤避免了还原过程中将氧化石墨烯还原,含氧官能团减少,作用力减弱,既提高硅藻土对细菌的吸附能力和抗菌能力,又能解决纳米银及氧化石墨烯的安全问题,提高纳米银的缓释性能;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步骤简单,且能将所提供的抗菌复合物全部复合上,从成本以及工艺上来说更为简单,易于实现大批量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7325212B
公开(公告)日:2019-06-07
申请号:CN201710657696.9
申请日:2017-08-03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性能迷迭香酸分子表面印迹微粒及其制备方法,其中,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水溶液体系中,加入引发剂,在经AMPS改性的硅胶微粒的表面接入单体DMAEMA,制备得到接枝微粒;2、以2‑氯乙胺盐酸盐为季铵化试剂,使接枝微粒的叔胺基团与季铵化试剂的氯烷基团发生季铵化反应,制备得到带有正电荷的功能微粒;3、功能微粒饱和吸附迷迭香酸分子,然后与交联剂发生反应,完成分子表面印迹过程;4、过滤分离出产物微粒。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1)制备工艺简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2)制备得到的印迹微粒具有特异的识别选择性和较高的吸附容量,是一种高性能的印迹微粒,可以从天然植物中高效地分离提纯迷迭香酸。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