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382865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334003.4
申请日:2023-10-16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核动力商船驱动装置的驱动轴结构,包括输入驱动单元、输出驱动单元和多个中间驱动单元,所述多个中间驱动单元分成两组,其中一组中的中间驱动单元沿第一方向均匀间隔布置,另一组中的中间驱动单元沿第二方向均匀间隔布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平行且偏移设置,两组中的中间驱动单元错位分布且相邻的端部传动连接,所述输入驱动单元与一端的中间驱动单元传动连接,所述输出驱动单元与另一端的中间驱动单元传动连接。通过多个驱动单元组合,不仅可以实现长轴的驱动效果,同时由于采用了短轴形式,提高了各节驱动轴的固有频率,避免了产生颤振甚至共振的可能性,而且在驱动轴故障后维修方便且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7198569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341724.8
申请日:2023-10-16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3/087 , G21C13/028 , G21C15/18 , G21C1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充水式安全壳及浮动核电站,该充水式安全壳用于浮动核电站,包括钢质的外层安全壳和内层安全壳,所述内层安全壳设置于所述外层安全壳的内部,在所述内层安全壳与所述外层安全壳之间形成有密封腔,所述密封腔内填充有冷却水。由于采用双层钢安全壳结构,并对双层钢安全壳结构之间的密封腔充满冷却水,利用冷却水的特性,不仅加强了安全壳的气密性,而且增加了一道屏蔽保护措施;同时双层钢安全壳结构相对于单层钢安全壳结构,增加了整体的抗击外部事件影响的能力;并且利用冷却水的低温和防火特性,可以较好地解决在外部大飞机撞击后,浮动核电站所携带的燃料在燃烧时,产生的高温会降低钢质的材料强度和刚度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6189938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211661557.0
申请日:2022-12-2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设涉及辐照后燃料组件池边检查技术领域,公开了用于测量核燃料组件弯曲、扭曲的图像法测量系统及方法,用于测量核燃料组件弯曲、扭曲的图像法测量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单元、数据处理单元、移动机构和靶标组件;靶标组件包括用于图像的尺寸测量对比标识的靶标,靶标和燃料组件分别设置在移动机构的两侧;数据采集单元包括靶标相机和测量相机,靶标相机和测量相机分别用于采集靶标和燃料组件的图像,并将采集的图像传递给数据处理单元;数据处理单元根据采集的靶标和燃料组件的图像,计算获得燃料组件的弯曲值和扭曲值;移动机构用于实现数据采集单元在X、Y和Z向移动。本发明能提高燃料组件弯曲、扭曲测量的准确度和测量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398149B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010363548.8
申请日:2020-04-3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1N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态铅铋环境静态浸泡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所述装置包括机架、试验釜,所述试验釜的釜口朝上,还包括升降装置及波纹管,所述波纹管的上端与机架相连,所述波纹管的下端与所述釜口对接;所述升降装置的输出端与试验釜相连,所述升降装置用于驱动试验釜做升、降运动,以改变试验釜在空间中所处高度,且试验釜发生所述升、降运动时,所述波纹管随着试验釜的运动而被压缩或被拉伸。所述方法基于所述装置。采用本方案提供的装置和方法,不仅可完成液态铅铋环境静态浸泡,同时具有操作方便、安全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196867A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11554271.8
申请日:2021-12-1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高强高导热石墨烯弥散ODS钢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1)将石墨烯纳米片与ODS钢粉末通过行星球磨机低速球磨进行混合,得到混合粉末;(2)将所述步骤(1)得到的混合粉末,于行星球磨机中高速球磨一段时间得到石墨烯增强的ODS钢基复合粉末;(3)将所述步骤(2)得到的复合粉末通过放电等离子烧结方式制备石墨烯纳米片增强的ODS钢复合材料。采用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出高强高导热石墨烯弥散ODS钢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备的石墨烯增强ODS钢复合材料在室温的抗拉强度达到了1160‑1250MPa,延伸率也达到了13‑15%。同时,ODS钢的导热性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2361948B
公开(公告)日:2022-02-22
申请号:CN202011178735.5
申请日:2020-10-2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模拟燃料棒‑乏池不同控温的加热装置,包括用于模拟燃料棒的标样棒和用于模拟乏池的加热机构;标样棒包括加热器和包壳管,加热器设置在包壳管内侧,所述包壳管的两端与加热器的外壁之间通过防水耐高温材料封装;加热器包括金属管,所述金属管内设置有Cr20Ni80和六方氮化硼,包壳管的外壁设置有热电偶;加热机构包括标样槽和标样棒安装台架;所述标样槽用于提供水环境,所述标样槽上设置有冷水进管、热水进管和排水管;标样棒安装台架安装在标样槽的顶部,所述标样棒安装台架用于安装标样棒。本发明所述加热装置能够模拟燃料棒棒温和乏池的水环境温度,能够模拟不同温控的环境,进而完成不同温控下氧化膜测厚的曲线。
-
公开(公告)号:CN113416443A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2110885958.3
申请日:2021-08-0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IPC: C09D5/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动性可调屏蔽腻子及制备方法、应用,流动性可调屏蔽腻子包括基体、中子射线屏蔽填料、γ射线屏蔽填料和固化剂,还包括带有环氧基团的活性稀释剂。本发明通过向屏蔽腻子中添加一定量的带有环氧基团的活性稀释剂,通过带有环氧基团的活性稀释剂来调节屏蔽腻子的流动性,进行不同填缝结构的浇注,使用时根据不同填缝结构的具体深度和宽度合理调节活性稀释剂的用量将屏蔽腻子的粘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在确保填缝结构内填满的前提下,同时兼具良好的屏蔽性能和粘接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428918B
公开(公告)日:2021-07-20
申请号:CN201910727873.5
申请日:2019-08-0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21/00 , G21C3/07 , C23C16/32 , C23C16/45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致密度复合材料包壳管的快速致密化方法,依次包括以下工序:工序A,沉积温度为1000~1050℃,沉积压力为200~1000Pa,H2/MTS的摩尔体积配比在6.5~10范围;工序B,沉积温度为1050~1100℃,沉积压力为200~1000Pa,H2/MTS的摩尔体积配比在6.5~10范围;工序C,沉积温度为1050~1100℃,沉积压力为400~1500Pa,H2/MTS的摩尔体积配比在6.5~10范围;工序D,沉积温度为1050~1200℃,沉积压力为400~1500Pa,H2/MTS的摩尔体积配比在4~10范围。实施上述快速致密化方法的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导气管、气体混合滞留罐、基座、限域反应器和盖板。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工艺及装置获得的SiCf/SiC复合材料包壳管制备周期大幅缩短,且其具有致密度高、基体分布均匀的有益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2876257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110110002.6
申请日:2021-01-2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C04B35/577 , C04B35/80 , C04B35/622 , C04B35/6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SiCf/SiC复合材料两层复合包壳管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的化学气相渗透制备的SiCf/SiC复合材料致密化程度低,出现大孔洞,孔隙率较大且热导率偏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SiCf/SiC复合材料两层复合包壳管,包括SiCf/SiC复合层和SiC陶瓷层,所述SiCf/SiC复合层包括SiC纤维层、界面层和SiC基体,所述界面层采用化学气相渗透制备。本发明的SiCf/SiC复合材料两层复合包壳管具有密度高、孔隙率低,气密性和导热性好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863152B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1911233966.9
申请日:2019-12-05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C22C38/22 , C22C38/06 , C22C38/28 , C22C38/24 , C22C38/26 , C22C33/02 , B22F9/04 , B22F3/15 , B22F3/17 , B22F3/18 , G21C3/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反应堆耐事故燃料元件包壳用FeCrAl基ODS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照FeCrAl基ODS合金成分配方将Fe、Cr、W、Al、Nb、Ti、V元素进行熔炼获得合金,将熔炼后的合金采用雾化制粉技术获得目数小于200目的合金粉末;将合金粉末与Zr和Y2O3粉末进行机械合金化球磨处理;球磨后的粉末封入钢制包套中通过热等静压进行烧结致密化;热等静压后获得合金坯,将合金坯进行锻造处理;锻造后的样品经热轧处理获得FeCrAl基ODS合金。本发明通过优化组分及控制工艺获得的FeCrAl集ODS合金具有良好的高温力学性能、以及优异的高温抗氧化和耐腐蚀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