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106099A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310056150.3
申请日:2023-01-20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软弱破碎岩心的真三轴试样制样装置及方法,属于岩体工程技术领域,制样装置包括带冷气喷嘴的数控线切割机床,数控线切割机床上连接有岩心夹持组件,岩心夹持组件包括有端部承压柱的端部框架,端部框架之间连接有4根侧面承压柱,端部承压柱和侧面承压柱上分别连接有端部围板和侧面围板;制样方法包括安装并夹紧待切割岩心、将岩心夹持组件旋转至45°方位后固定、分别对待切割岩心的两端端部进行切割、将岩心夹持组件旋转至0°方位后固定、分别对待切割岩心的四个面进行切割形成方形试样及取出方形试样六个步骤。本发明可在切割全过程对待切割岩心进行夹紧,避免了岩心结构面张开,同时,制样过程不需要水,避免水对软弱破碎岩石的损伤。
-
公开(公告)号:CN117237813B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484156.7
申请日:2023-11-09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焕强 , 代昌福 , 秦金德 , 刘聪平 , 午向阳 , 王陶昆 , 吴传意 , 鲁玉明 , 阮小勇 , 贺国龙 , 李小伟 , 李守华 , 韩永祯 , 邹洪波 , 胡勇 , 李信 , 吴文军 , 丁国鹏 , 王杰 , 王文成 , 陈涛 , 卢许佳 , 罗维 , 饶平 , 刘毅 , 冷潞槥 , 代作强 , 常鹏刚 , 梅熔玺
Abstract: 不足的风险。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视频识别的隧道施工供氧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位置处的图像采集设备的施工监控图像;将施工监控图像进行图像输入施工动作耗氧量预测模型,获得与施工运动量相关的供氧量等级预测值;根据供氧量等级预测值调整与目标位置对应的弥散式供氧设备的氧气输出速率。通过施工动作耗氧量预测模型对目标位置上的施工监控图像进行识别处理,获得和施工人员施工运动量相符的与施工运动量相关的供氧量等级预测值,并依次控制与目标位置对应的弥散式供氧设备(56)对比文件姜旭东等.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龙溪口航电工程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水运工程》.2023,(第10期),183-187.林利红.便携式低氧帐篷自动监控系统设计与开发《.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信息科技辑)》.2011,(第5期),I140-316.Huang X等.Smart tunnel fire safetymanagement by sensor network andartificial intelligence《.Leveraging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Engineering,Management, and Safety of Infrastructure.CRC Press》.2022,423-443.
-
公开(公告)号:CN116161893B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0191849.0
申请日:2023-03-02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用于制备高早强低回弹混凝土的交联单体制备方法,先在减水剂剂中加入还原剂和交联单体,配制好的减水剂加到混凝土中,当混凝土到达喷射面后,在速凝剂中加入引发剂,将配制的速凝剂加入混凝土进行混合喷射制得所述超早强低回弹率喷射混凝土;本发明利用带有含多饱和双键的单体在引发剂作用下发生交联,立即释放热量,且采用氧化还原反应产物为早强盐类,加速矿物水化反应达到喷射混凝土高早强的目的。同时交联产物生产大量三维网状结构,能提高混凝土内聚力,同时具备抗水冲刷的能力。
-
-
公开(公告)号:CN116161893A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310191849.0
申请日:2023-03-02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用于制备高早强低回弹混凝土的交联单体制备方法,先在减水剂剂中加入还原剂和交联单体,配制好的减水剂加到混凝土中,当混凝土到达喷射面后,在速凝剂中加入引发剂,将配制的速凝剂加入混凝土进行混合喷射制得所述超早强低回弹率喷射混凝土;本发明利用带有含多饱和双键的单体在引发剂作用下发生交联,立即释放热量,且采用氧化还原反应产物为早强盐类,加速矿物水化反应达到喷射混凝土高早强的目的。同时交联产物生产大量三维网状结构,能提高混凝土内聚力,同时具备抗水冲刷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9358981B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915289.X
申请日:2024-12-24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1 , G06Q50/08 , G06T17/00 , G06V20/52 , G06V20/64 , G06V40/10 , G06V10/62 , G06V10/70 , G06Q10/0635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AI的施工工序管理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通过图像采集设备和激光扫描设备分别获取目标隧道在第一时段的第一图像数据和第一点云数据;将第一图像数据和第一点云数据输入预先训练的开挖区域识别模型,获得开挖区域识别模型生成的开挖区域识别结果,开挖区域识别结果包括各个开挖区域在第一图像数据上的对应位置;通过图像采集设备获取目标隧道在第二时段的第二图像数据;将第二图像数据和开挖区域识别结果输入预先训练的施工工序识别模型,获得施工工序识别模型输出的施工工序识别结果。如此,可以更加准确地确定隧道的施工工序阶段,为后续施工进度管控和施工安全管控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9358981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915289.X
申请日:2024-12-24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1 , G06Q50/08 , G06T17/00 , G06V20/52 , G06V20/64 , G06V40/10 , G06V10/62 , G06V10/70 , G06Q10/0635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AI的施工工序管理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通过图像采集设备和激光扫描设备分别获取目标隧道在第一时段的第一图像数据和第一点云数据;将第一图像数据和第一点云数据输入预先训练的开挖区域识别模型,获得开挖区域识别模型生成的开挖区域识别结果,开挖区域识别结果包括各个开挖区域在第一图像数据上的对应位置;通过图像采集设备获取目标隧道在第二时段的第二图像数据;将第二图像数据和开挖区域识别结果输入预先训练的施工工序识别模型,获得施工工序识别模型输出的施工工序识别结果。如此,可以更加准确地确定隧道的施工工序阶段,为后续施工进度管控和施工安全管控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9251047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779163.4
申请日:2024-12-05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G06T3/4038 , G06T7/73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的隧道点云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通过执行点云数据采集的第一可移动设备和搭载有预设立体参照物的第二可移动设备配合对隧道实现点云数据采集,再根据采集到的点云数据中与立体参照物相关的点云点位信息进行点云数据的拼接,可以更准确地实现点云数据的拼接,并保留点云数据片段时间完整的空间位置关系。
-
公开(公告)号:CN119130391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614130.4
申请日:2024-11-13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川藏铁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隧道施工安全应急方法及装置,涉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首先,基于视频图像信息得到隧道内人物的位置分布信息以及安全应急特征信息;接着,基于环境信息和/或视频图像信息判断隧道是否发现现场安全事故,并识别现场安全事故的类型及发生地点;然后,基于现场安全事故的类型、隧道内人物的位置分布信息以及各个人物的安全应急特征信息选定隧道中具有现场安全事故处理经验的目标人物;最后,通知目标人物前往现场安全事故的发生地点进行安全应急处理。上述方式可以使得有事故处理经验的目标人物及时到达现场处理事故,提高隧道现场安全事故的处理效率,降低隧道施工风险,确保隧道安全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116994210B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212229.7
申请日:2023-09-20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桥 , 阮小勇 , 高峰 , 孙志强 , 邹洪波 , 贺国龙 , 卢许佳 , 王文成 , 李小伟 , 饶平 , 鲁玉明 , 周红祖 , 丁国鹏 , 吴文军 , 李信 , 王杰 , 胡双浩 , 罗维 , 代作强 , 刘志勇 , 范伯达
IPC: G06V20/52 , G06V10/774 , G06V10/40 , G06V10/80 , G06V10/76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隧道施工人员识别方法、装置及系统,通过先确定有较高识别度的第一施工人员的目标施工作业类型,然后根据目标施工作业类型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第一作业人员识别模型来识别与第一施工人员配合施工的第二施工人员。进而根据第一施工人员和第二施工人员的配合施工关系,确定第一施工人员和第二施工人员所述的目标分组,根据目标分组缩小施工人员身份匹配识别的范围,从而可以范围更小的目标人员特征库中执行第一施工人员和第二施工人员的身份信息比对匹配。如此,可以提高施工人员识别准确性和识别速度。(56)对比文件吴承彬.基于改进机器视觉的施工作业行为风险监测《.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23,第40卷(第3期),第82-87页.丁寒.地理空间信息的侦查应用研究《.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社会科学Ⅰ辑》.2022,(第9期),第G113-4页.Behnam Sherafat等.Automated Methodsfor Activity Recognitionof ConstructionWorkers and Equipment:State-of-the-ArtReview《.J. Constr. Eng. Manage.》.2020,第146卷(第6期),第1-19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