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184171A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10799647.X
申请日:2022-07-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原位岩体模量测量系统与方法,包括控制器、伸缩杆和保护筒,伸缩杆与保护筒固定连接,保护筒内上下两端均设有孔内支撑结构,保护筒内固定连接有基座,基座上滑动连接有送进滑板,送进滑板由送进气缸驱动,送进滑板上设有直角传动转向器、驱动电机和磨削气缸,直角传动转向器与驱动电机传动连接,直角传动转向器的输出轴沿水平方向设置且两端均连接有磨削压头,直角传动转向器由磨削气缸驱动以水平平移,并带动磨削压头通过第二通孔向外磨削孔壁,送进滑板上固定设有液压油缸,液压油缸两端的液压杆顶端均设有一个测量压头,液压油缸的缸体上设有位移传感器。本发明简化测量装置,提高测量精度,扩大适用范围,降低造价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6168472B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610742411.7
申请日:2016-08-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长方体试样侧向位移测量装置,特别适用于长方体材料强度试验,属仪器装置类。当单轴试验中需要留有一面观测时,常规测量方法会影响预留面的观测,本装置可实现长方体试样单轴试验中的侧向位移测量,利用粘度较好的粘结剂将自身刚度大于试样的L型夹具粘合在试样表面,夹具通过连接轴与试验机环向引伸计锁扣组合至一起,试验进行中,侧向发生膨胀,夹具与试样共同向侧面张开,环向引伸计中弹簧受力拉伸,从而测得试样的侧向位移。试验装置设计合理,操作使用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10120067A
公开(公告)日:2019-08-13
申请号:CN201910378863.5
申请日:2019-05-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 G06T7/3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岩石自然结构面磨损体积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分别根据各第一点数据以及各第二点数据的点特征值,对第一点云数据以及第二点云数据进行筛选,计算筛选后的第一点云数据中各第一点数据与第二点云数据中各第二点数据的点特征值的差值,根据点特征值的差值再次筛选第一点云数据以及第二点云数据,采用迭代最近点算法,根据再次筛选后的第一点云数据以及再次筛选后的第二点云数据,得到刚体变换矩阵,根据刚体变换矩阵对剪切后的第二点云数据进行变换,得到第三点云数据,计算各第三点数据与对应的各第一点数据的高度坐标差,根据计算结果确定剪切后磨损体积。采用本方法能够提高点云配准对齐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107308A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910363776.2
申请日:2019-04-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生在隧洞TBM刀盘内岩爆的等级确定方法,通过微震监测分析发生在TBM刀盘外不同等级岩爆的微震参数,计算微震能量、视体积和震级的平均值及离散系数,并进行不同等级岩爆的微震能量、视体积和震级的离散系数求和,将离散系数之和最小对应的微震参数作为TBM刀盘内岩爆等级确定的微震指标,将不同等级岩爆发生时该微震指标的平均值作为岩爆等级的分级标准。计算TBM刀盘内岩爆发生时该微震指标与不同等级岩爆分级标准的差值,差值最小对应的岩爆等级即为该岩爆的等级。使TBM刀盘内岩爆等级的确定可行且更为客观准确及时。本发明可用于隧洞工程岩爆监测分析与治理。
-
公开(公告)号:CN109343111A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811158435.3
申请日:2018-09-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硬互层地质条件下的长距离TBM隧洞岩爆微震监测方法,通过地质勘探区分隧洞内硬岩区和软岩区,对硬岩区的硬岩钻孔开展钻孔摄像,将微震传感器布置在硬岩区内完整硬岩段的硬岩钻孔内;将微震监测系统安装在TBM上,并通无线网桥组与隧洞外岩爆微震监控中心通讯。本发明较好地解决了软硬互层地质条件下微震传感器的安装与回收问题,避免软岩区对微震监测信号接受的影响,克服了长距离隧洞信号传输的线路易损坏的困难,保证岩爆微震监测的质量与连续性,为岩爆灾害的准确预警奠定基础。本发明可用于复杂地质条件下深埋长距离TBM隧洞工程安全开挖。
-
公开(公告)号:CN105041355B
公开(公告)日:2017-07-28
申请号:CN201510453754.7
申请日:2015-07-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拉削式抗岩爆锚杆,包括观测标杆锚固螺母和抗岩爆装置,所述抗岩爆装置包括套管和拉削体,所述套管外壁左端与锚固螺母连接,所述套管右端头连接有止水螺母,所述套管内,从左至右依次为螺纹段、锥形拉刀置放段、容削导向段,所述螺纹段连接有封闭螺栓,所述容削导向段设置有径向的容屑槽和导向槽;所述拉削体包括左端穿置于套管内的刀杆,所述刀杆左端外壁上沿周向分布有拉刀和与导向键,所述拉刀的与容屑槽对应,所述导向键与导向槽对应,所述观测标杆一端穿过封闭螺栓连接在刀杆上。该锚杆结构简单、安全、易加工制作、能瞬间产生大变形、能够提供持续恒定的变形阻力、抗强冲击能力强、可靠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04062677B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410315874.6
申请日:2014-07-0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武汉海震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综合集成高精度智能微震监测系统,主要包括微震采集仪和微震系统服务器等。微震采集仪主要包括信号硬件滤波模块、AD采集模块、信号特征分析模块和多指标智能滤波模块和数据与高精度时间融合模块等,主要负责信号滤波、分析、采集与传输;微震系统服务器包括信号采集控制模块、信号存储和分析模块和时间源模块等,主要完成参数设置、信号分析和时间同步等功能。本发明提高了时间同步精度,能满足现场高精度试验需要;既能连续有效的记录微震数据,又能将噪音水平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智能滤波,波形采集设置,实现了数据的稳定传输、存储与处理,为灾害快速分析快速预警提供了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03777235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410015118.1
申请日:2014-01-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 G01V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层开挖深埋硬岩隧道微震监测传感器布置方法,在隧道第二层至最后一层开挖时,第一组/第二组微震传感器安装于掌子面后方/前方的隧道内壁岩体中,以隧道当前开挖层底板中心线向下偏移1m处的直线为旋转中心线,第一组微震传感器和第二组微震传感器以旋转中心线为中心轴分布在隧道内壁岩体中,随着掌子面的不断推进,重新布置第一组/第二组微震传感器,直至隧道开挖完成。本发明利用隧道已开挖层提供的空间,在开挖掌子面前方和后方布置微震传感器,将风险较高的掌子面及其附近区域始终包含于布置在掌子面前后两组微震传感器阵列内,有利于对微破裂信号的采集,保证了微震定位精度,为灾害的准确预测预报奠定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3439189B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310368432.3
申请日:2013-08-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岩石细观试验装置,特别是一种应力-水流-化学耦合下的岩石双轴压缩细观试验装置,属仪器设备类。本发明采用在试验装置中增设了侧向加载轴,改善了现有试验装置中单轴压缩的加载方式,盒体中增设了垂直隔板,将盒体分为单独的两部分,一部分作为试验舱进行试验,一部分作为侧向加载的工作舱,进水口和出水口与试验舱配套,可控制其形成稳定水流,增设水平调节螺栓可调节盒体高度,保证盒体始终处于水平状态。本装置可实现对岩石试样双轴压缩加载,控制化学溶液流速,以实现不同化学溶液作用条件下对岩石的双轴压缩试验,试验装置设计合理,操作使用方便,适用于各类岩石的应力-水流-化学耦合的双轴压缩试验。
-
公开(公告)号:CN103711494B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410017043.0
申请日:2014-01-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 E21D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埋硬岩隧道岩爆诱发底板开裂和抬升的防治方法,预测有极强岩爆或强烈岩爆发生时,在隧道上台阶掌子面钻取上台阶掘进爆破孔和上台阶应力解除爆破孔;布置下台阶应力解除爆破孔;对上台阶掘进爆破孔和上台阶应力解除爆破孔进行装药;隧道下台阶应力解除爆破孔装药;采用高精度毫秒雷管依次起爆上台阶应力解除爆破孔、下台阶应力解除爆破孔和上台阶掘进爆破孔,出渣并完成支护。本发明在后续开挖的下台阶底部围岩中产生一个破碎带,形成一个低弹性区,使高应力集中转移至隧道底部更深围岩内,大大降低了岩体应力体中区域的能量水平,有利于防止隧道上台阶开挖过程中底板开裂和抬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