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浸钻井的成井方法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874991A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211642088.8

    申请日:2022-12-2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原地浸出采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浸钻井的成井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地浸钻井的成井方法,采用高压水力喷砂装置实施所述方法,所述高压水力喷砂装置包括高压水力射流喷枪、混砂撬和增压撬,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固井后,在套管内下放所述高压水力射流喷枪进行间隔切割,得到间隔割缝;向套管内下放内置过滤器,过滤器底部与所述间隔割缝最下端齐平,过滤器顶部与所述间隔割缝最上端齐平。本发明的成井方法中整个割缝作业时间仅需要3.0~4.0h,相比现有的机械切割的工艺耗时8.0~14.0h大大提升了施工效率。

    分布式原地浸出采铀贫树脂清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268983B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610789081.7

    申请日:2016-08-31

    Abstract: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分布式原地浸出采铀贫树脂清洗方法,其步骤为:(a)含有垢泥的贫树脂通过管道进入布料器,在布料器内,贫树脂均匀布置在筛板上,贫树脂由自身重力向前的分力和筛板向前作用的力向前运动;(b)步骤(a)所述的含有垢泥的贫树脂由筛板带动至3道喷淋装置处,依次经过3道喷淋装置;(c)步骤(b)所得的贫树脂从筛板上脱去进入筛板底部的集液槽,集水槽中的废水自流至饱和树脂反冲废水池,废水经过滤后回用注入井。本发明解决了固定床吸附塔树脂上层形成难以除去的垢泥,造成吸附处理原液量降低、吸附塔压升高的难题,解决了原有反冲树脂床层工艺难以完全处理垢泥的难题,本发明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简化工艺。

    一种地浸采铀矿区集控室模块化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605438A

    公开(公告)日:2018-01-19

    申请号:CN201710924567.1

    申请日:2017-09-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地浸采铀矿区集中控制室模块化装置,该装置包括两个集装箱式模块,分别为注液控制模块、配电及抽液控制模块。该方法通过氧气主管将氧气混入注液主管内,注液主管将带有氧气的溶浸液注入每排注液支管内,然后通过每排注液支管上的若干个注液支路将带有氧气的溶浸液注入若干个地浸采铀矿区的注液井内,注入地下矿层;注入地下矿层的溶浸液与矿体发生氧化反应,形成含矿的浸出液;抽液井内的浸出液被抽出进入每排抽液支管上的若干个抽液支路,然后通过每排抽液支管汇总进入抽液主管。本发明可实现工厂的标准化建造,降低建设投资,减少建设周期,减少建筑垃圾,从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具有绿色环保的优点。

    一种降低地浸采铀含矿含水层地下水污染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311269A

    公开(公告)日:2017-11-03

    申请号:CN201710388120.7

    申请日:2017-05-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1/441 C02F1/04 C02F2103/06 C22B60/02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降低地浸采铀含矿含水层地下水污染的方法,其将含矿含水层地下水通过抽液井提升至地表集水池;集水池中的含矿含水层地下水进入反渗透装置;反渗透装置产生的浓水,当铀浓度大于或等于6mg/L时,将浓水排放至原液池,作为回用原液,进入水冶车间提取铀,提取铀后的废液进入配液池,再通过注入井返回至含矿含水层;当铀浓度小于6mg/L时,将浓水排放至蒸发池,作为废弃水;反渗透装置产生的淡水进入配液池,通过注入井重新返回至含矿含水层。本发明能够解决地浸采铀过程造成的含矿含水层地下水污染,实现有用矿物的综合回收,降低废水处理成本,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

    一种地浸采铀矿山强化浸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130122A

    公开(公告)日:2017-09-05

    申请号:CN201710388126.4

    申请日:2017-05-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B60/0226 C22B3/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地浸采铀矿山强化浸出方法,其中地浸采铀一次浸出方法采用二氧化碳加氧气地浸采铀工艺;在一次浸出后,进行强化浸出,具体为:当地浸采铀矿山井场采区平均浸出液铀浓度为3~10mg/L或浸出率达到60%~75%时,增大单孔抽液流量,增大集液流量;并且控制注液压力在1.5~2.0MPa;控制加注氧气压力在1.7~2.2MPa,注氧压力大于注液压力;控制加注CO2压力在1.7~2.2MPa,注CO2压力大于注液压力;控制加注氧浓度在400~600mg/L;控制加注CO2浓度在400~600mg/L。本发明能够提高铀资源回收率,以解决固定井型浸出时存在溶浸死角,造成资源浸出率低的难题。

    地浸采铀过程溶液地热能利用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833121A

    公开(公告)日:2015-08-12

    申请号:CN201510241293.7

    申请日:2015-05-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地浸采铀过程溶液地热能利用的方法,其步骤为:(a)地浸采铀过程获得的溶液通过溶液侧循环泵进入软化水换热器一侧,从软化水装置来的软化水进入软化水换热器另一侧,该溶液与软化水进行能量交换;能量交换后的溶液温度降低,从软化水换热器输出进入浸出液配液池;能量交换后的软化水温度升高,通过蒸发器侧循环泵进入热泵机组一侧;(b)目标水源通过冷凝器侧循环泵进入热泵机组另一侧,在热泵机组内软化水通过电流对热量的传导作用,将目标水源升温,然后软化水再循环返回至软化水换热器。本发明方法将地浸采铀过程溶液地热能回收用于采暖和制冷等,减少或不另建设其他采暖和制冷等设施,实现能源综合利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