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006030B
公开(公告)日:2022-08-26
申请号:CN202111080246.0
申请日:2021-09-15
Applicant: 云南大学
IPC: H01M10/0565 , H01M10/0525 , H01M10/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电解质,按照质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硅氧烷聚合物2~20重量份;添加剂5~20重量份;深共晶溶剂60~95重量份;所述硅氧烷聚合物的制备原料包括聚硅氧烷主链、交联剂和催化剂;所述交联剂包括接枝有聚(乙二醇)单甲醚的硅氧烷交联剂;所述聚硅氧烷主链的制备原料包括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和四甲基二乙烯基硅氧烷;所述深共晶溶剂包括锂盐和氢键供体。所述电解质在室温下具有较好的倍率性能和在‑40~60℃的温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充放电循环性能,并且不可燃,降低了安全隐患。
-
公开(公告)号:CN113451709B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110685556.9
申请日:2021-06-21
Applicant: 云南大学
IPC: H01M50/497 , H01M50/403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储能设备中的导离子膜合成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阳离子化蘑菇导离子膜的制备方法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包括以下步骤:选取形体完整、个头较大、茎粗大的蘑菇,将蘑菇切圆片并烘干,配置NaOH和尿素混合液,并置于4℃以下冷藏至少1h,将烘干的蘑菇称重后,置于混合液中,抽真空数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在抽真空后的溶液中加入阳离子醚化剂,并于60℃下搅拌10h得到最终产物蘑菇导离子膜,本发明通过醚化直接对蘑菇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进行改性,将阳离子引入纳米流体通道的表面进行选择性离子传递,本方法具有产品可降解、低成本、产品成本低、操作简单、条件温和、反应速度快、原料来源广泛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357891B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1910602021.3
申请日:2019-07-05
Applicant: 云南大学
IPC: C07D487/04 , A61P2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色酮基取代的2‑羟基吡咯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属于药物化学技术领域。本发明色酮基取代的2‑羟基吡咯衍生物的结构式为其中,n=0或1;R为氢、氟、氯或甲基;R1为氢或氟;R2为氢、氟、氯或溴;EWG为苯甲酰基、对甲基苯甲酰基、对氟苯甲酰基、对氯苯甲酰基或对溴苯甲酰基。本发明采用苯甲酰甲醛衍生物、香豆素衍生物和杂环烯酮缩胺为原料,通过“一锅法”串联反应得到具有抗炎活性的目标化合物色酮基取代的2‑羟基吡咯衍生物,本发明方法合成原料易得、合成工艺简洁、反应不需要金属催化剂、合成成本低,实现了无催化剂、简洁、高效、“一锅法”合成复杂多样的色酮基取代的2‑羟基吡咯衍生物。
-
公开(公告)号:CN109879875B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1910290317.6
申请日:2019-04-11
Applicant: 云南大学
IPC: C07D471/04 , A61P35/00 , A61K31/437 , A61K31/5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异喹啉类衍生物及合成方法和抗肿瘤应用,属药物化学技术领域。该化合物的结构如式(I)所示:,式(I);其中,n=1或2;Z=NH或O;X为氟原子或氯原子;Y为氟原子或氯原子。本发明化合物对人肺癌A549、人肝癌HepG2、人结肠癌HT29、人结肠癌HCT116和均具有优良的抗肿瘤活性。所发明化合物对人肺癌A549、人肝癌HepG2、人结肠癌HT29、人结肠癌HCT116抑制活性均优于对照药物顺铂。本发明在制备抗肿瘤药物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0804007A
公开(公告)日:2020-02-18
申请号:CN201911182497.2
申请日:2019-11-27
Applicant: 云南大学
IPC: C07D207/34 , C07D207/33 , C07D207/333 , C07D207/323
Abstract: 一种多取代吡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涉及有机合成领域,该制备方法利用重氮类化合物或苯腙类化合物与氨基取代的不饱和羰基化合物反应,经过碳碳插入、环化反应及[1,5]迁移串级反应,成功构建吡咯环,高效高产率地得到了一系列的多取代吡咯衍生物。该制备方法的原料均可以通过简单反应得到,具有原料廉价易得的优势。同时,该制备方法条件温和、环境友好,适合进行规模化的生产,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0357891A
公开(公告)日:2019-10-22
申请号:CN201910602021.3
申请日:2019-07-05
Applicant: 云南大学
IPC: C07D487/04 , A61P2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色酮基取代的2-羟基吡咯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属于药物化学技术领域。本发明色酮基取代的2-羟基吡咯衍生物的结构式为 其中,n=0或1;R为氢、氟、氯或甲基;R1为氢或氟;R2为氢、氟、氯或溴;EWG为苯甲酰基、对甲基苯甲酰基、对氟苯甲酰基、对氯苯甲酰基或对溴苯甲酰基。本发明采用苯甲酰甲醛衍生物、香豆素衍生物和杂环烯酮缩胺为原料,通过“一锅法”串联反应得到具有抗炎活性的目标化合物色酮基取代的2-羟基吡咯衍生物,本发明方法合成原料易得、合成工艺简洁、反应不需要金属催化剂、合成成本低,实现了无催化剂、简洁、高效、“一锅法”合成复杂多样的色酮基取代的2-羟基吡咯衍生物。
-
公开(公告)号:CN106986807B
公开(公告)日:2019-10-11
申请号:CN201710293508.9
申请日:2017-04-28
Applicant: 云南大学
IPC: C07D207/42 , A01N43/36 , A01P7/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5‑氨基‑4‑硝基吡咯酮类化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药物化学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5‑氨基‑4‑硝基吡咯酮类化合物的结构通式如式式(I);其中,式(I)中,Z为氧原子或氮原子;R为氢原子、烷基、苯基、取代苯基、苄基、取代苄基、苯乙基、取代苯乙基;R'为氢原子、烷基、苯基、取代苯基、苄基、取代苄基、苯乙基、取代苯乙基、无取代基。本发明所公开的5‑氨基‑4‑硝基吡咯酮类化合物合成方法绿色环保、高效、条件温和、产率高且满足原子经济原则,特别适合工业化生产。本发明化合物具有很好的杀虫活性。本发明在制备杀虫药物方面有广阔的运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6831558B
公开(公告)日:2019-06-25
申请号:CN201710074171.2
申请日:2017-02-10
Applicant: 云南大学
IPC: C07D213/85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吡啶‑2‑酮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药物化学技术领域。该化合物的结构通式如式(I)所示,,式(I)。本发明利用简单易得的原料:1,1‑烯二胺类化合物(II)与二硫缩烯酮类化合物(III)在非质子性溶剂中加热反应合成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目标化合物即吡啶‑2‑酮类衍生物(I)。该发明的合成路线短,工艺简单、高效,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不需要高温及无水条件,不需要金属催化,产率高,生产成本低等特点,十分有利工业生产。本发明吡啶‑2‑酮类衍生物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应用前景显著。
-
公开(公告)号:CN109879875A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910290317.6
申请日:2019-04-11
Applicant: 云南大学
IPC: C07D471/04 , A61P35/00 , A61K31/437 , A61K31/5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异喹啉类衍生物及合成方法和抗肿瘤应用,属药物化学技术领域。该化合物的结构如式(I)所示: ,式(I);其中,n=1或2;Z=NH或O;X为氟原子或氯原子;Y为氟原子或氯原子。本发明化合物对人肺癌A549、人肝癌HepG2、人结肠癌HT29、人结肠癌HCT116和均具有优良的抗肿瘤活性。所发明化合物对人肺癌A549、人肝癌HepG2、人结肠癌HT29、人结肠癌HCT116抑制活性均优于对照药物顺铂。本发明在制备抗肿瘤药物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9805390A
公开(公告)日:2019-05-28
申请号:CN201910147952.9
申请日:2019-02-27
Applicant: 云南大学
IPC: A23L33/10 , A23L33/12 , A23L33/15 , A23L33/165 , A23P10/30
Abstract: 一种神经酸钙、神经酸锌及维生素K2复合物软胶囊,涉及一种保健食品,尤其是一种补钙和锌的复合物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软胶囊,按重量份,包括神经酸钙33-60份、神经酸锌17-33份、维生素K 20.02-0.2份、玉米油8-17份、硬脂酸镁0.25-2份、明胶10-15份、甘油5-7.5份、抗氧化剂1.5-3份。本发明的复合物,可通过将神经酸钙、神经酸锌、维生素K2科学配伍,协同作用后,能够有效的促进钙的吸收以及在骨骼上的矿化沉积,对于补钙,预防骨质疏松有良好的效果;神经酸钙和锌增强信息在脑细胞间的连接传递,能够增强记忆,提高智力。与此同时,神经酸锌具有增强免疫力,促进组织再生的效果。各组分协同作用,毒副作用小,生物利用率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