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842874B
公开(公告)日:2019-10-11
申请号:CN201710094359.3
申请日:2013-10-31
Applicant: 佳能株式会社
IPC: G03G21/16
Abstract: 一种定影装置,包括:壳体;加热部件;加压辊,构造成与加热部件一起形成定影夹持部,上面形成有调色剂图像的片材被传送到定影夹持部中,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在片材上;卷曲校正单元,包括第一辊和与第一辊一起形成校正夹持部的第二辊,被构造成校正片材的卷曲,校正夹持部设在定影夹持部的下游;保持部,被构造成可旋转地保持第二辊;偏压部件,沿使得第二辊与第一辊压接触的方向向保持部施加力;门,可旋转地保持第一辊并且包括导向部,导向部将片材朝向校正夹持部导向,被构造成能够相对于壳体打开和关闭,通过打开而将第一辊与第二辊分离;以及撤回部,构造成根据门的关闭操作使保持部撤回到第二辊相对于导向部的运动路径偏离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0567111C
公开(公告)日:2009-12-09
申请号:CN200610078113.9
申请日:2006-04-26
Applicant: 佳能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5H29/14 , B65H29/52 , B65H29/70 , B65H2404/1118 , B65H2404/133 , B65H2404/61 , B65H2404/63 , B65H2801/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薄片排出装置,用于将薄片排出至排出盘,其包括:排出转动构件对,用于夹持并排出由引导部引导的薄片;突起,其绕与该排出转动构件对中的一个排出转动构件的轴线相同的轴线转动,与薄片的后端抵接,并朝向排出盘侧推出该薄片的后端。该引导部使薄片变形,以使该薄片不接触突起,以及在薄片的后端经过引导部之后,突起与薄片的后端相互抵接。
-
公开(公告)号:CN101231488A
公开(公告)日:2008-07-30
申请号:CN200810006026.1
申请日:2008-01-25
Applicant: 佳能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3G15/6552 , B42C1/125 , B65H31/3018 , B65H31/3027 , B65H31/36 , B65H2301/422615 , B65H2301/4462 , B65H2511/152 , B65H2601/325 , G03G15/6538 , G03G15/6573 , G03G2215/00565
Abstract: 一种薄片处理装置,其包括:中间堆叠部,在其上临时堆叠被输送到该中间堆叠部的薄片;排出部,其将堆叠在中间堆叠部上的薄片排出;对齐构件,其沿薄片输送方向设置在排出部的下游,并具有能够保持薄片的下表面的薄片保持表面和能够沿垂直于薄片输送方向的宽度方向抵接薄片的端部的薄片对齐表面,该对齐构件可沿宽度方向移动;第一堆叠部,其设置在对齐构件的下方,并在该堆叠部上堆叠从排出部排出的薄片;以及第二堆叠部,其设置在对齐构件的上方,并且在其上堆叠被输送到该堆叠部的薄片;其中,对齐构件的待机位置位于比对齐构件的可动范围内沿宽度方向的最外位置更靠内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769153A
公开(公告)日:2006-05-10
申请号:CN200510115485.X
申请日:2005-11-04
Applicant: 佳能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5H31/26 , B65H31/34 , B65H31/36 , B65H2801/27
Abstract: 一种片材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通过回送辊7(7),沿与片材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输送已被输送至片材堆放部(15)的片材(S),使片材(S)的后端抵接基准壁(11),并对片材(S)的后端位置进行限制。而且,在回送辊7(7)与基准壁(11)之间以可自由转动的形式设有将片材(S)导引到基准壁(11)的导引部件(12),通过此导引部件(12),由第1加载力对由回送辊7输送的片材(S)进行加载,同时将上述片材(S)向基准壁导引,在片材(S)抵接基准壁(11)后,通过螺线管(9),导引部件(12)以比第1加载力大的第2加载力按压由基准壁(11)限制了后端位置的片材(S),从而按住后端位置已被限制的片材(S)。
-
公开(公告)号:CN1541923A
公开(公告)日:2004-11-03
申请号:CN200410034804.X
申请日:2004-04-14
Applicant: 佳能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5H31/3081 , B42C1/12 , B65H2301/42266 , B65H2701/1313
Abstract: 一种片材处理装置及成像装置,使排出到对片材进行处理的处理托盘上的片材的排出方向后端与后端限制构件接触,限制片材后端的位置。其次,通过使排纸杆在退避至后端限制构件的片材排出方向上游侧的第一位置、和突出到处理托盘的层积区域内的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推动被处理的片材后端并排出到片材层积机构上。并且,当该排纸杆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时,可以与排出到处理托盘上的片材交错地移动排纸杆,借此,即使在排纸杆移动到第一位置期间,仍可以向处理托盘排出后续的片材。
-
公开(公告)号:CN1478711A
公开(公告)日:2004-03-03
申请号:CN03150003.X
申请日:2003-07-29
Applicant: 佳能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5H31/3027 , B42C1/12 , B65H29/12 , B65H29/52 , B65H2301/42262 , B65H2404/1442 , B65H2404/611
Abstract: 一种片材后续处理装置,配有:对利用输送片材的中间辊进行输送的片材进行导向的一对输送上下导向件,在该输送上下导向件的下游侧排出、输送片材的片材排出上下旋转体,具有片材排出上旋转体且可以在上下方向上位移的臂,向上方抬起臂并使片材排出上旋转体与片材排出下旋转体分离的凸轮,配置在从中间辊起的片材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且对层叠载置于输送下导向件上的片材进行处理的订书机,当利用凸轮使臂向上方位移时、使输送上导向件向上方位移的连接部,连杆;订书机和片材排出上下旋转体顺次配置在中间辊的下游侧。
-
公开(公告)号:CN1460597A
公开(公告)日:2003-12-10
申请号:CN03130744.2
申请日:2003-05-14
Applicant: 佳能株式会社
IPC: B41L43/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7F7/19 , B42C1/12 , B65H29/52 , B65H2408/12 , B65H2701/176
Abstract: 片材后处理装置具有将送入打开状态的上颚与下颚间的片材由上颚和下颚闭合以装订针装订的装订机本体、与保持该装订机本体的保持架。保持架的上游侧部的片材输送导向面与装订机本体的下颚,配设于片材输送区域,且装订机本体上游侧部的片材输送导向面位于下颚高度的上方。
-
公开(公告)号:CN104813237B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380060225.X
申请日:2013-11-12
Applicant: 佳能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成像装置包括被配置为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成像单元;多个存储部分,各自被配置为存储在上面由所述成像单元形成有图像的片材;开口,被配置为将存储在存储部分中的片材暴露在外部;以及片材移动单元,被配置为移动片材,直到存储在存储部分中的片材的前缘通过开口且片材的一部分从开口暴露到外部。片材移动单元从开口以堆叠的方式暴露存储在多个存储部分中的片材。
-
公开(公告)号:CN106886141A
公开(公告)日:2017-06-23
申请号:CN201710094663.8
申请日:2013-10-31
Applicant: 佳能株式会社
IPC: G03G21/16
Abstract: 一种成像装置,包括:成像单元,在片材上形成图像;定影单元,将图像定影在片材上,定影单元包括第一定影部件和与第一定影部件一起形成所述第一夹持部的第二定影部件;卷曲校正单元,校正片材的卷曲,卷曲校正单元包括第一卷曲校正部件和与第一卷曲校正部件一起形成所述第二夹持部的第二卷曲校正部件;压力改变机构,被构造成改变施加至第一夹持部的压力和施加至第二夹持部的压力,压力改变机构包括绕旋转轴线旋转的可旋转部件;以及控制器,用于通过旋转所述可旋转部件而控制可旋转部件的相位;其中施加至第一夹持部的压力和施加至第二夹持部的压力根据收到所述控制器控制的可旋转部件的旋转相位而改变。
-
公开(公告)号:CN100594438C
公开(公告)日:2010-03-17
申请号:CN200810006023.8
申请日:2008-01-25
Applicant: 佳能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薄片输送装置,其包括:第一薄片输送路径;从第一薄片输送路径分支的第二薄片输送路径;切换构件,其能够在第一薄片输送路径和第二薄片输送路径的分支部中移动;以及第一限制构件和第二限制构件,该第一限制构件和第二限制构件限制切换构件的移动,其中,当第一限制构件抵靠切换构件时,通过切换构件与第一限制构件的抵靠在第二薄片输送路径中形成具有薄片可以通过到第二薄片输送路径的第一间隔的间隙,当进一步向前移动切换构件时,并且即使切换构件由于变形而抵靠第二限制构件,也通过切换构件与第二限制构件的抵靠确保第二薄片输送路径中的第二间隔的间隙,第二间隔小于第一间隔。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