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440013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584737.2
申请日:2024-11-07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究院(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深圳研究院) ,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5D1/43 , G05D1/246 , G05D1/65 , G05D1/644 , G05D109/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曲面地形自适应车辆轨迹跟踪控制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当前环境点云地图和参考轨迹。S2.在参考轨迹上选择关键点,并在这些关键点周围拟合局部地面方程。S3.以车辆的位置、速度和横摆角为状态量,以车辆的纵向加速度和前轮转角为控制量,建立流形模型预测控制器。S4.结合参考轨迹当前位置的曲率,调整流形模型预测控制器的目标函数权重。S5.结合车辆当前速度和车辆与参考轨迹的横向误差,使用PID控制器对控制器输出的加速度和前轮转角进行补偿。本发明所提出的方法,相比于现有的轨迹跟踪方法,能够显著地提高车辆在复杂曲面地形上的轨迹跟踪精度和控制的鲁棒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930893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254158.1
申请日:2024-09-09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唐山研究院 , 北京理工大学
IPC: C08G83/00 , C02F1/28 , C02F1/30 , C02F101/38 , C02F103/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UiO‑66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涉及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简单的溶剂热反应,将水引入UiO‑66的前驱体中完成了水诱导缺陷型UiO‑66的合成;并通过真空热处理诱导了配体的缺失,赋予了UiO‑66可见光催化能力,进而同时改善了UiO‑66的孔结构与电子结构,促进了诺氟沙星的吸附‑光催化去除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8892870A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411254139.9
申请日:2024-09-09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唐山研究院 , 北京理工大学
IPC: B01J35/39 , B01J31/16 , C02F1/72 , C02F1/30 , B01J37/04 , B01J37/08 , C02F101/30 , C02F101/34 , C02F101/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锰基金属有机框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涉及铁锰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技术领域。通过简单的溶剂热反应将Mn掺杂进入MIL‑101(Fe)的表面,实现光催化性能、吸附性能与光芬顿性能的三重增强。其中MIL‑101(Fe0.5Mn0.5)的拟二级吸附动力学饱和吸附量为489.5 mg/g,吸附速率为254 mg·g‑1·min‑1,分别为MIL‑101(Fe)的1.04倍和1.54倍;并且其光芬顿降解双氯芬酸钠的拟一级反应常数约为光芬顿条件下MIL‑101(Fe)的3.27倍。
-
公开(公告)号:CN115770481B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211371811.3
申请日:2022-11-03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 北京理工大学前沿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制备纳米薄层分离膜的方法,属于膜分离技术领域。将胺单体、亲水性表面活性剂、吸酸剂以及稳定剂溶于水中得到水相溶液,将有机相单体和添加剂溶于有机溶剂得到油相溶液;将多孔材料分散至水相溶液或者油相溶液后,再将两种溶液一一对应加入到3D打印设备的两个通道,随后按照先水相溶液后油相溶液的顺序将两种溶液交替逐层打印在基底膜表面,且最后一层打印的为油相溶液,直至打印至所需厚度,获得纳米薄层分离膜。该方法制备工艺简单,易于操作,周期短,能够高精度调控厚度,适于规模化生产,基于该方法制备的分离膜具有优异渗透通量以及高精度选择性,在膜分离技术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147917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097838.0
申请日:2024-01-24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 北京理工大学
IPC: D06M11/79 , D06M15/53 , D06M101/3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剪切增稠改性纤维增强防破片性能的排爆服材料,涉及排爆服材料技术领域。包括:剪切增稠液和纤维层,剪切增稠液采用固废基改性作为分散相,形成非牛顿流体,呈现固液悬浮液,具有优异的剪切增稠功能;纤维层采用芳纶织物,芳纶织物浸渍于固废基剪切增稠液中进行结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采用了固体废弃物改性,改性固废具备空间网络结构,并用改性固废作为制备剪切增稠液的分散相,实现了固废资源化利用;本发明中制备的一种剪切增稠改性纤维作为排爆服材料,可以实现在爆炸环境中,阻挡高速冲击的破片,增强了复合材料的抗穿透能力,这为复合材料的防护性能探究提供可靠的研究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8085411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291479.2
申请日:2024-03-14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酸化碳微球阻燃剂的制备方法,属于阻燃剂制备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将碳微球加入盛有溶剂的容器中,超声分散10‑30分钟;S2、向容器中加入偶联剂、植酸后,在50‑80℃下搅拌1‑12小时;S3、采用乙醇洗涤2‑4次,而后在75‑85℃下干燥22‑26小时,得成品。本发明的植酸化碳微球阻燃剂是一种集“酸源‑碳源‑气源”为一体的阻燃剂,具有高效的阻燃效率,将该阻燃剂用于热塑性聚氨酯等材料上,具有绝佳的阻燃效果;采用的碳源由葡萄糖制备得到,原料及制备工艺绿色环保,符合绿色发展的要求;植酸化碳微球阻燃剂采用“一锅法”制备,制备工艺简单,适于规模化生产;本发明制备的阻燃剂,可提高TPU中的阻燃性能与力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591941B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210232249.X
申请日:2022-03-09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 北京理工大学前沿技术研究院
IPC: C12N11/091 , C12N9/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环氧功能化共价有机框架共价固定Cyt c的生物催化材料的制备,属于生物催化剂技术领域。先将[OH]x%‑TD‑COF、1‑溴‑2,3‑环氧丙烷、碳酸钾以及DMF混合进行反应制备[EP]y%‑TD‑COF,然后将[EP]y%‑TD‑COF和Cyt c加入磷酸盐缓冲溶液中进行反应,得到环氧功能化共价有机框架共价固定Cyt c的生物催化材料本发明所述方法操作简单,而且能够有效改善酶的催化性能,有望成为一种优化酶构象和增强酶活性的普适性方法,在生物传感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059981B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041409.7
申请日:2023-01-13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唐山研究院 , 北京理工大学
IPC: B01J20/26 , B01J20/28 , B01J20/30 , C02F1/28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级孔水相吸附膜及其基于模板法的制备方法与应用,涉及基于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高效吸附膜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模板诱导策略,使用“软膜板法”在室温水溶液中制备多级孔ZIF‑8(HP‑ZIF‑8),减小了传质阻力,增加了结合位点数量,提高了传质扩散速率;并将其用于水体中多种新兴污染物PPCPs的选择性吸附去除。
-
公开(公告)号:CN116237085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310055490.4
申请日:2023-01-19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 北京理工大学前沿技术研究院
IPC: B01J31/22 , H01M4/90 , H01M4/92 , H01M4/88 , H01M12/06 , B01J37/06 , B01J37/10 , B01J35/10 , B01J37/02 , B01J37/08 , C25B1/23 , C25B11/055 , C25B11/081 , C25B11/07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对称氧配位过渡金属单原子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属于催化剂技术领域。所述催化剂以氧掺杂介孔导电碳为基体,过渡金属以单原子形式担载于基体上,所述材料具有非对称的M1O3C1配位结构,介孔尺寸为3nm~6nm,比表面积为55~425m2/g,过渡金属含量为催化剂总质量的0.5wt%~3wt%;氧含量为催化剂总质量的10wt%~35wt%。通过对导电碳黑进行水蒸气刻蚀形成介孔结构,随后通过硝酸微氧化法引入氧化官能团用于锚定过渡金属单原子,然后利用低温浸渍法对过渡金属盐进行负载并抑制其团聚,最后对所得过渡金属盐低温浸渍后的导电碳黑进行退火处理,得到所述催化剂。所述催化剂具有尺寸均一的孔道结构、良好的导电性以及精密设计的电子配位结构,可作为电催化剂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037215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310041091.2
申请日:2023-01-13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唐山研究院 , 北京理工大学
IPC: B01J31/28 , B01J35/06 , C02F1/30 , C02F1/72 , C02F101/34 , C02F101/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铜金属掺杂氮化碳光芬顿催化过滤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涉及催化过滤膜技术领域。本发明在N2氛围下制备出铜金属掺杂的Cu‑g‑C3N4光催化剂,经检测可知,催化剂内不含有相应金属的氧化物,金属通过与g‑C3N4中的N元素形成配位键存在于光催化剂中。对g‑C3N4进行金属掺杂制备出的Cu‑g‑C3N4光催化剂,相比g‑C3N4具有更小的禁带宽度,金属掺杂增强了对可见光的吸收。经6.165 mmol Cu元素掺杂制备的CuCN4对高浓度SMT具有比较明显的光芬顿降解性能。同时本发明将粉体催化剂固定在PTFE支撑基底上,提高了粉体材料的利用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