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076585A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911195113.0
申请日:2019-11-28
Applicant: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桁架式汽液相变传热装置用毛细泵组件,包括毛细泵(10)、封装端盖(9)和转接接头(11);毛细泵(10)一端通过转接接头(11)与桁架式汽液相变传热装置管壳(12)连接,毛细泵(10)另一端用封装端盖(9)密封;该毛细泵组件内的毛细芯可根据相机集中、大功耗热源热耗用桁架式汽液相变传热装置分散传递所需的毛细压头进行设计,并通过转接接头与桁架式汽液相变传热装置连接成一体。从而靠此毛细泵组件毛细芯的毛细压头驱动桁架式汽液相变传热装置内的工质循环,防止相机集中、大功耗热源热耗传递应用时,桁架式汽液相变传热装置失效。
-
公开(公告)号:CN111076584A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911195085.2
申请日:2019-11-28
Applicant: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航天器用桁架热管与环路热管耦合传热组件,包括换热器壳(2)、换热器芯、封装端头(1)、转接接头(4)和端盖(3);换热器壳(2)与环路热管冷凝管路之间通过盘管焊接方式耦合,换热器芯与换热器壳(2)之间通过周向翅片(11)插接方式耦合,换热器芯一端与桁架热管管壳(5)通过转接接头(4)连接,换热器芯另一端用封装端头(1)密封;换热器芯安装在换热器壳(2)内,换热器壳(2)内侧翅片与换热器芯外侧翅片(11)插接耦合,在耦合部位涂导热硅脂,换热器壳(2)两端用端盖(3)封装;换热器芯、转接接头(4)、桁架热管管壳(5)、封装端头(1)之间密封连接,构成密封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06066131B
公开(公告)日:2019-03-12
申请号:CN201610587111.6
申请日:2016-07-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IPC: F28D15/04
Abstract: 一种环路热管用多孔氮化硅毛细芯,由包括氮化硅粉末、烧结助剂以及造孔剂的原料烧制而成,其中氮化硅含量不少于90%wt。氮化硅粉末的平均粒径介于0.1~10μm之间,α相氮化硅占比大于90%。多孔氮化硅毛细芯所含微孔互相连通,微孔孔径介于0.5μm~5μm之间,开孔孔隙率大于50%。本发明提供的多孔氮化硅毛细芯由氮化硅粉末烧结而成,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耐酸碱腐蚀,可以有效抑制环路热管内部工质的分解,提高了环路热管的寿命。同时本发明多孔氮化硅毛细芯脆性高,机械加工性能好,在外壁精加工时,不会使表面微孔闭合,保证了较高的毛细芯开孔孔隙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297329A
公开(公告)日:2019-02-01
申请号:CN201811022907.2
申请日:2018-09-03
Applicant: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带周向槽的轴向槽道热管及其连接方法,多个带周向槽的轴向槽道热管管壳通过均温接头组合成一个内部轴向槽道和蒸汽通道互相连通的异型槽道热管系统。轴向槽道热管管壳在与均温接头相连的端口处设有多个平行布置的周向槽道,每个周向槽道与轴向槽道管壳内的轴向槽道相连导通。均温接头包括主管壳和支管壳,主管壳和支管壳内部都设有轴向槽道和周向槽道。主管壳和支管壳内的轴向槽道和周向槽道与轴向槽道热管管壳内的轴向槽道和周向槽道的尺寸完全一致。内部轴向槽道和蒸汽通道互相连通的异型槽道热管系统可替代传统的正交搭接热管系统,避免热管之间的搭接热阻,大大提高传热效率和均温效果,并降低热管布置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5004801B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510336531.2
申请日:2015-06-17
Applicant: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IPC: G01N30/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路热管氨工质纯度分析装置,由高纯载气钢瓶、第一高纯氨钢瓶、第二高纯氨钢瓶、气化室、恒温控制系统、球阀、压力阀、电磁阀、复压阀、截止阀、压力表、流量计、抽真空机组、废气收集处理装置、气相色谱仪和计算机组成,其中高纯载气钢瓶通过载气管路与气相色谱仪连接;第一高纯氨通过吹扫管路、第一球阀、电磁阀、第一压力表、流量计与气相色谱仪连接;第二高纯氨通过进样管路与气化室连接;抽真空机组通过截止阀与气化室连接;气化室、抽真空机组、气相色谱仪通过排放管路与废气收集处理装置连接,该装置的集成设计,提高了环路热管液氨中杂质气体的检出率,减少了气体进样过程中管路内部的空气,提高了测量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6225535A
公开(公告)日:2016-12-14
申请号:CN201610589097.3
申请日:2016-07-22
Applicant: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IPC: F28D15/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15/046 , F28D15/043
Abstract: 一种圆柱型环路热管毛细泵组件,包括蒸发器壳体(3)、储液器壳体(4)和毛细芯(2),储液器壳体(3)与蒸发器壳体(4)连接,所述毛细芯(2)的一段位于蒸发器壳体(3)内部,另一段伸入储液器壳体(4)内。毛细芯(2)采用多孔氮化硅烧结,不仅具有良好的孔隙性能,且化学稳定性好、导热系数低及机械加工性能好。储液器壳体(3)与蒸发器壳体(4)连接的局部设计为蛇形结构,导热路径长,导热系数相对较低,能削弱蒸发器向储液器的漏热。本发明能够确保环路热管具有良好的启动、传热及寿命特性,同时能够很好的适应空间微重力环境及航天器发射段的力学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03775822B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申请号:CN201410049129.1
申请日:2014-02-12
Applicant: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IPC: F17C5/06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超纯气体全自动高精度充装系统,采用6N超纯气体全自动、高精度(质量精度优于0.5%)充装系统,包括超纯气源、超纯气体储罐、真空充装室、管路抽真空装置、真空室抽真空装置、废气回收处理装置、截止阀、加热带、制冷机、冷板、加热笼、科氏流量计、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操作控制台。该系统所有管路、容器内壁均可加热除气和反复置换清洗,充装产品置于真空环境下充装以避免外部杂质气体反向渗透,保证了气体的超高纯度;通过加热控温装置及制冷装置准确控制充装系统各部分温度,保证充装管路各处压力及工质流量维持恒定,结合高测量精度的科氏流量计及全自动的充装流程最终实现了气体的高充装质量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3592978A
公开(公告)日:2014-02-19
申请号:CN201310526831.8
申请日:2013-10-30
Applicant: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IPC: G05D23/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热光学像质最优的光学遥感器精密控温方法,通过适用于扩展目标的位相差法波前探测器完成对地观测模式下光学遥感器的波前探测,获得波前像差;根据所述探测到的波前像差和热光学灵敏度分析表确定关键温度点的控温目标值,所述热光学灵敏度分析表中存储了关键温度点对波前像差的灵敏度系数dQ/dTi;根据温度测量值和所述控温目标值计算温度偏差,根据所述温度偏差对温度进行控制,直至达到控温目标值。本发明首次提出以最终的光学成像质量作为温度控制目标的方法,可有效保证系统的像质并避免温度指标分解引入的多级余量。
-
公开(公告)号:CN118137285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145738.0
申请日:2024-02-01
Applicant: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自主可变辐射面积及相变储能功能的空间辐射散热面,包括散热面本体,其内部为空腔结构,充装有相变材料,且在空腔中设置有点阵骨架结构;散热面本体外部设置多个并联的冷凝管路支路,各冷凝管路支路一端分别与主蒸汽管路分流器密封连接;各冷凝管路支路另一端分别与过冷液体整流器密封连接,在每个冷凝管路支路靠近过冷液体整流器端设置有气液分离器;通过主蒸汽管路分流器和多个并联的冷凝管路支路的配合,在被散热器件的不同工作周期,自主改变蒸汽进入冷凝管路支路的数量,使有效辐射散热面面积与被散热器件的热耗情况相匹配。本发明既能减小散热面布置空间,又能自主调节有效辐射散热面面积,解决超大功率激光器散热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856010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311726670.7
申请日:2023-12-14
Applicant: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IPC: H01S3/04
Abstract: 一种星载大功率激光器温控系统及控制方法,属于航天热控技术领域,有效实现星载大功率激光器的高精度控温,并有效降低散热面面积和热补偿功耗;同时该系统可以实现热开关的功能,保证激光器开机时热量向辐射冷凝器传递以及激光器关机时冷量不进入到激光器中;采用该控制策略可以快速实现工质相变,保证进入到激光器冷板处较高的换热效率以及大幅降低机械泵在轨运行时长,提升系统可靠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