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374753B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411949967.4
申请日:2024-12-27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机械部件服役温度的测量方法。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包括:获取测温元件的测前结晶特征;测前结晶特征包括第一硬度值和第一显微组织图;将测温元件埋入非工作状态下的机械部件,对工作状态下的机械部件进行测温;获取测温元件的测后结晶特征;测后结晶特征包括第二硬度值和第二显微组织图;获取机械部件的测前工作信息,确定测温元件的硬度敏感区间及微观组织敏感区间,基于相对于机械部件被测工作时长的积分下,测前结晶特征与测后结晶特征的差异,及,测温元件的硬度差异,确定机械部件的服役温度。本申请提供的机械部件服役温度的测量方法,用以准确的获取机械部件的服役温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374753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949967.4
申请日:2024-12-27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机械部件服役温度的测量方法。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包括:获取测温元件的测前结晶特征;测前结晶特征包括第一硬度值和第一显微组织图;将测温元件埋入非工作状态下的机械部件,对工作状态下的机械部件进行测温;获取测温元件的测后结晶特征;测后结晶特征包括第二硬度值和第二显微组织图;获取机械部件的测前工作信息,确定测温元件的硬度敏感区间及微观组织敏感区间,基于相对于机械部件被测工作时长的积分下,测前结晶特征与测后结晶特征的差异,及,测温元件的硬度差异,确定机械部件的服役温度。本申请提供的机械部件服役温度的测量方法,用以准确的获取机械部件的服役温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870894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410132275.4
申请日:2024-01-31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G01K1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金属中氘脱附行为的机械部件服役温度测量方法,包括步骤:S1,选用金属作为测温元件若干置于充氘装置中充氘,充氘结束后通过热脱附谱仪测得测温元件中总的氘滞留量;S2,在待测服役温度的机械部件的测温部位开槽,取1片含氘测温元件埋入进行测温,通过热脱附谱仪测得测温元件中氘的剩余量;S3,将测温过程中氘的热脱附比例f带进建立好的氘脱附比例‑温度的公式中追溯机械部件服役温度。本发明利用金属中氘的脱附行为具有温度敏感性,随着温度升高,金属内部滞留的氘会克服能垒从材料内部中脱附,且脱附比例主要取决于温度和时间。因此可通过测量金属中氘的脱附比例来追溯机械部件的温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431513A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311228475.1
申请日:2023-09-22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横向梯度的PFM薄膜的制备方法,将成分两种及以上的纯金属靶材按面积比切割成厚度相同、半径相等的扇形片靶材,将所述扇形片靶材打磨抛光处理,用丙酮,酒精,去离子水依次超声清洗,用氮气吹干;将所述扇形片靶材拼接成圆形靶材;采用单靶位或者双靶位磁控溅射,薄膜沉积过程中保持长条形衬底静止不旋转,可实现W、Ta、Cr、V、Al、Ti、Zr等元素在横向上含量可以呈梯度变化的薄膜,最终得到的每个薄膜上不同位置点的成分都是具有较大范围变化的,而不是每层薄膜都只具有单一的成分。
-
公开(公告)号:CN102735687B
公开(公告)日:2014-04-23
申请号:CN201210202037.3
申请日:2012-06-15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G01N21/8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超声红外无损检测缺陷定量分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压板上冲击缺陷的缺陷拼接以及红外热像仪的视角误差补偿方法。本发明针对复合材料上的冲击缺陷在超声红外无损检测实验中体现出的红外热像信息中缺陷不连贯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首先对红外序列热图进行滤波预处理;然后在时间域上进行缺陷特征融合;其次,在空间域上进行缺陷的可拼接性分析,进而拼接缺陷;同时,本方法考虑了红外热像仪与被测试件的视角问题,并对由红外热像仪视角引起的图像畸变和亮度梯度误差进行了分析、校正和补偿;最后,对缺陷进行定量分析。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不连贯缺陷的拼接问题,校正了误差,以便得到更为精确有效的定量分析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8127164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310033.X
申请日:2024-03-18
IPC: C12Q1/6886 , B01L3/00 , G01N21/64 , G01N1/34 , G01N1/28 , G01N33/574 , G01N33/6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泌体RNA与膜蛋白共同鉴定的高通量仿微液滴芯片系统与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通量仿微液滴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由高通量仿微液滴芯片和CRISPR/Cas系统组成;所述高通量仿微液滴芯片由芯片基底、位于芯片中心位置的中心部、以所述中心部左右对称排列的反应部和纵横交错设置的微流道组成;所述中心部和所述反应部由微流道连接;所述CRISPR/Cas系统包括CRISPR/Cas13a检测体系和CRISPR/Cas12a检测体系;所述CRISPR/Cas系统通过微室阵列口预先加载在微室阵列中。
-
公开(公告)号:CN117607222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605324.3
申请日:2023-11-28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IPC: G01N27/26 , G01N27/30 , G01N27/327 , G01N27/41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真菌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隐球菌快速电裂解与高灵敏电化学核酸检测微平台及应用。所述微平台包括一种集成微流控芯片、外接电源、进样系统和/或显像系统;所述集成微流控芯片包括电裂解区、电化学检测区和电极阵列区;所述电裂解区包括多个两两交叉排列竖直设置的对电极,以及多个横向蛇形排列的中空流道,设置在所述电极对的上方与所述电极对键合而成,其中每两个电穿孔流道相互连接处为电穿孔裂解处。所述电化学检测区由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和对电极组成,所述工作电极上修饰有rGO/AuNPs纳米材料和分子探针。
-
公开(公告)号:CN102735687A
公开(公告)日:2012-10-17
申请号:CN201210202037.3
申请日:2012-06-15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G01N21/8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超声红外无损检测缺陷定量分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压板上冲击缺陷的缺陷拼接以及红外热像仪的视角误差补偿方法。本发明针对复合材料上的冲击缺陷在超声红外无损检测实验中体现出的红外热像信息中缺陷不连贯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首先对红外序列热图进行滤波预处理;然后在时间域上进行缺陷特征融合;其次,在空间域上进行缺陷的可拼接性分析,进而拼接缺陷;同时,本方法考虑了红外热像仪与被测试件的视角问题,并对由红外热像仪视角引起的图像畸变和亮度梯度误差进行了分析、校正和补偿;最后,对缺陷进行定量分析。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不连贯缺陷的拼接问题,校正了误差,以便得到更为精确有效的定量分析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02560214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210028881.9
申请日:2012-02-09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对等离子体材料中抗起泡的梯度多孔结构,属于核聚变能源应用领域。具有这种梯度多孔结构的钨基面对等离子体材料按照孔隙率的变化在厚度方向上由三层组成部分组成:表面多孔层、梯度过渡层和基体。梯度过渡层孔隙率从表面多孔层的孔隙率向深度方向逐渐减小,形成一个梯度变化,最终与基体相同。本发明中利用与表面贯通的孔隙将进入面对等离子体材料的氢、氦送回表面,避免了面对等离子体材料中内部起泡的形成,消除了起泡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02560214B
公开(公告)日:2013-04-10
申请号:CN201210028881.9
申请日:2012-02-09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对等离子体材料中抗起泡的梯度多孔结构,属于核聚变能源应用领域。具有这种梯度多孔结构的钨基面对等离子体材料按照孔隙率的变化在厚度方向上由三层组成部分组成:表面多孔层、梯度过渡层和基体。梯度过渡层孔隙率从表面多孔层的孔隙率向深度方向逐渐减小,形成一个梯度变化,最终与基体相同。本发明中利用与表面贯通的孔隙将进入面对等离子体材料的氢、氦送回表面,避免了面对等离子体材料中内部起泡的形成,消除了起泡现象。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