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407946B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111562846.0
申请日:2021-12-20
Applicant: 北京轨道交通技术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端墙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其中,该端墙结构包括:端墙面板和端墙外框;所述端墙面板包括多个型材;所述端墙外框设置在所述端墙面板的边缘位置;所述端墙外框的内圈设有槽状的嵌套接口,所述端墙面板的边缘插接在所述嵌套接口内;所述端墙外框的外圈设有搭接接口,所述搭接接口用于连接其他车体结构。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端墙结构及其制造方法,能够以插接的方式将端墙面板插入该嵌套接口中实现连接,该嵌套接口在车厢内外侧均可覆盖该端墙面板,从而能够提升端墙面板与端墙外框之间连接部位的气密性与隔声性;且通过嵌套结构可以提升外框区域的局部强度,不会增加端墙面板的型材厚度,可以达到轻量化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5556783A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211286416.5
申请日:2022-10-20
Applicant: 北京轨道交通技术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地铁车辆模块化端墙结构,包括:第一端墙模块、第二端墙模块和第三端墙模块;所述第一端墙模块、所述第二端墙模块和所述第三端墙模块均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端墙模块和所述第二端墙模块分别焊接在所述第三端墙模块的两侧;所述第一端墙模块、所述第二端墙模块和所述第三端墙模块之间均采用双轴肩搅拌摩擦焊的方式焊接到一起。本申请提出预先利用多个拼接在一起的端墙模块型材构成端墙模块,再利用多个端墙模块之间的组合焊接构成一个端墙面板平滑,使端墙面板在安装时可根据车厢形状进行快速切割,实现了端墙面板的模块化以及良好的隔音,降低了型材开模和与车厢安装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4407946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111562846.0
申请日:2021-12-20
Applicant: 北京轨道交通技术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端墙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其中,该端墙结构包括:端墙面板和端墙外框;所述端墙面板包括多个型材;所述端墙外框设置在所述端墙面板的边缘位置;所述端墙外框的内圈设有槽状的嵌套接口,所述端墙面板的边缘插接在所述嵌套接口内;所述端墙外框的外圈设有搭接接口,所述搭接接口用于连接其他车体结构。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端墙结构及其制造方法,能够以插接的方式将端墙面板插入该嵌套接口中实现连接,该嵌套接口在车厢内外侧均可覆盖该端墙面板,从而能够提升端墙面板与端墙外框之间连接部位的气密性与隔声性;且通过嵌套结构可以提升外框区域的局部强度,不会增加端墙面板的型材厚度,可以达到轻量化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761164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410012922.8
申请日:2024-01-04
Applicant: 北京轨道交通技术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焊接接头的疲劳寿命评价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与待评价焊接接头具备相同焊接条件的焊接试件;测定焊接试件的总疲劳寿命;将焊接试件分为k组,对k组焊接试件进行阶段性疲劳试验,得到k组阶段性疲劳试件;对k组阶段性疲劳试件进行非线性超声检测,得到k组阶段性疲劳试件的基波信号和二次谐波信号;根据基波信号、二次谐波信号和预设的等效系数计算公式,得到k组阶段性疲劳试件的第一等效系数;基于k组阶段性疲劳试件的第一等效系数和疲劳次数构建数据库;对待评价焊接接头进行非线性超声检测,得到待评价焊接接头的第二等效系数;基于数据库和第二等效系数,计算待评价焊接接头的疲劳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4852112B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210534996.9
申请日:2022-05-17
Applicant: 北京轨道交通技术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设备舱底板及轨道车辆设备舱底板架构,其中,该轨道车辆设备舱底板包括:第一蒙皮、第二蒙皮和泡沫结构层;第一蒙皮与第二蒙皮由玻璃钢材料构成;在第一蒙皮与第二蒙皮中间填充泡沫结构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车辆设备舱底板及轨道车辆设备舱底板架构,符合智能化、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等高质量高要求的规定,即使车辆上的高科技设备增加,可以通过以玻璃材料制成的底板与设备舱减幅横梁将车身重量减轻,且能有效防止轨面飞溅异物的撞击。
-
公开(公告)号:CN114852112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534996.9
申请日:2022-05-17
Applicant: 北京轨道交通技术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设备舱底板及轨道车辆设备舱底板架构,其中,该轨道车辆设备舱底板包括:第一蒙皮、第二蒙皮和泡沫结构层;第一蒙皮与第二蒙皮由玻璃钢材料构成;在第一蒙皮与第二蒙皮中间填充泡沫结构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车辆设备舱底板及轨道车辆设备舱底板架构,符合智能化、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等高质量高要求的规定,即使车辆上的高科技设备增加,可以通过以玻璃材料制成的底板与设备舱减幅横梁将车身重量减轻,且能有效防止轨面飞溅异物的撞击。
-
公开(公告)号:CN115510719A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211286879.1
申请日:2022-10-20
Applicant: 北京轨道交通技术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搅拌摩擦焊仿真分析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待焊接的铝合金型材在预设的搅拌摩擦焊工艺条件下的实际温度场;建立铝合金型材的有限元模型,并设置工装加载条件;确定有限元模型在工装加载条件下的仿真温度场;在仿真温度场与实际温度场不一致的情况下,修正物理参数;在修正后的工装加载条件下对有限元模型进行受力分析,确定铝合金型材焊接后的力学性能。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以真实的焊接测温对有限元模型进行校正,并采用热‑力耦合的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仿真精度高,能够更加准确地分析铝合金型材的力学性能,进而能够准确评价铝合金型材焊接接头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919604B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210622752.6
申请日:2022-06-02
Applicant: 北京轨道交通技术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IPC: B61B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编组、轨道车辆重联编组及轨道系统,其中,该轨道车辆编组包括:按序连接的第一列车、第二列车、第三列车和第四列车;第一列车与第四列车为轨道车辆编组的两个头车,第二列车与第三列车为轨道车辆编组的两个中间车;第一列车与第二列车构成第一动力单元;第三列车与第四列车构成第二动力单元。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轨道车辆编组、轨道车辆重联编组及轨道系统,在该4编组中设置两个动力单元,每个动力单元由两辆列车构成;其牵引功率更大,使得其能够具备传统地铁的快速启停能力,还能够具备干线高速动车组的高速运行能力;且由于该轨道车辆编组具有两个动力单元,其可具备冗余性,增加了系统运营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568216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510077520.0
申请日:2025-01-17
Applicant: 北京轨道交通技术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IPC: B61F1/0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下横梁组件及轨道车辆,包括:车下横梁体,车下横梁体至少包括横梁立板以及第一展板和第二展板,车下横梁体为两个,两个车下横梁体的横梁立板贴合并焊接,横梁立板的端部用于焊接于车辆底架的边梁;补强件,两个车下横梁体中的至少一者用于与待吊装设备连接,补强件连接于车下横梁吊装体上,且分别与车下横梁吊装体的第一展板和第二展板连接。本申请具有两个车下横梁体,并将两个车下横梁体背对背设置,使得两个车下横梁体的横梁立板相贴合,并通过焊接进行固定,使得两个车下横梁体被连接为一体,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车下横梁组件的强度和刚度。通过补强件强有力地对吊点处进行了增强,降低了吊装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4919604A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210622752.6
申请日:2022-06-02
Applicant: 北京轨道交通技术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IPC: B61B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编组、轨道车辆重联编组及轨道系统,其中,该轨道车辆编组包括:按序连接的第一列车、第二列车、第三列车和第四列车;第一列车与第四列车为轨道车辆编组的两个头车,第二列车与第三列车为轨道车辆编组的两个中间车;第一列车与第二列车构成第一动力单元;第三列车与第四列车构成第二动力单元。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轨道车辆编组、轨道车辆重联编组及轨道系统,在该4编组中设置两个动力单元,每个动力单元由两辆列车构成;其牵引功率更大,使得其能够具备传统地铁的快速启停能力,还能够具备干线高速动车组的高速运行能力;且由于该轨道车辆编组具有两个动力单元,其可具备冗余性,增加了系统运营的可靠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