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217302B
公开(公告)日:2019-11-19
申请号:CN201811183112.X
申请日:2018-10-1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混合多馈入系统中传统直流受端电网强度的评价方法,属于电力系统的电网规划与运行技术领域。分别测量混合多馈入系统中额定状态下和同步提升各条传统直流的电流指令后各条传统直流和柔性直流馈入的交流母线的电压幅值、直流注入有功功率、无功功率以及母线电压的初相位;根据测量结果,分别得到每条传统直流的多馈入等效有效短路比和多馈入临界等效有效短路比;通过比较多馈入等效有效短路比和多馈入临界等效有效短路比的相对大小,评价每条传统直流受端电网的强度。本发明能够计及柔性直流运行状态和控制方式对传统直流受端电网强度的影响,能够准确评价混合多馈入系统中传统直流的受端电网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05226725B
公开(公告)日:2019-04-23
申请号:CN201510446653.7
申请日:2015-07-24
Applicant: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技术研究中心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清华大学
IPC: H02J3/4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运行时发电机和储能系统之间的功率分配和协调方法。针对储能系统用于电力系统二次调频的问题,采用滤波器将AGC功率指令在发电机和储能系统之间进行分配。以最小化发电机和储能系统执行调频任务的日均成本为目标,建立调频容量的优化模型。通过优化滤波参数得到总日均成本最低的最优调频容量,为储能系统容量配置提供最优方案。根据运行时发电机和储能系统各自的调频能力对调频任务进行调整。根据储能系统剩余能量对储能系统的调频任务进行调整的策略,可以将储能系统剩余能量维持在合理区间。储能系统参与AGC能够极大的提高整个系统对AGC功率指令的响应能力,降低发电机的爬坡功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217302A
公开(公告)日:2019-01-15
申请号:CN201811183112.X
申请日:2018-10-1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混合多馈入系统中传统直流受端电网强度的评价方法,属于电力系统的电网规划与运行技术领域。分别测量混合多馈入系统中额定状态下和同步提升各条传统直流的电流指令后各条传统直流和柔性直流馈入的交流母线的电压幅值、直流注入有功功率、无功功率以及母线电压的初相位;根据测量结果,分别得到每条传统直流的多馈入等效有效短路比和多馈入临界等效有效短路比;通过比较多馈入等效有效短路比和多馈入临界等效有效短路比的相对大小,评价每条传统直流受端电网的强度。本发明能够计及柔性直流运行状态和控制方式对传统直流受端电网强度的影响,能够准确评价混合多馈入系统中传统直流的受端电网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09193633A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811135436.6
申请日:2018-09-2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多直流馈入系统中直流额定功率的最优配置方法,属于电力系统的电网规划与运行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设定各条直流的当前额定功率配比及当前额定功率;然后分别在当前额定功率下和同步提升各条直流的电流指令后测量各条直流馈入的交流母线的电压、直流注入有功功率、消耗的无功功率以及母线电压的相位,分别得到每条直流的多馈入等效有效短路比和多馈入临界等效有效短路比;根据每条直流两种短路比的大小调整各条直流的当前额定功率,最终得到使得每条直流的两种短路比相等的额定功率配比。本发明可以确定多直流馈入系统中直流额定功率的配比,可以为大规模交直流混合系统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3618330B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310609324.0
申请日:2013-11-27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清华大学 , 张家港智能电力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2J3/36
Abstract: 本发明是在正常运行的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通过直流隔离开关在线接入其余端的方法,属于多端柔直输电系统带电接入的方法。该方法采用定直流电压模式控制待接入端的直流电压,使隔刀两侧的电压差在允许闭合范围内,并进行刀闸闭合。在闭合的过程中,当直流刀闸开始燃弧时,换流器检测到直流电流超过阈值则自动闭锁换流阀。刀闸闭合完成后,待接入端在定有功和无功功率控制模式下解锁换流阀。该方法既保证了换流阀不受合闸电流冲击,同时避免了换流阀在闭锁后因模块电容电压衰减导致电压差过大而刀闸无法闭合的情况。本发明使用较经济的隔离开关代替直流断路器,适用于一个或多个停运站再并列,对多端柔直系统中换流站的带电接入具有指导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3887821A
公开(公告)日:2014-06-25
申请号:CN201410128939.6
申请日:2014-04-01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张家港智能电力研究院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换流器无扰并入柔性直流配电网的电路,属于电网管理技术领域。本发明电路通过充电电阻和旁路刀闸的配合实现换流器的无扰并网,满足柔性直流配网系统对直流配网单元灵活并入/退出系统的要求。利用限流电阻限制充电电流以实现从直流侧对换流器直流侧并联电容充电,同时在限流电阻两端并联旁路隔离刀闸,起导通正常运行电流的作用。本发明具有操作可靠、实现简单、性能优异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柔性直流配网系统实际工程中。
-
公开(公告)号:CN103618308A
公开(公告)日:2014-03-05
申请号:CN201310609323.6
申请日:2013-11-27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清华大学 , 张家港智能电力研究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6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流与柔性直流输电过程中交流线路的潮流自动控制方法。本发明通过远方测量装置测量交流线路的有功潮流,由通讯系统传送至柔性直流输电换流站,通过增减柔性直流换流站传输的有功功率间接调节交流线路有功潮流。本发明的控制思路明晰、具体实现手段简单、控制结果准确,可适用于交流输电线路与柔性直流输电线路组成的交直流并列输电系统,减小交直流系统的输电损耗,在电网发生故障失去交流通道时,转移到直流通道的潮流很小,有助于实现换流站从交直流方式到纯直流方式的平滑切换,提高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420430B
公开(公告)日:2013-08-21
申请号:CN201110391308.X
申请日:2011-11-3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2J3/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40/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电压和阻尼协调控制方法,属于电力系统的电网稳定控制技术领域;该方法兼顾电力系统对动态稳定和电压稳定的控制要求,将受控母线电压和频率作为动态无功补偿设备的控制输入信号,在电压控制和阻尼控制两者出现矛盾的时候,通过协调优化算法,选取最优的无功控制指令,防止阻尼控制引起电网电压超标,实现电压和阻尼协调控制。本发明该方法具有物理意义明晰、实现简单、性能优异等特点,本发明所涉的兼顾电压稳定和阻尼控制的控制方法应用于大电网动态无功补偿设备控制时,可在有效阻尼低频功率振荡的同时确保接入点电压稳定在允许范围内。
-
公开(公告)号:CN102622475A
公开(公告)日:2012-08-01
申请号:CN201210050601.4
申请日:2012-02-29
Applicant: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调峰调频发电公司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清华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二次规划模型的电池储能系统削峰填谷日前优化方法。本发明的模型中的目标函数为凸函数,要求解的二次规划为凸二次规划,理论上只要求得KKT点就找到了全局最优解,计算方法成熟,初始可行解方便易得。本发明求解过程中不需要将电池的剩余电量离散化。本发明是一种设计巧妙,性能优良,方便实用的基于二次规划模型的电池储能系统削峰填谷日前优化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9066755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0836071.3
申请日:2018-07-2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双馈入直流系统的最大传输功率控制策略,属于柔性直流系统级控制领域。该方法首先列出混合双馈系统交流侧准稳态方程,并结合LCC控制方式转化和换流器容量约束等条件确定各参数变量后,再通过MATLAB对其进行数值求解,得到混合双馈系统在交流侧换相电抗不同时VSC‑HVDC应该发出的有功和无功的具体数值以使得此时混合双馈系统发出的有功功率达到最大,然后在系统运行时实时监测系统等效电抗,将其和MATLAB计算值比较,找到此时VSC‑HVDC应该发出的有功无功,将其作为VSC指令值即可使整个系统发出功率最大。本发明的方法结构简单、层次分明且易于实现,可以大大节约硬件通讯成本和简化系统控制,该方法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可扩展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