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激光微织构加工机床重复定位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673541B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1910438247.4

    申请日:2019-05-24

    Applicant: 南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激光微织构加工机床重复定位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获取机床工作台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机床工作台运动轨迹、速度与加速度;建立机床传动环节的数学模型,结合所述配置信息计算各伺服电机转速以及加速度的理想值;读取各伺服电机转速以及加速度的实际值并将其与所述理想值比对,得到速度与加速度复合前馈补偿的整定参数,获取前馈补偿变量;获取反馈控制变量;复合所述前馈补偿变量和所述反馈控制变量形成控制变量;其中,所述机床工作台用于夹取待加工的工件;所述机床工作台在伺服电机组的驱动下可相对于机床沿X轴、Y轴水平移动以及绕θ轴转动。本发明能大幅提高激光微织构加工机床重复定位精度。

    一种激光微织构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421264A

    公开(公告)日:2019-11-08

    申请号:CN201910769828.6

    申请日:2019-08-20

    Applicant: 南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激光微织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建立机床三维运动模型,将机床直线轴和旋转轴的实时位置转换为加工机床坐标;移动待加工工件至加工位置,将其设为加工原点,并更新机床坐标系;读取加工位置参数,计算获得激光加工位置坐标;根据坐标计算生成加工示意图,对加工效果进行模拟仿真;根据坐标生成G代码,用于加工中运动平台的路径规划;控制器根据G代码控制加工机床运动,将已获得的激光加工坐标与加工过程中实时读取的加工机床坐标相比较,当两者一致时,则认为工件运动到指定位置,从而控制激光器出光,进行激光微织构加工。本发明能够实现高精度加工,提高激光器与机床运动的控制同步性,有效改善激光微织构形貌观测难度。

    一种激光微织构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421264B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1910769828.6

    申请日:2019-08-20

    Applicant: 南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激光微织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建立机床三维运动模型,将机床直线轴和旋转轴的实时位置转换为加工机床坐标;移动待加工工件至加工位置,将其设为加工原点,并更新机床坐标系;读取加工位置参数,计算获得激光加工位置坐标;根据坐标计算生成加工示意图,对加工效果进行模拟仿真;根据坐标生成G代码,用于加工中运动平台的路径规划;控制器根据G代码控制加工机床运动,将已获得的激光加工坐标与加工过程中实时读取的加工机床坐标相比较,当两者一致时,则认为工件运动到指定位置,从而控制激光器出光,进行激光微织构加工。本发明能够实现高精度加工,提高激光器与机床运动的控制同步性,有效改善激光微织构形貌观测难度。

    一种激光微织构加工机床重复定位控制方法以及机床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673541A

    公开(公告)日:2020-01-10

    申请号:CN201910438247.4

    申请日:2019-05-24

    Applicant: 南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激光微织构加工机床重复定位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获取机床工作台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机床工作台运动轨迹、速度与加速度;建立机床传动环节的数学模型,结合所述配置信息计算各伺服电机转速以及加速度的理想值;读取各伺服电机转速以及加速度的实际值并将其与所述理想值比对,得到速度与加速度复合前馈补偿的整定参数,获取前馈补偿变量;获取反馈控制变量;复合所述前馈补偿变量和所述反馈控制变量形成控制变量;其中,所述机床工作台用于夹取待加工的工件;所述机床工作台在伺服电机组的驱动下可相对于机床沿X轴、Y轴水平移动以及绕θ轴转动。本发明能大幅提高激光微织构加工机床重复定位精度。

    急救车车载氧气设备智能监控系统及其远程数据获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65758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387981.3

    申请日:2017-05-26

    Applicant: 南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5B19/058 G05B2219/14006

    Abstract: 本发明的急救车车载氧气设备智能监控系统及远程数据获取方法,该系统通过服务器与移动终端以及上位机通信连接,包括气体压力采集模块,通过压力传感器采集氧气瓶的压力参数;北斗/GPS双模定位模块,采集当前急救车所在的位置信息;GPRS无线通讯模块,将采集的数据发送到移动终端;组态触摸屏监控模块,对系统的动态监控、启停控制和历史数据记录操作;主控模块,接收采集数据与定位信息向其他模块发送控制信号;动态实时预警模块,根据主控模块发送的电信号完成相应电气动作。该系统基于物联网技术将车载氧气设备作为监测对象,采用PLC控制氧气瓶电磁阀,利用GPRS无线通讯网络实现急救车车载氧气设备的智能监控,保证急救车氧气供给的便捷与安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