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874253A
公开(公告)日:2018-04-06
申请号:CN201610873024.7
申请日:2016-09-30
IPC: A23L33/105 , A23L33/115 , A23L33/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23V2002/00 , A23V2250/2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富含γ-亚麻酸的螺旋藻糖脂制备方法,该方法以螺旋藻粉为原料,采用乙醇浸提、高速离心、真空抽滤、真空浓缩、真空冷冻干燥、柱层析分离纯化、气相色谱测定,最终得到富含γ-亚麻酸的螺旋藻糖脂。本发明提取、分离纯化所选用的试剂均为食品工业中允许添加使用的食品加工助剂,绿色无毒、提取条件温和且富含γ-亚麻酸的螺旋藻糖脂提取率高;本发明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及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富含γ-亚麻酸的螺旋藻糖脂MGDG,除了实现富含γ-亚麻酸的螺旋藻糖脂的分离,还可获得叶黄素、叶绿素等组分,可应用作为食品着色剂;本发明所得富含γ-亚麻酸的螺旋藻糖脂MGDG,其γ-亚麻酸的含量占总脂肪酸的45~51%。
-
公开(公告)号:CN107429211A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580000320.X
申请日:2015-08-14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层叠式薄板光生物反应器及利用该生物反应器培养光合微生物的方法,所述反应器包括在竖直方向上层叠布置的多个薄板,所述多个薄板被支撑使得相邻的薄板之间间隔一预定距离,各薄板沿水平方向延伸,具有相反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并且在外围设有从相应薄板的上表面向上延伸的围堰部,各薄板的上表面和围堰部的内表面形成用于容纳培养目标光合微生物的培养液的空间,所述围堰部的最小竖直高度不大于10cm。
-
公开(公告)号:CN107118968A
公开(公告)日:2017-09-01
申请号:CN201710286674.6
申请日:2017-04-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经突变筛选后得到的索罗金小球藻合成淀粉缺陷型突变株GT‑1‑SLM1、GT‑1‑SLM2和GT‑1‑SLM3;其保藏编号分别为CGMCC No.13861、CGMCC No.13862和CGMCC No.13863,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由于突变株合成淀粉的相关通路部分或者少部分受阻,细胞内淀粉含量显著降低,而合成油脂的速率明显加快,且细胞内最高油脂含量显著提升。本发明突变株可缩短微藻产油周期,故可降低培养期间感染病害的风险,同时由于生物质中具有较高含量的油脂,因此可简化后期油脂提取和制备工艺,为微藻产油的产业化提供优质种质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05754846A
公开(公告)日:2016-07-13
申请号:CN201410781728.2
申请日:2014-12-16
IPC: C12M1/1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中空式微生物培养膜板,其限定出板厚度方向和垂直于所述板厚度方向的板体,所述板体由多根膜丝构成并且包括在所述板厚度方向上相反的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所述多根膜丝中的每根膜丝包括膜壁,所述膜壁包括液体可透过的微孔并且限定出相应膜丝的内孔,被供应到各膜丝的内孔中的液体透过相应膜丝的膜壁上的微孔到达所述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待培养的微生物被附着和生长于所述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上。
-
公开(公告)号:CN104312919A
公开(公告)日:2015-01-28
申请号:CN201410532849.3
申请日:2014-10-1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螺线管光生物反应器,包括至少两个螺线形反应管,各螺线形反应管限定出沿着所述螺线形反应管的长度的纵向方向、在水平面内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的横向方向,并且分别具有螺旋外径、螺旋内径和沿着所述纵向方向的节距,各螺线形反应管的螺旋内径所在的圆柱形表面限定内部空间,其中,各螺线形反应管都延伸到与其相邻的每个螺线形反应管的内部空间内,相邻的两个螺线形反应管的内部空间在所述横向方向上相互交叉。
-
公开(公告)号:CN106916723A
公开(公告)日:2017-07-04
申请号:CN201511001157.7
申请日:2015-12-2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微藻工业应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雨生红球藻培养方法及培养装置。更具体而言,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层叠式薄板雨生红球藻培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层叠式薄板雨生红球藻培养装置包括在竖直方向上层叠布置的多个薄板,所述多个薄板被支撑使得相邻的薄板之间间隔一预定距离,各薄板沿水平方向延伸,具有相反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并且在外围设有从相应薄板的上表面向上延伸的围堰部,各薄板的上表面和围堰部的内表面形成用于容纳雨生红球藻培养液的空间,其中所述围堰部高出相应薄板的上表面1.5mm‑4.5mm。
-
公开(公告)号:CN106906123A
公开(公告)日:2017-06-30
申请号:CN201710232865.4
申请日:2017-04-11
Inventor: 胡强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丝状藻的培养装置,所述培养装置包括一个丝状藻培养池,在所述培养池中浸没至少一个附着板,所述培养池内形成至少一个水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内的培养液朝一预定方向流动,所述附着板位于所述培养液的水流通道内,所述培养液中的丝状藻随着培养液的流动不断地富集到所述附着板上。从而使藻液中的丝状藻不至于浓度过高而沉积到培养池底部,提高光照面积,避免过大剪切力对丝状藻的结构破坏,还能节省能耗,还便于丝状藻培养过程中的培养环境的转换。
-
公开(公告)号:CN106906119A
公开(公告)日:2017-06-30
申请号:CN201510980929.X
申请日:2015-12-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生物反应器的收获装置、收获方法及光生物培养系统,用于收获光生物反应器培养的藻,该光生物反应器包括多个薄片式培养单元,各培养单元沿水平方向延伸,且各培养单元竖直方向上层叠布置,各培养单元上表面具有容置培养液的培养空间;相邻培养单元之间一个侧面形成为开放的侧开口,收获装置包括吸入器以及收集容器;吸入器包括吸入端口以及连接端口,且两者相互贯通,吸入端口能对接于侧开口,连接端口与收集容器连通;收集容器通过连接端口与吸入端口连通,且收集容器能产生负压,吸入端口收获培养单元上的藻液,并且存放入收集容器。本发明的收获装置可有效减少收获藻液所需的能耗,并且收获速度快且损失率低,适于工业化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6906116A
公开(公告)日:2017-06-30
申请号:CN201510971964.5
申请日:2015-12-22
IPC: C12M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排式光生物反应器的清洁装置及光生物反应器,所述管排式光生物反应器包括至少一个管道,在所述管道内设有n个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管道分隔成n+1个平行的单列管道,所述清洁装置包括多个清洁环和至少一牵引套;所述清洁环位于各所述单列管道内,所述清洁环包括磁性环体和所述磁性环体外设置的清洁结构层,所述清洁结构层能匹配贴合各所述单列管道内壁,能以摩擦方式清洁各所述单列管道内壁;所述牵引套对应各清洁环套于所述管道外周,所述牵引套具有能与各所述磁性环体相互作用的磁力,借此所述牵引套能带动所述清洁环在所述单列管道内移动。可以防止透明管排式光生物反应器内生长的藻附着管壁积累,提高透光性和生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6495449A
公开(公告)日:2017-03-15
申请号:CN201610829348.0
申请日:2016-09-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玻璃管成型模具、玻璃管成型装置及成型方法。模具安装于一玻璃液供料装置的出料口处,模具包括一内模具,内模具安装于供料装置的出料口,内模具包括连接杆与成形部;成形部包括一成形面,成形面为成形部面向出料口的一面,成形面为向连接杆方向凸出的球面、圆锥面或曲面,成形面上凹设有至少一个料槽,料槽由连接处延伸至成形面底部。制备工艺中,玻璃液经出料口处的流道间隙流至内模具的成形面,在玻璃液从流态至固化转换的初期,成形面导引玻璃液成曲面扩散形成管,沿料槽流动的玻璃液在管内侧形成内筋,之后由牵引装置带动玻璃管转动,使内筋形成螺旋状。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的生产难题,生产出内壁有螺旋筋的玻璃管。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