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522179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0019850.5
申请日:2023-01-06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衢州供电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双创中心
IPC: G06Q10/0639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能源生命周期碳足迹研究方法,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分布式能源碳足迹核查过程中碳核算结果不准确的问题,包括以下步骤:S1: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对分布式能源进行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边界范围划分;S2:根据划分的生命周期碳足迹边界,构建碳足迹核算模型,对分布式能源进行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S3根据分布式能源系统生命周期内的碳减排量与碳排放量,计算得到园区内分布式能源系统的碳排放回收期。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对分布式能源系统进行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边界范围的划分,并代入具体参考数据进行碳足迹数值的计算,实现了准确的碳足迹核算,并能根据碳足迹核算得到碳排放回收期。
-
公开(公告)号:CN116264404A
公开(公告)日:2023-06-16
申请号:CN202211503274.3
申请日:2022-11-28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衢州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配电网双层交互的储能系统优化调度方法。解决新能源接入电网带来波动性和不确定,对电网造成安全性和稳定性造成影响的问题。包括获取预测负荷数据、现场参数信息;对含有时间的参量进行离散化处理;以网络损耗最低为目标建立目标函数,建立约束条件,构建系统优化调度模型,求解模型获取最优调度结果,进行系统调度。本发明根据获取参数的信息和电力负荷的历史数据,使用线性回归预测法进行当日的电力负荷预测,并考虑系统最优调度模型的相关约束,在不改变用户用电行为和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前提条件下,获得目标函数更优的储能系统优化调度模型,减小了整个配电网的网络损耗,提高了配电网运行的经济性与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264386A
公开(公告)日:2023-06-16
申请号:CN202211123340.4
申请日:2022-09-15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衢州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及广义可控资源的光伏配电系统协同运行方法,包括:以最小化网损成本为优化调度目标构建计及广义可控资源的光伏配电系统优化调度模型;获取包括实时的配电网运行数据、实时的配电网储能运行数据、实时光伏发电数据和配电区域内电动汽车的运行数据在内的实时广义可控资源;根据所述实时广义可控资源建立所述光伏配电系统优化模型的约束条件;通过优化算法对所述光伏配电系统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将所述光伏配电系统优化模型解作为光伏配电系统的最优调度结果。以最小化网损成本为优化调度目标,充分考虑实广义可控资源数据,有效调配配电网运行,从而提高配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282229A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111114687.8
申请日:2021-09-23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衢州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梯度式无感知加解密系统及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服务器向终端下发加密程序;S2,解密单元对文件行解密;S3,根据透明加密单元,对指定类型的文件进行自动加密;S4,通过半透明加密单元对文件进行手动加密限制;S5,根据智能加密单元,对文件内容关键词识别加密;S6,通过传输保护单元对加密文件进行分区存储保护;本发明通过透明加密单元、半透明加密单元、智能加密单元和传输保护单元实时拦截文件系统的读/写请求,对文件进行动态跟踪和透明加/解密处理,使文件加/解密动态、透明,还不改变原始文件的状态,起到梯度式无感知加解密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040653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311846904.1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衢州供电公司
IPC: H02J3/00 ,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N3/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网互济运行调度方法,涉及微网调度技术领域。方法包括:S1:构建区域微网群双层调度模型;其中,区域微网群双层调度模型包括上层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和下层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S1包括:以微网群系统稳定、经济运行为优化目的,建立上层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为保障环境友好型区域微网群的经济收益,建立以区域的子微网为优化对象的下层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S2:基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对区域微网群双层调度模型进行求解,得到微网互济运行调度策略。该方法能够得到区域微网群系统稳定、经济以及环保运行的最佳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7910610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311370314.6
申请日:2023-10-23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衢州供电公司
IPC: G06Q10/04 , G06Q10/063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调优算法的水风光储余缺互济智能调度方法,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新能源接入电网对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影响大,电网运行收益低的问题,包括以下步骤:S1:利用待调度区域小规模水电聚集程度,判断待调度区域是否为小规模水电聚集区若是,则执行步骤S2;S2:以所述小规模水电聚集区的虚拟电厂的运行收益最大为优化目标,构造约束条件,构建优化调度收益型条件风险价值模型;S3:求解所述优化调度收益型条件风险价值模型,得到水风光储余缺互济调度策略;S4:根据所述水风光储余缺互济调度策略,进行水风光储余缺互济智能调度。考虑了多种灵活性资源的优化调度,利用了各类资源余缺互济,进一步提高了虚拟电厂的运行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5292381A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210713401.6
申请日:2022-06-22
Applicant: 浙江华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衢州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极限梯度提升算法的虚拟货币挖矿行为识别方法,所述识别方法具体为选择识别区域,根据对应的历史稽查信息,根据历史稽查信息对完成现场稽查的用电用户的历史用电数据添加标签,构建已标注数据集,并根据其他用电用户的历史用电数据构建未标注数据集,对两个数据集进行特征提取,构建特征数据集作为输入,使用极限梯度提升算法通过半监督学习方法对挖矿用户甄别模型进行训练,确定所有待识别用户并采集对应的用电数据,提取用电特征数据,将提取的用电特征数据输入挖矿用户甄别模型,获取待识别用户中的挖矿用户,并对其添加挖矿用户标签。本发明能够准确且有效的识别挖矿用户,并适用于大量用电数据识别的场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021084A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111116436.3
申请日:2021-09-23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衢州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跨媒介攻击数字水印技术实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访问设备的信息进行编码;S2,将水印信息嵌入至原始信息中;S3,对含水印的信号进行加密;S4,根据需要通过加密水印信号添加屏幕水印和文档打印水印;S5,需要检测提取时,输入密钥解开加密水印信号;S6,从含水印的信号中抽取水印信息,检测信号进行对比检测;本发明能够将一些访问的设备数据信息识别并自动生成水印字库,然后将水印信息嵌入到原始内容中,再用加密体系对水印进行加强,可根据水印信息进行追踪溯源,不仅具有自动生成字库的效果,而且还具备隐秘、安全、可检测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499785B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1910647187.7
申请日:2019-07-17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衢州供电公司
IPC: E02D2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于开启检修的电力井盖,旨在提供一种不仅具有防盗功能,而且便于开启井盖,以便于电力电缆井的检修的便于开启检修的电力井盖。它包括井座、井盖与联动式防盗与开盖装置,井座包括环形座圈及设置在环形座圈上表面上的竖向导套,井盖的边沿设有往下延伸形成的环形凸台,联动式防盗与开盖装置包括设置在环形座圈上的行走支撑件、设置在井盖的下表面上的水平导套、滑动设置在水平导套内的滑动导杆、用于驱动滑动导杆沿水平导套滑动的驱动执行机构、与滑动导杆连接的插销、设置在滑动导杆上的竖向支撑杆、转动设置在竖向支撑杆下端的滚轮、设置在竖向导套的内侧面上的环形卡槽及设置在环形凸台上的插销过孔。
-
公开(公告)号:CN117541091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0019865.1
申请日:2023-01-06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衢州供电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双创中心
IPC: G06Q10/0639 , G06Q50/08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主要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建筑碳足迹核算方法结果不准确的问题,公开了一种建筑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方法,先分别核算建筑在设计决策、建材生产及运输、建造施工、运营维护和拆除处置阶段的碳足迹,然后对上述各个阶段的碳足迹求和,获得建筑生命周期碳足迹。本发明获得的建筑碳足迹核算结果准确,建立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模型可以补充关于建筑碳排放计算方法的不足,为建筑的量化评价提供依据;同时,根据建筑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结果,可以对不同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的碳排放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为建筑师、工程师和建筑其他相关方的决策提供数据参考。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