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176973A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411334877.4
申请日:2024-09-24
Applicant: 江苏大学
IPC: C08J9/36 , B01J20/26 , B01J20/28 , B01J20/30 , C22B11/02 , C08J9/28 , C08F220/58 , C08F220/48 , C08F222/38 , C08L33/24 , C08L5/04 , C08L33/20 , B33Y70/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吸附分离功能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3D打印大孔冷冻凝胶整体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及选择性分离钯的应用。本发明以丙烯腈、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为单体,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通过低温聚合后进行偕胺肟功能来制备具有多孔结构的吸附材料。不仅避免了紫外照射或热引发聚合的局限性,更可通过结合3D打印技术精确构建具有定制形状的冷冻凝胶,显著改善了其机械强度并实现了按需成型,使其适用于特定的钯回收应用。结果显示,该冷冻凝胶在不同pH值和温度条件下对钯离子表现出优异的吸附性能,尤其在多种干扰离子共存的情况下,依然保持较高的选择性和吸附容量。此外,该吸附剂具有良好的再生性能,可多次吸附‑解吸附循环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619357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820429.0
申请日:2023-12-27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吸附分离功能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选择性吸附金的三维大孔壳聚糖‑角蛋白冷冻凝胶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采用壳聚糖和角蛋白,经过低温聚合和乙烯基吡咯烷酮改性,在紫外线照射下能高效回收实际电子废液中的金(III)。该吸附剂具有大孔特性,使Au(III)在4小时内达到吸附平衡。该吸附剂符合Langmuir模型,且对Au(III)的吸附容量高达595.63mg g‑1。在连续使用四个周期后,仍保持对Au(III)的吸附效率。在回收率方面表现出特异性吸附金(III)的能力,使回收率达到89.2%。交联生物吸附剂具有随机孔隙,较传统凝胶更有利于金(III)的吸附。该制备工艺简单,能从电子废物回收贵金属,是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在环境修复和废水处理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653348B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210060214.2
申请日:2022-01-19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吸附分离功能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液气液滴反应器制备功能性多孔水凝胶的方法;步骤为:首先制备聚偕胺肟和甲基丙烯酰明胶功能单元,然后将聚偕胺肟和甲基丙烯酰明胶加入NaOH溶液中,待完全溶解后加入光引发剂2‑羟基‑2‑甲基苯丙酮,涡旋分散均匀后经高速搅拌制备水包气型液气液滴反应器,经紫外光引发聚合后制备偕胺肟功能性的多孔水凝胶基吸附剂GMPAO;本发明通过聚偕胺肟功能单元的直接使用简化了吸附剂的制备过程,并为水溶液中六价铀的选择性提取提供了大量的结合位点;液气液滴反应器的使用为多孔结构的可控制备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利用水凝胶的吸水性与多孔结构相结合更加快了吸附剂的传质动力学。
-
公开(公告)号:CN115193416A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10529976.2
申请日:2022-05-16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吸附分离功能材料制备技术领域,一种仿生趋磁细菌的快速高选择性提金吸附剂的制备与应用。本发明利用磁诱导组装和硅前驱体的水解缩合制备了仿生趋磁细菌的磁芯纳米链,并利用硅烷偶联剂在其表面修饰上双键,后期以蒸馏沉淀技术核心,通过精准控制蒸出溶剂的的量,制备了可控单体负载量的复合吸附剂,并用于电子废弃液中金的快速选择性富集与回收。同时,基于皮尔逊软硬酸碱理论和配位原则选择烯丙基硫脲为功能单体,实现了对金离子高选择性吸附分离。本发明制备的吸附剂结构新颖,尺寸可控,制备工艺简单,且成本低,传质效率快、吸附容量大,易于回收,再生性能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4433029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210098757.3
申请日:2022-01-27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吸附分离功能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双介孔核壳型磁性纳米搅拌棒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吸附钯的应用。通过将Fe3O4纳米颗粒定向组装和硅前驱体的水解缩合包封合成棒状磁各向异性基底材料,利用两相界面共组装法在其表面构筑一层具有不同孔径的双介孔硅层,在自搅拌的同时实现传质速率和位点负载量的协同提升。为了提高对钯离子的选择性,选择功能单体8‑氨基喹啉,通过开环反应接枝在已修饰环氧基的双介孔磁性纳米棒表面,实现了对钯离子的快速、选择性富集,且循环使用5次过后其吸附性能无明显下降;同时,利用MNSR‑DM‑AQ的超顺磁性可快速进行磁分离,克服了传统钯吸附剂传质速率慢、不易分离回收的缺点。
-
公开(公告)号:CN109874569B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1910167780.1
申请日:2019-03-06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温室植保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温室大棚塑料膜除静电装置。其包括:水箱,隔膜泵通过水管与水箱相连,隔膜泵通过水管与球阀相连,球阀通过水管和水管弯头连接横向金属水管,横向金属水管与大棚塑料膜紧密接触,横向金属水管上开一排出水孔,水箱中的水在隔膜泵的作用下经水管导向最终从横向金属水管出水孔排出,在大棚塑料膜上形成一层连续的水幕,横向金属水管由金属支撑杆支撑,金属支撑杆通过接地线与接地点连接。本发明通过水幕形成的导电端子,与水幕接触的横向金属水管、金属支撑杆、接地线等形成的导电通路对静电荷的传导,起到去除大棚塑料膜上静电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2753549A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申请号:CN202110195179.0
申请日:2021-02-22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 ,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均匀性的卷盘式喷灌装置,包括底盘,所述底盘上设置有卷盘及水泵,卷盘连接有驱动装置,还包括输水管及喷头车,所述喷头车上设置有喷头,所述底盘上还设置有压力调节装置,所述压力调节装置的进水口与所述水泵的出水端连通,压力调节装置的出水口与所述输水管的进水口连通,输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喷头的进水端相连通,所述喷头设置有水压测量装置;所述底盘上设置有用于测量所述输水管回收速度的速度测量装置;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水压测量装置、驱动装置、压力调节装置和所述速度测量装置连接;可以自动调节驱动装置及灌溉水压,从而使喷头车为匀速行进,使输送至喷头的水压始终一致,从而提高喷灌机的均匀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872164B
公开(公告)日:2019-03-05
申请号:CN201710048598.5
申请日:2017-01-20
Applicant: 江苏大学
IPC: G01M13/02 , G01M17/0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飞轮疲劳破坏测试试验台包括第一平移滑台系统、第二平移滑台系统、传动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第一平移滑台系统包括第一滑台、第一平移机构和第一位移传感器;所述第二平移滑台系统包括第二滑台、第二平移机构和第二位移传感器;所述第二平移机构上设有力传感器;所述传动驱动系统的传动轴系一端通过第一轴承支座固定在所述第一平移滑台系统上,所述传动驱动系统的传动轴系另一端通过第二轴承支座固定在所述第二平移滑台系统上;所述控制系统包括PLC和监控计算机。本发明可以通过力环、速度环和位置环控制调节输出驱动信号驱动对应的伺服液压缸及阀控马达减小误差方向运动,从而能够实现试验台高精度加载试验。
-
公开(公告)号:CN105913425A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610218745.4
申请日:2016-04-08
Applicant: 江苏大学
IPC: G06T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T2207/10004 , G06T2207/3018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椭圆分块和小波变换的多猪轮廓提取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二维OTSU全局阈值分割俯视群养猪图像获取初始的分割结果,在初始分割结果中再进行自适应椭圆分块,将原图像以每个猪体目标为中心自适应分为若干个椭圆形区域,最后在每个椭圆区域中充分利用小波变换的多尺度分析能力和导数特性做精确二次分割,实现从俯视群养猪图像中提取多猪目标轮廓。本发明能够有效克服固定分块的块效应和单一阈值的消极分割效应;能够抑制猪场排泄物、水渍等对前景的干扰,适用于猪只之间有所接触、光线变化等复杂场景,快速得到完整多猪轮廓。本发明为后续猪只跟踪、身份识别和行为分析等奠定了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4824252B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210409694.9
申请日:2022-04-19
Applicant: 江苏大学
IPC: H01M4/58 , H01M10/0525 , D01D5/00 , C01G15/00 , C01G33/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用一维铟铌氧化物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配置浓度为0.05~0.3mol·L‑1铟铌二元金属盐溶液,滴加添加剂A,然后在超声外场作用下边搅拌边缓慢加入添加剂B,持续搅拌4~24h,得均一的混合溶液,并进行静电纺丝,采用滚筒式收集器进行样品收集。干燥后置于程序控温管式炉中,在不同气氛下进行煅烧处理,随炉冷却即得一维铟铌氧化物负极材料。采用本发明制备的负极材料,具有一维形貌特征,且可以通过制备条件实现材料的晶型控制和晶格参数调控;电化学性能测试显示,该材料在0.01~3V电压区间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