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外机、空调器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266886B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110473978.X

    申请日:2021-04-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空调器,其中空调室外机包括外机壳体、隔板,隔板将外机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出换热室,换热室内设有换热器,在水平面上投影,换热器具有水平长度为L1的第一换热芯部,外机壳体的两个平行设置的侧板的内侧水平间距为L2隔板具有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一板体的一端与第一换热芯部的第一侧连接,第一板体的另一端与第二板体连接于第一点且第二板体、第一板体分别与第一换热芯部之间形成第一夹角、第二夹角,第一点至与第二侧板的内侧壁体之间的水平间距为L3,L1≥(L2+L3)/2。根据本发明,能够保证换热器具有较大的换热面积的同时保证第一换热芯部处具有较高的通风效率,进而保证换热器具有更佳的换热效果。

    风口位置调控方法、装置、空调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2432337B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2011357380.6

    申请日:2020-11-27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风口位置调控方法、装置、空调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从待控空调的第一出风口出射的空调风的第一特征参数;获取从待控空调的第二出风口出射的待融合新风的第二特征参数;根据第一特征参数获取第二出风口与第一出风口的目标相对位置,或,根据第二特征参数获取第二出风口与第一出风口的目标相对位置,或,根据第一特征参数和第二特征参数获取第二出风口与第一出风口的目标相对位置。通过本申请根据空调风和新风的特征参数以及空调风出口与新风出口的相对位置对空调风和新风融合量的影响,动态调控新风出射口相对于空调风出射口的位置,在不影响空调本身制冷制热功能的前提下实现空调风和新风在房间内的充分融合。

    新风装置、空调室内机及新风装置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81519A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910356491.6

    申请日:2019-04-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风装置、空调室内机及新风装置控制方法,新风装置包括新风机体,用于对流入新风机体内的室外新风和室内污风进行换热处理;室外进风管与新风机体连接,以将室外新风输送至新风机体内;室外排风管与新风机体连接,以使流入新风机体内的室内空气经室外排风管排出;遮挡组件,遮挡组件具有用于封堵室外进风管的第一遮挡部和用于封堵室外排风管的第二遮挡部;第一遮挡部相对于室外进风管位置可调节地设置,以通过调节第一遮挡部使室外进风管处于导通状态或封堵状态;第二遮挡部相对于室外排风管位置可调节地设置,以通过调节第二遮挡部使室外排风管处于导通状态或封堵状态,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工作时会使空气变差的问题。

    空调器化霜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空调器

    公开(公告)号:CN113154636B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110448866.9

    申请日:2021-04-25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器化霜控制方法、化霜控制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空调器。化霜控制方法包括:采集对应于空调室外机换热器多个不同位置的多个外管温度;确定多个所述外管温度在预设时间内满足的预设条件;根据满足的所述预设条件,空调器进入化霜程序或退出化霜程序。制热模式或者化霜模式下,使控制逻辑能够准确检测并判断室外机换热器各部分的实际管温,及时地进入化霜阶段或退出化霜阶段,一方面避免室外机持续结霜很厚进行着较差耗功的换热,另一方面不会过早或过晚退出化霜阶段,避免造成室外机换热器霜层未化干净就带霜退出了化霜阶段,避免造成室外机进行过分化霜产生可靠性潜在风险。

    空调器的控制系统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902377B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0184175.2

    申请日:2021-02-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系统,包括调节模块,空调器启动工作模式,空调器的室内机具有多个出风口,多个出风口中的至少一个出风口用于向室内吹出空调风,其余出风口中的至少一个出风口用于向室内吹出新风;空调风的出风方向为第一出风方向,新风的出风方向为第二出风方向,第一出风方向和第二出风方向形成的夹角为出风夹角,调节模块通过调节出风夹角以使空调风与新风混合形成的混合风的新风融合量满足预设条件。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无法确保新风有效地吹向室内的新风需求区域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