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能耗热处理炉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323150B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211126856.4

    申请日:2022-09-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能耗热处理炉,炉体底部贯通开口,炉内有耐火隔热的炉衬,加热装置设置在炉体顶部,若干加热棒均平行于炉顶设置在四个侧壁;升降平台位于炉体正下方用于台车在炉内的升降,台车升降时与炉衬间隙配合;炉体顶部设有测距仪用于测量台车上表面与炉顶的距离H,控制系统根据H以及预先测得的工件在台车上的顶端高度H0控制升降平台使工件顶端与炉顶间的距离h=H‑H0为30‑60cm,控制系统控制四个侧壁上与炉顶之间距离小于H的加热棒工作;炉体的侧壁上设有若干竖直的底端有封口的滑轨,保温框沿滑轨滑动且其内缘能与台车的所有边缘搭接,搭接长度为10‑30cm;所述保温框包括自重不小于30kg的架体以及设置在架体下方的厚度为2‑10cm的隔热防火棉。

    球墨铸铁桥壳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000042B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111252041.6

    申请日:2021-10-27

    Inventor: 帅德国 帅莉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球墨铸铁桥壳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球墨铸铁桥壳的化学成分为:C:3.5‑3.9%、Si:1.8‑2.5%、Mn:0.2‑0.4%、Cu:0.4‑0.8%、B:10‑50ppm、Mg≤0.08%、RE≤0.05%、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并且C/10B=80‑360,Si/10B=44‑200,CE=C+1/3Si=4.3‑4.6,所述球墨铸铁桥壳的制备方法包括熔炼、球化、孕育、浇注步骤。

    一种无铸造裂纹的G26CrMo4铸钢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497260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571551.2

    申请日:2023-05-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铸造裂纹的G26CrMo4铸钢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熔炼,得到G26CrMo4铸钢液,G26CrMo4铸钢液的成分为:C:0.22‑0.29%、Si≤0.6%、Mn:0.5‑0.8%、Cr:0.8‑1.2%、Mo:0.15‑0.3%、Al:0.3‑0.8%、P≤0.02%、S≤0.02%,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S2:浇铸,将G26CrMo4铸钢液浇铸到铸型中;S3:铸型打箱,控制打箱温度T满足:T2≤T≤T1,其中:T1=518‑14.6[C]‑12.52[Mn]‑18.45[Cr]‑10.22[Mo]+3.63[Si]+24.8[Al],单位℃;T2=416+128.5[C]+197.2[S]‑3.62[Si]‑3.43[Mn]‑2.58[Cr]‑1.17[Mo]‑1.81[Al],单位℃;[C]、[Mn]、[Cr]、[Mo]、[Si]、[Al]、[S]分别代表铸钢中C、Mn、Cr、Mo、Si、Al、S的质量百分含量。

    一种低能耗热处理炉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323150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1126856.4

    申请日:2022-09-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能耗热处理炉,炉体底部贯通开口,炉内有耐火隔热的炉衬,加热装置设置在炉体顶部,若干加热棒均平行于炉顶设置在四个侧壁;升降平台位于炉体正下方用于台车在炉内的升降,台车升降时与炉衬间隙配合;炉体顶部设有测距仪用于测量台车上表面与炉顶的距离H,控制系统根据H以及预先测得的工件在台车上的顶端高度H0控制升降平台使工件顶端与炉顶间的距离h=H‑H0为30‑60cm,控制系统控制四个侧壁上与炉顶之间距离小于H的加热棒工作;炉体的侧壁上设有若干竖直的底端有封口的滑轨,保温框沿滑轨滑动且其内缘能与台车的所有边缘搭接,搭接长度为10‑30cm;所述保温框包括自重不小于30kg的架体以及设置在架体下方的厚度为2‑10cm的隔热防火棉。

    一种球墨铸铁桥壳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37085B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111045615.2

    申请日:2021-09-07

    Inventor: 帅德国 帅德军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球墨铸铁桥壳及其制备方法,球墨铸铁桥壳的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碳:3.45‑3.70%,硅:3.6‑4.3%,锰:0.31‑0.58%,硫:0.05%以下,磷:0.05%以下,铋:0.0016‑0.0032%,余量为Fe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并且碳含量[C]、硅含量[Si]、铋含量[Bi]满足1300≤[Si]:[Bi]≤2300以及1500≤([C]+1/3[Si]):[Bi]≤2500,其制备方法包括熔炼、球化、孕育、浇注步骤,并且孕育过程中使用含Bi孕育剂;该桥壳兼顾了强度、韧性、硬度、延伸率以及疲劳性能,还具有轻量化的特点。

    一种球墨铸铁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36947A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111045608.2

    申请日:2021-09-07

    Inventor: 帅德国 帅德军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球墨铸铁的制备方法,包括熔炼、球化、孕育、浇注步骤,并且孕育过程中使用含Bi孕育剂;浇注得到的球墨铸铁的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碳:3.45‑3.70%,硅:3.6‑4.3%,锰:0.31‑0.58%,硫:0.05%以下,磷:0.05%以下,铋:0.0012‑0.005%,余量为Fe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并且硅含量[Si]与铋含量[Bi]满足750≤[Si]:[Bi]≤3000,制备得到的球墨铸铁具有优异的强度、韧性、延伸率,并且硬度适中,球化级别为1‑3级,石墨大小等级为6‑7级,基体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

    一种集装箱叉车桥壳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572284B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010415388.7

    申请日:2020-05-15

    Inventor: 帅德国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装箱叉车桥壳,包括桥包部分,桥包部分两端分别设有一个板簧位部分,两个板簧位部分外端分别设有一个法兰位部分,板簧位部分的顶面沿宽度方向分别向两侧延伸设有板簧位顶面加强延伸部,板簧位部分的底面沿宽度方向分别向两侧延伸设有板簧位底面加强延伸部,板簧位顶面加强延伸部与桥包部分对应的位置之间过渡连接有桥包连接板簧位顶面加强部,板簧位底面加强延伸部与桥包部分对应的位置之间过渡连接有桥包连接板簧位底面加强部,板簧位顶面加强延伸部与法兰位部分对应的位置之间过渡连接有板簧位连接法兰位顶面加强部,板簧位底面加强延伸部与法兰位部分对应的位置之间过渡连接有板簧位连接法兰位底面加强部。适用于叉车。

    一种冲焊桥壳及其制备方法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222930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619331.7

    申请日:2024-05-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冲焊桥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冲焊桥壳由两个桥半壳焊接而成,所述两个桥半壳通过钢板热冲压成形制备,所述钢板的化学成分以质量百分比计为C:0.14‑0.22%,Si:0.25‑0.65%、Mn:1.55‑1.95%、P≤0.01%、S≤0.01%、Ti:0.03‑0.07%、V:0.04‑0.08%、Nb:0.02‑0.045%、Al:0.22‑0.47%、Sn:0.08‑0.26%,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并且Al和Sn的含量满足([Al]/27)/([Sn]/119)=5.7‑13.4,其中[Al]、[Sn]分别代表Al和Sn的质量百分含量,所述钢板的CEV在0.5以下,CEV=[C]+[Mn]/6+[V]/5,其中[C]、[Mn]、[V]分别代表C、Mn、V的质量百分含量。

    车架前端外伸梁支架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725587B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1810773636.8

    申请日:2018-07-15

    Inventor: 帅德国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架底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架前端外伸梁支架,包括左外伸梁、右外伸梁,左外伸梁、右外伸梁分别包括约束区、受载区、装配区,约束区以减震器连接孔、主梁连接孔为节点形成镂空的框架,受载区包括四至六根从约束区延伸至装配区的连接筋,受载区的厚度大于约束区的厚度,本发明的左右外伸梁支架可以连接主梁、横梁、转向机、举升油缸、减震器、冷却系统等各总成,具有很好的承载功能;各总成的安装位置基本都在主梁的延伸方向上,左右外伸梁支架的厚度较小,便于铸造,抗冲击能力更好,可以更好承受各总成传递过来的动载荷、扭矩、轴向力载荷;结构更为合理、重量更轻,便于铸造和机加。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