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光效LED灯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582681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837411.X

    申请日:2024-06-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光效LED灯,将四个LED灯的LED晶元并联形成一组功率发光体,将多组功率发光体再进行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以适应LED灯供电电压和功率输出参数,形成符合设计功率要求和电源供给电压要求的LED灯板,由电源驱动LED灯板中的每一个LED灯珠,每一个LED灯珠工作在伏安特性曲线相同的电流值上,在开始设计高光效LED灯时,使所选LED灯的LED晶元在不同工作电流下工作,获取相应的光通量、光效、管压降、电流对应表,然后依据表的参数进行LED灯设计使LED灯的LED晶元光效在最佳的光效段上,可以达到最大光效输出。

    一种燃气轮机叶片内外耦合的多尺度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036652B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110904246.1

    申请日:2021-08-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气轮机叶片内外耦合的多尺度计算方法,包括:步骤1:建立结构完整的单个叶片模型;步骤2:将单个叶片模型作为第一层级计算模型,并进行仿真计算;步骤3:根据单个叶片模型的计算域,对第一层级计算模型逐级简化,并对每一次简化后的计算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其中,单个叶片模型的计算域包括,入口段区域计算域、出口段区域计算域、主流近壁区域计算域、冷却腔体区域计算域、叶片固体区域计算域和气膜孔区域计算域;在简化过程中,相邻层级计算模型之间通过信息传递面进行边界信息传递。本发明的多尺度计算方法,在节约了大量计算网格和降低了计算时间的前提下,可以将叶片内部细节的流动与传热特征进行精确的捕捉。

    一种获取碳气凝胶材料固相多孔结构原子模型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82115B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111017162.2

    申请日:2021-08-31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获取碳气凝胶材料固相多孔结构原子模型的方法,实验测定了碳气凝胶内石墨微晶结构的尺寸和密度,并根据实验结果建立了具有表面缺陷的石墨微晶,作为组成重构模型的基础单元。通过不断调整基础单元间的相对位置和倾角,获得与碳气凝胶材料原子结构的密度、孔体积、比表面积及氮气吸附等温线相吻合的跨尺度多孔结构全原子模型。本发明综合考虑了碳气凝胶固相多孔结构的跨尺度特点,通过创建微晶内缺陷及调控微晶间距的方法准确地复现了材料内的微孔和介孔结构。获得的重构模型兼具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同时实现了与碳气凝胶的微观原子模型参数和宏观物理性质的吻合,可用于提升碳气凝胶材料物理化学性质分子模拟结果的准确性。

    一种具有煤油冷却微通道的涡轮叶片

    公开(公告)号:CN113586166B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110820778.7

    申请日:2021-07-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煤油冷却微通道的涡轮叶片,包括:涡轮叶片本体以及设置在其内部的冷却微通道,其中,涡轮叶片本体包括叶顶、叶根以及位于叶顶与叶根之间的叶身,叶身由叶片压力面、和叶片吸力面围设而成,在叶片压力面与叶片吸力面的连接处分别形成叶片前缘和叶片尾缘;冷却微通道的进口和出口均设置在叶顶上,其中,进口靠近叶片前缘,出口靠近叶片尾缘;冷却微通道包括进口分流段、第一分流支路、第二分流支路、第一过渡段、第二过渡段、第一汇流支路、第二汇流支路和出口汇流段。本发明的涡轮叶片设置的冷却微通道,相比于较大直径的通道,对流换热过程更强烈,换热效果更明显,对涡轮叶片的冷却效果更好。

    一种基于场协同原理的百叶窗双曲线型开缝组合翅片

    公开(公告)号:CN112066778B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010772132.1

    申请日:2020-08-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场协同原理的百叶窗双曲线型开缝组合翅片,包括翅片基体、百叶窗结构和双曲线型开缝结构。翅片基体是三排管翅片,第一排为百叶窗结构,后两排为双曲线型开缝结构;百叶窗结构为首排换热管之间布置的一段百叶窗开缝结构双曲线型开缝结构为迎着流体流动方向,布置于第二三排换热管侧面的两段完全相同的双曲线型多矩形凸台结构。优点是:换热效率高、易于加工、成本低。本发明根据场协同原理对百叶窗和双曲线型开缝结构的顺序进行了优化设计;同时,对双曲线型每个矩形凸台结构的几何布置进行了优化设计,从而有效地改善了流体速度分布,提高了速度与温度梯度的协同性,提高了翅片的换热能力。

    一种获取碳气凝胶材料固相多孔结构原子模型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82115A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111017162.2

    申请日:2021-08-31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获取碳气凝胶材料固相多孔结构原子模型的方法,实验测定了碳气凝胶内石墨微晶结构的尺寸和密度,并根据实验结果建立了具有表面缺陷的石墨微晶,作为组成重构模型的基础单元。通过不断调整基础单元间的相对位置和倾角,获得与碳气凝胶材料原子结构的密度、孔体积、比表面积及氮气吸附等温线相吻合的跨尺度多孔结构全原子模型。本发明综合考虑了碳气凝胶固相多孔结构的跨尺度特点,通过创建微晶内缺陷及调控微晶间距的方法准确地复现了材料内的微孔和介孔结构。获得的重构模型兼具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同时实现了与碳气凝胶的微观原子模型参数和宏观物理性质的吻合,可用于提升碳气凝胶材料物理化学性质分子模拟结果的准确性。

    一种气凝胶材料颗粒交联三维多孔结构的数值重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24805A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111023558.8

    申请日:2021-08-31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气凝胶材料颗粒交联三维多孔结构的数值重构方法,对气凝胶材料前驱体溶液内颗粒的布朗运动及颗粒间的交联反应进行模拟,通过迭代改变颗粒交联反应条件及初始粒子数量,获得与气凝胶固相结构的密度、有效孔体积及孔径分布均吻合良好的重构模型。本发明改进了有限扩散交联重构方法(DLCA),重现了气凝胶材料颗粒交联三维固体结构的真实形成过程,考虑了颗粒间交联反应导致的体积重叠对整体结构形貌及孔隙结构参数的影响,提供了能够更为准确地重构气凝胶材料微观孔隙结构的数值方法。将所得重构模型应用到气凝胶材料内热质传输的孔尺度模拟中,可以更精确地描述气凝胶材料纳米孔隙内的传质传热过程,提高孔尺度模拟结果的准确性。

    空调器及空调机组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701257A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110853438.4

    申请日:2021-07-27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及空调机组。该空调器包括换热器和风机部件,风机部件安装在换热器的上方。空调器还包括风栅组件,风栅组件安装在换热器的背风侧,风栅组件包括栅体和安装在栅体上的风栅板,风栅板相对于水平面倾斜以使得经过换热器的气流朝上倾斜。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风栅组件的风栅板,可以使得经过换热器的气流朝上倾斜,缩短经过换热器的气流的流程,特别是对于换热器的底部的气流的流程改善效果更好,从而减少动能损耗,提高气流流速,改善换热器的换热性能。

    换热器及空调器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701255A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110853454.3

    申请日:2021-07-27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及空调器。该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和设置在换热器本体上的翅片,位于换热器本体下部的翅片为减阻翅片。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将位于换热器本体下部的翅片设置为减阻翅片,可以让换热器对下部进风减阻,使得换热器下部进风流速提升,增加进风量,从而提升换热器整体风速的均匀程度,使得换热器整体风速分布接近最优状态,大幅提升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一种围栏型组合电极矿热熔炼炉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11251B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010549066.1

    申请日:2020-06-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围栏型组合电极矿热熔炼炉及其控制方法,所述围栏型组合电极矿热熔炼炉的结构包括电极系统和炉体。所述电极系统包括上电极把持器,下电极把持器,电极铜瓦,中轴阴电极,外围围栏型阴电极,炉底阳电极,电源,变压器,电机履带装置,总控制电脑,电压表。所述炉体包括炉盖,炉壳,炉衬,炉体支撑,水泵,热电偶。所述电极系统包括通过布置外围围栏型阴电极,使得电流可以流过靠近炉衬侧炉料。相比于传统单电极矿热熔炼炉,围栏型组合电极矿热熔炼炉炉内不但焦耳热极值降低,而且炉内焦耳热分布范围得到了扩大,有效地改善了炉内炉料热量分布不均的问题,同时也提升炉内能量的利用效率和炉料熔化速率,可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行业。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