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轴轮缘推进装置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583324B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211203166.4

    申请日:2022-09-29

    Inventor: 陆犇 邓建强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同轴轮缘推进装置,轮缘推进泵与电动机转子同轴布置,同轴的轴套、轮缘叶片泵、轴套内挡环和轴套法兰形成水工质流道,轴套内挡环和轴套法兰将轮缘叶片泵挡在轴套内,轮缘叶片泵由键被电动机转子带动旋转做功;轮缘叶片泵提供的推力由轴套的环形内凸肩传递给轴套,由轴套的环形外凸肩再传递给轴承一的内环体,再传递给轴承一的外环体,再传递给同轴轮缘推进装置的半外壳一和半外壳二,提供机体所需要的推力。本发明的轮缘推进装置集成化高,结构简单,生产方便,实现了转子与叶片的可拆卸化,且推进装置设有O形密封及迷宫密封结构,防止海水与异物流入推进装置,降低了各部件之间的摩擦,确保了推进装置结构的可靠性。

    一种基于涡流管余压利用的智能换热器及调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663517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410062912.5

    申请日:2024-0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涡流管余压利用的智能换热器及调控方法,属于换热器技术领域。本发明针对冷、热两股流体的换热问题,利用涡流管将压力能转化为冷、热能的特性,采集待换热流体温度信号并结合换热要求,控制各阀门的开关状态,实现不同结构的管路连接,满足换热需求;控制涡流管冷气端阀门开度,调节制冷系数,实现管路内流体流量、温度的动态调节。本发明采用智能控制手段,回收了废气中的余压,增大了冷热流体的换热温差,最终达到了强化换热的目的,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一种利用高压气体激发的喷管式管道压力波发生器

    公开(公告)号:CN117267626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458638.5

    申请日:2023-11-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高压气体激发的喷管式管道压力波发生器,属于管道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包括高压储气罐、供气管路和主管道,在主管道上设置一开口并由该开口延伸出一段管道,该管道上封装有端盖;所述供气管路的一端与高压储气罐相连,另一端伸入上述主管道上的开口中使高压储气罐与主管道相连通,且伸入主管道中的供气管路末端设置有喷嘴;在供气管路上依次设置压力调节阀、压力表和电磁阀控制模块。本发明的结构件设计简单,部件连接紧凑,易于操作,因此通过控制压力调节阀、电磁阀控制模块和喷嘴的安装方向可以产生不同幅值、频率和波形的压力波,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方便灵活、操作方便等优点,可满足管道中传递能量和信息的作用。

    一种旋叶式压缩机缸体及其型线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10596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564837.3

    申请日:2022-05-23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旋叶式压缩机缸体及其型线设计方法,该缸体具有前后贯通的腔体,所述腔体中心对称设置,按照叶片转动的方向该腔体的内壁线型依次包括第一圆弧段、组合摆线段、反演型线段和第二圆弧段;其中,所述第一圆弧段和第二圆弧段为圆弧线型;所述组合摆线段为组合摆线,包括加速摆线段、运动摆线段、减速摆线段和过渡摆线段;所述反演型线段的线型通过压缩过程的压力曲线反演推导得出。本公开通过在吸气阶段采用组合摆线和过渡摆线,在保证密封段弧度的同时保证了曲线光滑,避免了凸点的产生,且本公开通过反演法推导气缸型线,可以充分延长压缩过程并改善型线特性,降低叶片在工作过程中与气缸的相互作用力,减少摩擦损耗和噪音。

    一种基于无刷电机的无轴泵

    公开(公告)号:CN110500287B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1910630617.4

    申请日:2019-07-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无刷电机的无轴泵结构,包括定子、转子、机械密封、转动管道、套筒、叶轮、滚动轴承、端盖、底座等。定子上缠有绕组,霍尔元件位于定子内侧,转子位于定子内部,转子上嵌含钕铁硼磁瓦,转子与转动管道相配合,带动转动管道中的叶轮,叶轮内叶片轴向受力依次通过转动管道、套筒、滚动轴承传递到机架。两套机械密封装置作用于转动管道与固定管道之间。端盖设有排水孔。定子外壁设计为肋片结构。本发明摒弃了轴流泵中长轴的使用,采用机械密封的方法,解决了现有无轴泵设计的密封问题,具有结构紧凑、稳定性高、体积小、噪音低等优点。

    一种喷射器强化储气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及其储气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1075695A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911360560.7

    申请日:2019-12-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喷射器强化储气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及其储气工艺,首次将喷射器运用于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储气过程,喷射器使用高压空气卷吸大气空气,回收部分压力能,增大储气罐入口流量,缩短了压缩机工作时间,减少了压缩机能量消耗。当储气罐的最大工作压力低于喷射器出口压力时,压缩机与喷射器配合使用充气;当储气罐的最大工作压力大于喷射器出口压力时,首先压缩机与喷射器配合使用充气,接着调节相关阀门,使喷射器停止工作,压缩机继续充气工作。节流阀与喷射器的配合使用,减少了节流阀的节流损失。本专利所述的储气流程与优化策略,结构紧凑,简单灵活易操作,可安全稳定地实现储气过程,为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参考。

    一种基于无刷电机的无轴泵

    公开(公告)号:CN110500287A

    公开(公告)日:2019-11-26

    申请号:CN201910630617.4

    申请日:2019-07-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无刷电机的无轴泵结构,包括定子、转子、机械密封、转动管道、套筒、叶轮、滚动轴承、端盖、底座等。定子上缠有绕组,霍尔元件位于定子内侧,转子位于定子内部,转子上嵌含钕铁硼磁瓦,转子与转动管道相配合,带动转动管道中的叶轮,叶轮内叶片轴向受力依次通过转动管道、套筒、滚动轴承传递到机架。两套机械密封装置作用于转动管道与固定管道之间。端盖设有排水孔。定子外壁设计为肋片结构。本发明摒弃了轴流泵中长轴的使用,采用机械密封的方法,解决了现有无轴泵设计的密封问题,具有结构紧凑、稳定性高、体积小、噪音低等优点。

    一种基于压力能回收的流量倍增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38547A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811418878.1

    申请日:2018-1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压力能回收的流量倍增系统及方法,属于流量倍增技术领域。所述流量倍增系统,由泵、压力能交换器、流体暂存罐和背压阀构成,通过泵增压获得高压流体,再通过压力能交换器和管路组合,构成流量倍增系统,使系统输出流体流量实现对系统中泵输送流体流量的翻倍。所述流量倍增系统可采用串联式、并联式或混联式管网连接方式,进而实现不同倍率的流量倍增效果。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压力能回收的新型流量倍增方法及系统,方法科学,使用简便,结构设计合理,系统高效节能,为流体流量倍增技术提供了新思路,同时拓展了压力能回收技术的应用。

    一种流道内具有分隔板结构的旋转型压力能回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340023A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811420180.3

    申请日:2018-11-26

    Inventor: 邓建强 刘凯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分隔板的旋转型压力能回收装置,属于流体压力能回收技术领域,包括转子、上配流盘、下配流盘、中心轴、筒体和高、低压流体通道。压力能回收装置在工作过程中,转子围绕中心轴旋转,高、低压流体分别通过上、下配流盘进入转子内并完成压力能传递过程,从而实现将流体压力能的回收过程。转子中的流道内设有分隔板,可以用来抑制流道进口处的射流现象、流道中心区域的湍流现象或出口处的回流现象,从而保证产品水的浓度品质,提高设备性能、降低系统能耗。本发明的压力能回收装置,具有较高的处理量和压力能回收效率,设备的制造难度和维保成本相对较低。

    一种煤两段直接液化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254922A

    公开(公告)日:2013-08-21

    申请号:CN201310134723.6

    申请日:2013-04-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两段直接液化方法及系统,属于煤炭化学加工领域。该方法首先进行反应条件温和、操作较简单的I段加氢热解反应,及时分离出气相物质,然后在较低的操作压力下进行II段加氢液化反应,再对其产物和上述热解气相产物中的冷凝重质组分进行加氢稳定和加氢改质处理,最终得到气体产品、轻质油产品和重质油产品。同时从热解产物中分离出高附加值的有机原料副产品,为化工有机原料生产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也提高了煤的综合利用价值。本发明对热解气、液化渣油等就地进行了完全回用,增加了煤的利用率,并降低了污染。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