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11563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287607.0
申请日:2025-03-12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16C60/00 , G06N3/0455 , G06N3/0464 , G06N3/0475 , G06N3/08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计算材料科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生成式深度学习模型的燃料微观结构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数据集;数据集包括不同工艺条件下的SEM照片;对数据集进行预处理,并基于预处理后的数据集,得到训练集;基于条件变分自编码器模型,构建生成式深度学习模型;并将训练集的数据输入至生成式深度学习模型,进行模型训练,得到训练完成的生成式深度学习模型;将工艺条件输入至训练完成的生成式深度学习模型,生成特定燃料微观结构。本申请借助生成式深度学习模型直接由化学成分和工艺制备参数生成微观组织图像,摆脱专业限制,能够直接输出和微观检测结果一致的图像,解决传统实验及模拟计算成本高、耗时长、过程复杂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705360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416381.0
申请日:2023-04-18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能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核燃料元件及其制造方法;所述制造方法包括:采用激光粉末床熔化技术,逐层一体化成形核燃料元件的核燃料区和包壳;其中,每层一体化成形核燃料元件的核燃料区和包壳时均是通过激光熔化、凝固核燃料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材料,使各个区域的材料冶金结合;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的材料成形为包壳;第二区域的材料成形的包壳包覆核燃料区;第一区域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第一区域的材料成形的包壳形成冷却流道,且分布于核燃料区。本发明可一次对燃料芯块和包壳一体化成形,芯块与包壳之间不存在间隙,致密化结合可提高传热效率,提高反应堆的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839508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411915799.7
申请日:2024-12-2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B23K37/00 , G06F30/23 , G06F30/27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机器学习的焊接工艺可靠性优化加速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工艺参数清单,根据工艺参数清单开展试验件的焊接工艺试验,得到历史试验数据;构建焊缝多尺度数值模拟模型,采用焊缝多尺度数值模拟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到模拟计算结果;对模拟计算结果进行降维处理,并将降维处理后的数据输入多种机器学习算法中进行训练和验证,择优得到最优机器学习模型;基于最优机器学习模型进行焊接工艺可靠性预测,得到最优工艺参数;对最优工艺参数进行焊缝多尺度数值模拟验证,对满足验证要求的最优工艺参数进行焊接工艺验证,直至焊接工艺最优化。本发明实现不同焊接工艺参数成型焊缝可靠性的快速预测择优,加速工艺优化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19039027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174818.5
申请日:2024-08-26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C04B35/80 , C23C16/32 , C04B35/573 , C04B35/6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包壳管晶粒定向生长控制方法、复合材料包壳管及制备方法,包壳管包括纤维、界面层与SiC基体,SiC基体采用化学气相渗透CVI工艺制备得到;在采用化学气相渗透CVI工艺制备SiC基体的过程中,控制靠近界面层的SiC基体内定向生长形成取向单一的柱状晶SiC晶粒;定向生长控制方法为:以三氯甲基硅烷为先驱气体,在带界面层的包壳管预制件中沉积SiC基体时沉积多个炉段,从第一个炉段至最后一个炉段按照次序依次提高每个炉段的沉积气氛中三氯甲基硅烷的含量。本发明实现了靠近界面处的SiC基体晶粒的定向生长,得到了具有单一取向的柱状晶SiC晶粒,提高了整个复合材料包壳的力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881255B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310191856.0
申请日:2023-03-0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符号回归的控制棒芯体材料热物理性能的计算方法,包括:步骤1,获取控制棒芯体材料Ag‑In‑Cd合金的化学成分随热中子辐照剂量变化的线性关系式;步骤2,给定多个热中子辐照剂量预设值,根据线性关系式,分别制备与热中子辐照剂量预设值相对应化学成分的Ag‑In‑Cd模拟合金;步骤3,对Ag‑In‑Cd模拟合金进行均匀化热处理后,测量Ag‑In‑Cd模拟合金的热物理性能;步骤4,基于符号回归方法,获得Ag‑In‑Cd合金的热物理性能可解释模型。本发明方法可以定量计算控制棒芯体材料Ag‑In‑Cd合金的热物理性能,有助于准确评估核反应堆控制棒的堆内服役行为。
-
公开(公告)号:CN115700287B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211135266.8
申请日:2022-09-1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高强耐辐照肿胀的控制棒芯体,In含量为7.50~8.50wt.%,Cd含量为5.50~6.00wt.%,Hf含量为0.50~0.80wt.%,Ti含量为0.06~0.20wt.%,Y含量为0.15~0.30wt.%,O含量为0.10~0.30wt.%,余量为Ag和不可避免的杂质。该控制棒芯体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以Ag‑In‑Cd预合金粉、Hf粉、纳米TiO2颗粒、纳米Y2O3颗粒为原料,进行球磨处理;步骤2,将球磨处理后的混合粉末装入磨具,采用热等静压烧结方法制备Ag‑In‑Cd合金;步骤3,Ag‑In‑Cd合金经过热轧和退火处理,制得最终的控制棒芯体。
-
公开(公告)号:CN115853866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647337.2
申请日:2022-12-2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侧连接部件凹槽及磁脉冲连接成形结构及方法,包括外管和同轴设置在外管内部的内侧连接部件,所述内侧连接部件的外表面具有凹槽,外管上正对凹槽部位在磁脉冲的作用下嵌入凹槽与内侧连接部件形成机械锁扣结构,外管上正对凹槽以外的部位在磁脉冲的作用下与内侧连接部件形成冶金结合结构。本发明在内侧连接部件表面引入凹槽结构,以便磁脉冲连接时连接部件之间在凹槽区域形成机械锁扣结构,而在凹槽以外的其他连接区域形成冶金结合,从而提升金属管件及其他金属部件连接接头处的力学性能、密封性和抗腐蚀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807197A
公开(公告)日:2023-03-17
申请号:CN202211647302.9
申请日:2022-12-2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C22C38/54 , C22C38/50 , C22C38/46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02 , C22C38/44 , C22C38/42 , C22C33/06 , G21F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硼含量铁素体基硼不锈钢,属于中子吸收材料领域,以质量分数计,包括B:0.8~2.3%,Cr:13.0~16.0%,C:0.02~0.06%,Ti:1.50~5.60%,V:0.15~0.30%,Mn:0.20~0.50%,Al:0.10~0.50%,Ni:0.10~0.50%,Si:0.20~0.50%,W:0.01~0.10%,Cu:0.05~0.15%,Mo:0.02~0.06%,Ce≤0.25%,剩余部分由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通过在硼不锈钢基体合金中引入Ti和稀土元素Ce,建立Ti、B和Cr元素的相互关联,能够有效减少粗大共晶硼化物的形成和成网分布,细化基体晶粒和硼化物的颗粒尺寸;在此基础上,通过适量引入W、Cu、Mo等合金元素,使得材料的耐蚀性和力学性能得到进一步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5700287A
公开(公告)日:2023-02-07
申请号:CN202211135266.8
申请日:2022-09-1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高强耐辐照肿胀的控制棒芯体,In含量为7.50~8.50wt.%,Cd含量为5.50~6.00wt.%,Hf含量为0.50~0.80wt.%,Ti含量为0.06~0.20wt.%,Y含量为0.15~0.30wt.%,O含量为0.10~0.30wt.%,余量为Ag和不可避免的杂质。该控制棒芯体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以Ag‑In‑Cd预合金粉、Hf粉、纳米TiO2颗粒、纳米Y2O3颗粒为原料,进行球磨处理;步骤2,将球磨处理后的混合粉末装入磨具,采用热等静压烧结方法制备Ag‑In‑Cd合金;步骤3,Ag‑In‑Cd合金经过热轧和退火处理,制得最终的控制棒芯体。
-
公开(公告)号:CN115233105A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210898460.5
申请日:2022-07-2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临界气冷反应堆燃料包壳用奥氏体不锈钢合金及其制备方法,超临界气冷反应堆燃料包壳用奥氏体不锈钢合金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数的成分:19~23%Cr,24~26%Ni,0.03~0.1%C,0.6~1.0%Nb,0.2~0.8%Si,0.6~1.0%Mn,0.8~2.2%Mo,1.5~4.5%W,P≤0.008%,O≤0.003%,余量为Fe;Mo和W两者相互协同,作为一种可能的优选方式,W和Mo的质量比为1.8:1~2.2:1,还可添加0.003~0.01%B和/或2~4%Al,且Cr和Al质量百分数≤24%,保证了所得不锈钢的固溶强化效果,也具有析出强化效果,提高了不锈钢的力学强度和抗蠕变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