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713660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928144.7
申请日:2024-07-11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一种可编程分频器及在电荷泵锁相环的应用,输入时钟信号同时输入双模预分频器和数据选择器,双模预分频器的输出输入到数据选择器;数据选择器输出端信号输入6位加法计数器,6位加法计数器的输出值同时输入6‑bit周期结束检测模块、2‑bit周期结束检测模块和DRAD模块,6‑bit周期结束检测模块输出LOAD信号到6‑bit加法计数器和PMCL模块,并输出分频后的时钟信号;2‑bit周期结束检测模块输出EOC2bOUT信号到PMCL模块,DRAD模块输出SEL信号到数据选择器的控制端和EOCCL模块,同时输出RESET信号到6‑bit加法计数器的复位端。可编程分频器用于电荷泵锁相环。本发明采用双模分频器的基本架构,拓展双模分频器分频范围,通过分频比自动判断电路和计数器复用,实现了高速宽分频比的双模可编程分频器。
-
公开(公告)号:CN116738379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772600.9
申请日:2023-06-28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的深度学习模型版权主动保护方法,具体为:步骤1:准备需要保护的源模型#imgabs0#训练数据集#imgabs1#测试数据集#imgabs2#加密模块与解密模块;步骤2:结合解密模块并基于梯度信息优化和跨数据样本迭代设计扰动v,并将经过多次优化得到的扰动v作为秘密图像vsecret;步骤3:将步骤2获得的秘密图像vsecret注入加密模块与解密模块,耦合解密模块和需要保护的源模型,利用加解密模块实现在不影响授权用户推理性能的前提下降低非授权用户的推理性能。该方法不影响授权用户推理性能的前提下显著降低非授权用户的推理性能实现主动的模型版权保护,从根源上杜绝侵权行为的发生。还公开了一种即插即用的深度学习模型版权主动保护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16722862A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310660106.3
申请日:2023-06-05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研究院
IPC: H03K19/20 , H03K19/17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NOT/NOR/NAND逻辑门可重构电路、存算一体芯片及设备,包括n沟道可移动离子晶体管和上拉电阻R1;所述上拉电阻R1与n沟道可移动离子晶体管串联且n沟道可移动离子晶体管栅极独立设置;所述n沟道可移动离子晶体管的阈值电压为Vt,代表输入A1;所述n沟道可移动离子晶体管的栅极电压为Vin,代表输入A2;A1和A2为串行输入;上拉电阻R1一端连接可移动离子晶体管的漏极,且漏极电压作为输出Vout,上拉电阻R1的另一端接电源电压Vdd,所述n沟道可移动离子晶体管的源极为端口S,所述n沟道可移动离子晶体管的衬底为端口B;本发明可实现低功耗和高带宽信号传输,具有低制造成本,小电路面积和高带宽互连的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6582765A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10648032.1
申请日:2023-06-02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IPC: H04N25/772 , H03M1/12
Abstract: 一种用于CIS的时分复用模数转换模块化电路,包括完成奇数列、偶数列模数转换的第一、第二通道电路,第一通道电路和第二通道电路之间通过第一、第二级共享运算放大器连接,第一级、第二级共享运算放大器用于两相邻通道相互间隔积分时接入第一通道电路或第二通道电路;第一通道电路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级积分电路模块和第二级积分电路模块;第一级共享运算放大器包括和第一级积分电路模块连接的第一组开关电路模块,第二级共享运算放大器包括和第二级积分电路模块连接的第二组开关电路模块;本发明减轻了OTA的布局要求,使得在先进的CMOS技术节点上实现了高分辨率的低功耗图像传感器,同时也大大减少了芯片面积。
-
公开(公告)号:CN115498035A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211174936.7
申请日:2022-09-26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研究院
IPC: H01L29/778 , H01L21/335 , H01L29/08 , H01L29/16 , H01L29/20 , H01L29/201 , H01L29/24 , H01L29/26
Abstract: 一种可重构高迁移率场效应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晶体管包括衬底,沟道,栅极绝缘介质层和栅极金属电极;沟道两侧分别为源区和漏区,其中衬底和沟道采用高迁移率沟道材料;源区的远离沟道的一侧依次设有源极可移动离子薄膜层和源极掺杂电极;漏区的远离沟道的一侧依次设有漏极可移动离子薄膜层和漏极掺杂电极;源极可移动离子薄膜层和漏极可移动离子薄膜层内部含有带正电荷的氧空位;源极掺杂电极和漏极掺杂电极施加极性相同的脉冲电压,通过极性的变换,使场效应晶体管具有N沟道和P沟道可重构特性。本发明提升了晶体管性能,降低了工作电压,实现了N沟道和P沟道晶体管可重构功能;同时节省器件资源和面积,提高了集成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109115B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1910385893.9
申请日:2019-05-09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FPGA和DDR3的SAR快速成像装置及方法,最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SAR成像装置结构复杂,硬件实现资源较多,实现SAR成像算法中的转置操作时间较久,SAR成像速率慢的问题。其装置包括DDR3读写驱动模块、SAR成像算法模块、并行度划分模块、矩阵快速转置模块。其步骤包括:(1)得到SAR目标回波并行数据;(2)得到方位向数据;(3)对方位向数据进行转置操作;(4)获取方位向校正数据;(5)对方位向校正数据进行转置操作;(6)得到SAR图像。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硬件实现资源少,快速获得SAR成像结果的优点,适用于各种SAR成像系统的实际应用中。
-
公开(公告)号:CN114827030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304604.X
申请日:2022-03-26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IPC: H04L45/74 , H04L45/745 , H04L47/2441 , H04L49/111 , H04L61/5007 , H04L69/04 , H04L69/2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网络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折叠SRAM的流分类装置及表项压缩方法,对规则集进行预处理得到执行动作与压缩动作;将执行动作存储至SRAM,将压缩动作存储至寄存器向量;解析器接收输入数据流,提取数据包头部信息中关键信息字段并完成拼接操作,以关键信息向量方式输出;接收关键信息向量,对关键信息向量进行分段存储;规则匹配模块基于折叠SRAM的BV查找方式,索引地址根据压缩动作所得偏移值修正,以完成查表操作;查表所得执行动作是流分类指令码与压缩动作进行多级循环匹配,直至得到最终匹配结果输出。本发明具有适用于硬件实现、减少缓存开销以及协议无关的优点,可用于通信网络中的数据流识别与分类。
-
公开(公告)号:CN111586567B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010441831.8
申请日:2020-05-22
Applicant: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锚节点的网络协同定位方法,主要解决现有的无线定位网络选取的锚节点网络覆盖率较低和网络定位精度较差的问题。其实现方案是:1)进行网络节点间的TOA测距;2)根据网络节点间的距离,通过将每个网络节点设置相同的参考度p,调整聚类中心的个数因子γ使得最终生成的聚类中心个数达到初始设定的值,从而优选到锚节点;3)对选取到的锚节点采用三边定位算法实现网络节点间的协同定位;本发明通过在无线定位网络中使用改进的AP聚类算法优化选取锚节点,进行网络节点协同定位,提高了锚节点的网络覆盖率和网络定位精度,可用于商场,矿井,停车场这些复杂环境中的位置服务。
-
公开(公告)号:CN109548153B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1811327174.3
申请日:2018-11-08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模块度单载波频分多址接入SC‑FDMA系统的资源分配方法,主要解决单载波频分多址接入SC‑FDMA系统中基于模块度的资源分配问题。具体步骤包括:1.分拆资源块;2.生成信道容量;3.生成容量度量矩阵;4.构造资源块分拆集的二部图;5.生成二部图的权值矩阵;6.划分二部图;7.生成请求分配资源用户组集合;8.生成度量值矩阵;9.分配资源;10.完成单载波频分多址接入SC‑FDMA系统的资源分配。本发明通过采用基于模块度的方法拆分二部图,实现了对分析数据的降维处理,提高了资源分配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728891B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1811600741.8
申请日:2018-12-26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MU‑MIMO系统中基于聚类的用户配对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频谱利用率低及求解复杂度高的问题。其技术方案是:1.利用分拆法生成资源块分拆完备集;2.在每个资源块分拆集中,确定好类的个数和中心;3.初始化各个类中的用户组和资源块组;4.在各个类中不断执行用户移出操作和用户加入操作,直到所有用户都被分到类中,完成用户配对过程。本发明在考虑系统误比特率约束的基础上,在接收端采用最小均方误差‑基于排序的连续干扰消除MMSE‑OSIC技术,不仅能高效地进行动态的多用户配对,而且能在满足系统通信质量要求的情况下,最大化通信系统的频谱利用率。可用于对MU‑MIMO系统中的手机用户进行配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