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11100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510047129.6
申请日:2025-01-1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B60L53/1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位置检测的电动汽车动态无线充电自启动方法及系统,通过检测首尾发射线圈在无接收线圈及有接收线圈情况下的逆变输出电流差异,能够判断车辆是否进入充电区域以及驶离充电区域,仅需检测逆变输出电流即可完成判别;对于后续发射线圈,利用线圈间耦合产生的感应电压进行阈值比较从而进行开启。该方法及系统能够精准定位电动汽车,实现对发射线圈的精确控制与切换,从而保证了系统的高可靠性,且不增加额外检测装置,操作简便,能够显著降低系统的复杂性和成本,达到了有效节约电能、实现精准充电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9362731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490482.3
申请日:2024-10-24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T型三电平的双向无线充电系统的控制方法,用于解决现有双向无线充电系统控制方法中冗余开关模态多控制复杂的问题。具体步骤为:设定直流电压参考值并与采集到的直流电压值相减后,经过PI调节器得到电流参考值,采集电网侧三相电流值与三相电压值;将三相电压值和电流值进行adc/dq转换分别输出扰动变量和电流输出变量,将轴扰动变量输入锁相环装置进行相位检测;将电流输出变量以及电流参考值输入电流环解耦装置进行解耦,输出电压参考值;将电压参考值进行adc/dq逆向转换,输出三相电压参考值并进行SVPWM调制。本申请的控制方法实现了充电与并网模式的切换,且并网模式下的并网电流谐波满足并网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9171648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217425.8
申请日:2024-09-02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动态非接触供电系统补偿电容的温度监测系统及方法。用于解决现有动态非接触供电系统温度监测系统结构复杂成本传输效率低的问题。动态非接触供电系统包括沿运动方向设置的发射线圈和原边补偿电路,温度监测系统包括主控制板以及用于分别对N个原边补偿电路电容进行温度监测的N个监测组件,监测组件均包括U型取电器、温度传感器、监测控制板和通讯模块,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原边补偿电路的电容温度,U型取电器用于与发射线圈耦合对监测组件进行供电,监测控制板用于控制温度传感器进行温度采样并进行数据处理,通讯模块用于监测组件与主控制板之间进行通讯。本申请实现多个位置电容温度的实时采集,系统结构简单且监测的准确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9010373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0967799.5
申请日:2024-07-18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可变电容控制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其副边控制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无线充电系统发射、接收线圈互感系数变化导致输出功率变化,输出稳定性差的问题。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所述发射端包括原边补偿电路和发射线圈Lp,所述接收端接收线圈LS和副边补偿电路,所述原边补偿电路和副边补偿电路为对称设置的LCC网络补偿结构;所述副边补偿电路包括副边补偿电容CS、副边补偿电容Cf2和副边补偿电感Lf2,所述副边补偿电容Cf2为可变电容。本申请通过对设置可变电容对副边输出功率进行调整,使得当互感系数发生变化时,输出功率维持不变,提升了系统输出功率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983958A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410967779.8
申请日:2024-07-18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单耦合恒流型功率电和辅电双输出的WPT系统,用于解决现有WPT系统无法同时实现恒流CC和恒压CV输出的技术问题。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所述发射端包括依次连接的直流电源UP、高频逆变器、原边补偿电路和发射线圈LP;所述接收端包括接收线圈LS,以及分别与所述接收线圈LS连接的恒压输出电路和恒流输出电路。本申请通过单耦合线圈同时实现恒流CC和恒压CV输出,提高了系统的功率密度和耦合器设计的自由度。恒流CC和恒压CV功率传输通道相互独立。与多线圈多通道相比,避免了不同线圈之间的交叉耦合。简单的耦合条件提高了耦合器设计的自由度和系统的功率密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801587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906944.9
申请日:2024-07-08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双层PCB线圈及基于此的无线充电异物检测方法及系统,该双层PCB线圈包括由上及下层级设置的顶层线圈、PCB基板和底层线圈,PCB基板用于产生寄生电容,并与顶层线圈和底层线圈自身的电感形成LC并联补偿特性,在保证检测线圈高灵敏度的同时,提高了系统的集成度。该方法及系统针对检测线圈参数偏移的问题,基于检测线圈阻抗值阈值确定在检测线圈自共振频率附近的最佳激励频率,以对检测线圈进行激励,在最佳激励频率下放大检测线圈的信号变化,以提高检测线圈的灵敏度,以抵消检测线圈参数漂移的不利影响。在最佳激励频率下通过计算检测线圈的振幅比和相位差实现对生物体和金属异物的一体化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8739827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696669.2
申请日:2024-05-31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Inventor: 吴晓锐 , 王智慧 , 肖静 , 陈绍南 , 唐春森 , 胡宏晟 , 莫宇鸿 , 吴宁 , 于淼 , 陈卫东 , 魏乐源 , 吴剑豪 , 龚文兰 , 张龙飞 , 郭敏 , 徐海峰 , 王岩 , 王子强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恒流拓扑型无线传能系统的空载启动方法及系统,首先,确定系统采用恒流拓扑;其次,以系统空载启动时能建立起同步整流(原副边的相位同步)为目标确定外移相角δ的具体大小,使得系统功率最优;再次,以副边有源桥的输出电压Ups不超过所述副边有源桥的保护电压为目标,确定副边有源桥的死区时间,从而保护功率元件在空载启动过程中不会损坏;最后,对副边有源桥的内移相角βs进行实时控制,以使得副边有源桥的输出电压Uds稳定在输出参考电压Udsref,实现恒压输出。本发明不仅拓宽了MC‑WPT的应用场景,更能提高系统的整体互操作性以适应现有的DC‑DC转换器、电动汽车充电机、功率因数校正等。
-
公开(公告)号:CN118611279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875940.9
申请日:2024-07-02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大功率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α‑β滤波的大功率无线充电异物检测方法及系统,该方法采用检测线圈铺装在发射线圈的表面,并基于检测线圈搭建异物检测电路;获取检测线圈的交流信号;采用带通滤波器对交流信号中除检测线圈的激励信号以外的其他信号进行滤除,得到带通滤波信号;对带通滤波信号进行幅值和相位的采集,获得幅值信号和相位信号;采用α‑β滤波器对幅值信号和相位信号进行滤波,得到幅值数字滤波信号和相位数字滤波信号;根据幅值数字滤波信号和相位数字滤波信号判断是否存在异物。本发明采用α‑β数字滤波对强功率场下异物检测幅值和相位信号进行滤波,以减小信号干扰,提高异物检测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447409B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210953044.0
申请日:2022-08-10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Inventor: 龚文兰 , 袁文杰 , 唐春森 , 肖静 , 尹立群 , 王智慧 , 吴晓锐 , 韩帅 , 陈绍南 , 吴宁 , 莫宇鸿 , 陈卫东 , 郭敏 , 郭小璇 , 张龙飞 , 李小飞 , 左志平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额外耦合通道的无线充电汽车副边电压反馈系统,在能量接收线圈中绕制有信号发射线圈,在能量发射线圈中绕制有信号接收线圈,能量发射线圈与能量接收线圈均设置成Q型线圈,二者相互耦合且形状和尺寸相适应;信号发射线圈和信号接收线圈均设置成“8”字型线圈,二者相互耦合且形状和尺寸相适应;能量发射线圈与无线充电发射电路连接,能量接收线圈与无线充电接收电路连接,信号发射线圈与副边电压采样电路连接,信号接收线圈与反馈电压提取电路连接。其效果是:既能实现原边向副边的功率传输,又能实现副边向原边的信号反馈,两条通道互不影响,可快速实现无线充电汽车副边电压反馈,便于本地闭环控制,稳定系统输出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161952B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111524549.7
申请日:2021-12-14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磁耦合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通过磁集成抑制功率波动的电动汽车动态无线充电系统,提出了一种磁集成结构,包括与发射线圈反向串联的集成反向线圈和连接在接收器补偿电路中的集成电感线圈,集成反向线圈可以减轻充电距离或未对准引起的互感变化,实现道路上接收线圈和发射线圈之间稳定的等效互感,实现EVDWC系统中功率波动的抑制,集成电感线圈实现了耦合器的紧凑性并实现零电压开关(ZVS)条件配置;集成电感线圈替代了LCC谐振补偿网络中外部笨重的补偿电感,另外使系统的总输入阻抗呈现出微感性,有利于逆变器工作在ZVS条件下;提出了一种耦合器的参数设计方法,不仅能有效抑制输出功率波动,还实现了更好的ZVS工作条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