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491946B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1980004432.0
申请日:2019-07-25
Applicant: CJ第一制糖株式会社
IPC: C07K14/195 , C12N15/70 , C12P13/04 , C12P13/08 , C12P13/22
Abstract: 提供了cAMP受体蛋白变体、包括该变体的微生物以及使用该变体生产L‑氨基酸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5695381B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1610080094.7
申请日:2013-01-07
Applicant: CJ第一制糖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能够产生L‑氨基酸的微生物及使用其产生L‑氨基酸的方法。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重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其通过提高产生ATP的能力更加有效地产生L‑苏氨酸或L‑色氨酸,所述ATP在产生L‑苏氨酸或L‑色氨酸时用作细胞中最丰富的能量来源;以及通过使用所述重组大肠杆菌产生L‑苏氨酸或L‑色氨酸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1491946A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1980004432.0
申请日:2019-07-25
Applicant: CJ第一制糖株式会社
IPC: C07K14/195 , C12N15/70 , C12P13/04 , C12P13/08 , C12P13/22
Abstract: 提供了cAMP受体蛋白变体、包括该变体的微生物以及使用该变体生产L-氨基酸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6574239A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580045207.3
申请日:2015-06-23
Applicant: CJ第一制糖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P13/227 , C12N9/88 , C12N15/52 , C12P13/22 , C12Y401/02014 , C12Y402/0101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生产L‑色氨酸的埃希氏菌属微生物,更具体地,涉及通过使内源性6‑磷酸葡萄糖酸脱水酶和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醛缩酶的活性减弱或失活具有改进的生产L‑色氨酸活性的埃希氏菌属微生物。此外,本申请涉及使用埃希氏菌属微生物生产L‑色氨酸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4204189A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380010032.3
申请日:2013-01-10
Applicant: CJ第一制糖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P13/227 , C07K14/245 , C12N15/71 , H01L27/3276 , H01L51/52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具有增强的L-色氨酸生产力的大肠杆菌微生物以及使用其生产L-色氨酸的方法。更特别地,本发明涉及大肠杆菌突变株,其中色氨酸操纵子的阻遏和弱化子调控被解除并且邻氨基苯甲酸的积累被减少,从而增强了L-色氨酸生产力。本发明还涉及使用所述大肠杆菌突变株生产L-色氨酸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6574239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1580045207.3
申请日:2015-06-23
Applicant: CJ第一制糖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生产L‑色氨酸的埃希氏菌属微生物,更具体地,涉及通过使内源性6‑磷酸葡萄糖酸脱水酶和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醛缩酶的活性减弱或失活具有改进的生产L‑色氨酸活性的埃希氏菌属微生物。此外,本申请涉及使用埃希氏菌属微生物生产L‑色氨酸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7646053A
公开(公告)日:2018-01-30
申请号:CN201680026445.4
申请日:2016-05-10
Applicant: CJ第一制糖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P13/227 , C12N9/16 , C12N15/71 , C12P13/14 , C12Y301/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过使磷酸酶的活性失活而具有提高的L-色氨酸生产力的埃希氏杆菌属某种的微生物。另外,本发明涉及通过使用埃希氏杆菌属某种的微生物制备L-色氨酸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5695381A
公开(公告)日:2016-06-22
申请号:CN201610080094.7
申请日:2013-01-07
Applicant: CJ第一制糖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P13/227 , C07K14/245 , C12N1/20 , C12N9/0053 , C12N9/0071 , C12P13/08 , C12Y114/11 , Y02P20/5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能够产生L-氨基酸的微生物及使用其产生L-氨基酸的方法。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重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其通过提高产生ATP的能力更加有效地产生L-苏氨酸或L-色氨酸,所述ATP在产生L-苏氨酸或L-色氨酸时用作细胞中最丰富的能量来源;以及通过使用所述重组大肠杆菌产生L-苏氨酸或L-色氨酸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4185679A
公开(公告)日:2014-12-03
申请号:CN201380008312.0
申请日:2013-01-07
Applicant: CJ第一制糖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P13/227 , C07K14/245 , C12N1/20 , C12N9/0053 , C12N9/0071 , C12P13/08 , C12Y114/11 , Y02P20/5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能够产生L-苏氨酸或L-色氨酸的微生物,并且涉及通过使用其产生L-苏氨酸或L-色氨酸的方法。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重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其通过提高产生ATP的能力更加有效地产生L-苏氨酸或L-色氨酸,所述ATP在产生L-苏氨酸或L-色氨酸时用作细胞中最丰富的能量来源;以及通过使用所述重组大肠杆菌产生L-苏氨酸或L-色氨酸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7043732B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1611001910.7
申请日:2013-01-07
Applicant: CJ第一制糖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能够产生L‑氨基酸的微生物及使用其产生L‑氨基酸的方法。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重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其通过提高产生ATP的能力更加有效地产生L‑苏氨酸或L‑色氨酸,所述ATP在产生L‑苏氨酸或L‑色氨酸时用作细胞中最丰富的能量来源;以及通过使用所述重组大肠杆菌产生L‑苏氨酸或L‑色氨酸的方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