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725647A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2010196582.0

    申请日:2020-03-19

    Abstract: 连接器安装于形成有第1被卡定部的基板,其中,该连接器包括嵌合于基板的壳体、第1卡定部、第1操作部以及第1突出部。第1卡定部设于壳体的第1面或者该面之上,卡定于第1被卡定部。第1操作部被使用者按压操作从而解除第1卡定部和第1被卡定部的卡定。第1突出部自壳体的第1面朝向基板突出,用于抑制壳体相对于基板的晃动。第1突出部在壳体为了嵌合于基板而移动的第1方向上设于比第1卡定部靠第1操作部的位置。

    电连接器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600149A

    公开(公告)日:2020-08-28

    申请号:CN202010102258.8

    申请日:2020-02-19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电连接器,能够提升盖部件的操作性。电连接器具备:导电性的多个接点,与连接对象的多个信号传输部件各自对应地在一方向排列;绝缘性的罩体,保持多个接点;导电性的外壳,以覆盖罩体的方式安装在罩体;及盖部件,安装成相对于外壳能够绕特定的旋动轴旋动。在罩体设置有沿着旋动轴延伸且供连接对象插入的插入口。盖部件包含:限制部件,构成为能够卡止连接对象以限制插入到插入口的状态的连接对象的拔除;及解除操作部,构成为可进行解除限制部件对连接对象的卡止的解除操作。解除操作部在盖部件以相对于外壳重叠的方式关闭的状态下,位于比旋动轴更靠插入口附近处。

    电子部件密封模具、多工位成型机及电子部件密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708956B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1680034540.9

    申请日:2016-01-08

    Abstract: 本发明的电子部件密封模具(2)具备:下模型腔块(53),其用于载置基板(91),在基板的表面安装有电子部件;上模型腔支架(27),其与下模型腔块(53)的上下移动连动而进行上下移动,用上模型腔支架(27)和下模型腔块(53)夹持基板(91);上模模套支架(22),其与上模型腔支架(27)的上下移动连动而进行上下移动,且具有贯穿孔;上模弹簧(28),其与上模模套支架(22)的上下移动连动而进行伸缩;上模型腔块(27),其在上模型腔支架(27)内能进行上下移动地定位,且在上模型腔块(27)和下模型腔块(53)之间形成型腔;以及连结构件(25),其能进行滑动移动地插通于上模模套支架(22)的贯穿孔,且固定于上模型腔块(27)的上表面。在下模型腔块(53)设置有能插入柱塞的罐部,柱塞用于将覆盖电子部件的表面的熔融树脂注入至型腔内。

    树脂密封用模具、一次成形模具、二次成形模具和树脂成形品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162300B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710996372.8

    申请日:2017-10-24

    Inventor: 久田忠嗣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树脂密封用模具、一次成形模具、二次成形模具和树脂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对于利用二色成形技术在光学元件的表面形成露出部分的树脂成形品,能够不对一次成形品带来过度的压力地抑制树脂材料向露出部分的泄漏,使树脂成形品成形。在二次上模模具(1)的型腔凹部(13)形成有树脂成形部(16)、凹坑部(17)以及位于凹坑部(17)的外周缘的凸部(18)。树脂成形部(16)是在由透明树脂成形的一次成形品(8)的外周面上形成一次成形品(8)的支承构件的部分。凹坑部(17)是树脂密封时覆盖一次成形品(8)的透镜部(19)的部分。另外,凸部(18)是在树脂密封时与一次成形品(8)的透镜部(19)的外周缘抵接来抑制树脂向透镜部(19)侧的浸入,并使透镜部(19)露出的部分。

    电连接器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028482B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680051711.9

    申请日:2016-06-03

    Inventor: 石丸将巨

    Abstract: 本发明的电连接器构成为,通过将多个接触部件(13、14)的至少一个的厚度形成得比其它接触部件更厚,而与厚度的增量相应地减小接触部件(13、14)的导体电阻从而增大通电容许电力,即使在对电连接器的供给电力变大的情况下,也能防止电连接器的长大化或高背化等大型化,并且,通过使增加了厚度的接触部件(13、14)的接触部压接于平板状信号传输媒体(F),而提高平板状信号传输媒体(F)的保持性。

    同轴电缆连接器以及同轴电缆连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919555B

    公开(公告)日:2019-10-08

    申请号:CN201710787810.X

    申请日:2017-09-04

    Abstract: 提供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以及使用该同轴电缆连接器的同轴电缆连接方法,在被安装于同轴电缆的一端时,即便实现整体的扁平化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超声波焊接将同轴电缆的内部导体连接于信号触头部件。同轴电缆连接器(10)具备支承信号触头部件(11)与接地触头部件(12)的绝缘壳体部件(13),绝缘壳体部件(13)设置有第1孔部(25)以及第2孔部(26),所述第1孔部(25)一端由信号触头部件(11)的内部导体连接部(14)封闭,允许超声波焊头(41)的插入,所述第2孔部(26)的一端由封闭第1孔部(25)一端的内部导体连接部(14)封闭,并隔着该内部导体连接部(14)而与第1孔部(25)对置,允许砧座(40)的插入。

    导电阴端子、连接器以及导电阴端子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099467B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610285160.4

    申请日:2016-04-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导电阴端子、连接器以及导电阴端子的制造方法。导电阴端子(100)包括:主体部(10),其为筒状,该主体部由导体构成且具有供阳端子插入的第一开口;以及第一突出部(11),其由导体构成,并以自主体部(10)向远离主体部(10)的轴心的方向突出的方式形成。第一突出部(11)包括:第一倾斜部(11a),其具有随着朝向第一开口去而靠近主体部(10)的轴心的斜率;第一平面部(11c),其自第一倾斜部(11a)向第一开口的方向延伸地设置且与主体部(10)的外表面重叠地配置;以及第一连接部(11e),其将第一倾斜部(11a)和主体部(10)连接起来。

    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808289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10335259.X

    申请日:2018-04-16

    Inventor: 山内贵生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使接触部件在嵌合方向上缩短而实现小型化的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装置。具有如下结构:通过在对象连接器(20)的电极部(22a)在接触部件(12)上滑动的区域(Q)内配置接触部件(12)的固定片(12c),从而使对象连接器(20)的电极部(20a)在接触部件(12)上滑动的区域(Q)和配置有接触部件(12)的固定片(12c)的区域成为在与对象连接器(20)的嵌合方向上重叠的状态,能够使接触部件(12)在与对象连接器(20)的嵌合方向上缩短。

    连接器端子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449408B

    公开(公告)日:2018-08-28

    申请号:CN201510600151.5

    申请日:2015-09-18

    Inventor: 远藤隆吉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4/48 H01R13/113 H01R13/187 H01R13/2492

    Abstract: 一种连接器端子(210、110、110x),包括第一连接器端子(110、110x)和用于配合至第一连接器端子的第二连接器端子(210),第一连接器端子包括:与第二连接器端子(210)的一定区域(211)形成接触的片簧(112、112x),所述一定区域包括第二连接器端子的自由端;以及包括一对侧壁(111b、111c)的端子本体(111),在所述一对侧壁之间布置有所述片簧(112、112x)。第二连接器端子(210)在所述一定区域中具有两个或更多个第一突起(214a),所述两个或更多个第一突起(214a)各自沿第二连接器端子配合至第一连接器端子(110、110x)所沿第一方向(F1)延伸,至少两个第一突起与侧壁之间的片簧形成接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