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炭在淹水土壤中的固碳效应技术

    公开(公告)号:CN119870134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066767.2

    申请日:2025-01-16

    Applicant: 湖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炭在不含水稻和含水稻的淹水土壤中甲烷减排的效应技术。生物炭的具体制备步骤如下:(1)收割玉米秸秆;(2)在500℃下,烧制步骤(1)中的玉米秸秆,得到生物炭;(3)将(2)中的生物炭研磨过筛,得到80‑100目的玉米秸秆生物炭。在水稻种子播种前,土地施用(3)中不同比例的玉米秸秆生物炭后,进行翻耕混匀,将水稻种子播撒完成后,使其自然成长,来确定生物炭的最佳固碳比例。结果表明,施加2%生物炭的无水稻组和水稻组,可以很好的将生物炭所带的碳固定于土壤中,也可以显著降低淹水土壤中累计甲烷排放量。本发明为秸秆资源化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对应用生物炭的绿色可持续农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种环境治理用土壤修复装置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870133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054262.4

    申请日:2025-01-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境治理用土壤修复装置,包括车架,顶端固定连接有罩壳,罩壳顶端固定连接有储液箱,罩壳顶壁开设有通孔;升降破碎机构,固定设置在车架前端,升降破碎机构用于对板结土壤进行破碎;修复液喷洒机构,固定设置在罩壳内顶壁,修复液喷洒机构进液端与储液箱固定连通,修复液喷洒机构位于升降破碎机构后方;土壤铲起机构,固定设置在车架上,土壤铲起机构位于修复液喷洒机构后方,土壤铲起机构用于铲起喷洒修复液后的土壤;土壤筛分机构,固定设置在车架后端,土壤筛分机构位于土壤铲起机构后方,土壤筛分机构用于对铲起的土壤进行筛分。本发明能够提高土壤修复效果。

    土壤地下水修复药剂注入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19698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311319497.9

    申请日:2023-10-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壤地下水修复药剂注入装置及方法,该装置设置在开挖的土层孔洞中,包括柔性气囊,该柔性气囊进一步包括:气囊本体,其上、下两端采用硬质材料且壁面采用柔性材料;上、下两端之间密封贯穿一管道,该管道用于容纳注药管路、充气管路以及气压监测线路;注入器,其设置在气囊本体的柔性壁面外侧并与注药管路连通;该注入器整体为弧形或环形,注入器内侧与柔性壁面贴合、外侧均匀设置药剂注入孔;气囊本体充气膨胀后、药剂注入过程中,注入器抵靠在待修复的土层高度处且柔性壁面紧贴孔洞壁面。本发明只需要在地下钻出合适的简易孔洞即可快速实现药剂在不同深度的注入修复工作,且可实现药剂注入装置的回收重复利用。

    一种治理有色冶炼场地土壤复合重金属污染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479911B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027020.6

    申请日:2025-0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理有色冶炼场地土壤复合重金属污染的方法,涉及污染治理领域,方法包括获取场地土壤情况,对场地土壤情况进行分析得到场地土壤布局、黏土矿物情况以及重金属分布情况;对黏土矿物进行重金属吸附实验得到吸附数据;结合场地土壤布局、黏土矿物、重金属分布情况和吸附数据构建固持预测模型;根据固持预测模型得到固持预测值,将固持预测值和当下重金属分布情况进行比对确定钝化超标重金属中的黏土矿物种类及其分布;根据风险指数确定重金属有效态含量,结合重金属分布情况生成治理有色冶炼场地土壤复合重金属污染策略,本发明结合场地重金属污染水平,量化了黏土矿物用量,解决了对复合重金属污染场地治理效果不佳的问题。

    地下水中VOCs原位净化一体化装置及应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74696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805860.2

    申请日:2024-12-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水中VOCs原位净化一体化装置及应用方法,涉及土壤及地下水原位修复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原位气提‑曝气‑药剂投加一体化气动泵、地下水抽提井、药剂投加管、地面药剂投加装置、气动泵接入管、地面尾气处理装置、风机以及气相抽提装置。本发明通过将原位气提‑曝气‑药剂投加一体化气动泵与地面尾气处理装置相连,实现尾气在系统内的循环利用,减少了对尾气处理工艺的高度依赖,降低了设备运行维护和检测成本,尾气在系统内部循环,避免了直接向外界排放尾气,大大降低了对周边环境的潜在污染风险,实现对环境更友好的地下水净化过程,减少了因尾气排放引发的环境问题及相关环境事件的发生概率。

    一种土壤微生物识别及修复设备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771907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510132021.7

    申请日:2025-02-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土壤微生物识别及修复设备,包括,料箱,所述料箱的内壁安装有混料辊,所述料箱的另一侧外壁安装有翻土辊,所述料箱的外壁贯穿安装有输料带,所述翻土辊安装在料箱的下方一侧外壁,且所述输料带分为进料段和落料段;所述料箱的内壁安装有用于将料箱内的混合肥料送入输送带顶端的隔块,通过输料带移动至隔块一侧时,可自动完成定量的补料,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肥料的定量混入,使得土壤保持最佳的修复环境,提高了土壤修复效果,对土壤补入微生物时,可将微生物淋洒在适合生成的肥料上,且可进行初步预混,肥料和微生物可保持良好的接触,有益于微生物的繁衍。

    一种水土污染后土壤修复装置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747373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510134991.0

    申请日:2025-02-07

    Inventor: 陈逸茗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土污染后土壤修复装置,涉及土壤修复设备领域,包括防护箱,所述防护箱内部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混料箱,所述混料箱外部设置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上设置有转动管,所述转动管一端穿入混料箱内部并设置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内部开设有进料槽,所述进料槽内部滑动设置有伸缩板,所述伸缩板上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上开设有连通孔,所述转动管上开设有进料孔,转动块通过带动输送板转动的方式将土壤输送到混料箱内部,转动管通过转动板与连接管的配合带动支撑管上下移动,套筒通过与压板相配合的方式对土壤进行粉碎,土壤的破碎范围更大,提高了土壤修复的工作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