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膜模头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905720B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210490304.5

    申请日:2022-05-07

    Inventor: 林楚漂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吹膜模头,包括模壳、螺旋体、模环、适配器和气管接头,螺旋体的内部沿其轴向设有贯穿其顶部的气道,螺旋体的内部沿其径向向外设有多个进料通道,适配器安装在螺旋体的底部并与进料通道的进料口连通,模壳固定套装在螺旋体的外侧并与螺旋体之间形成下端密封的流道,螺旋体于进料通道的出料口的上方设有环状块,环状块对应出料口处与模壳之间的距离大于其两侧与模壳之间的距离,模环固定套在螺旋体的顶端并位于模壳的顶部,模环与螺旋体之间形成出料通道,气管接头固定在所述螺旋体上并与所述气道连通。本发明有效地保证薄膜各处厚度均匀,提高了薄膜成本质量。

    一种模块化快速更换式模芯模套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223715B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011142016.8

    申请日:2020-10-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快速更换式模芯模套及其使用方法,属于塑料管生产技术领域,可以实现通过特制的主芯套组件和副芯套组件两套组合型模芯模套,来代替传统的模芯模套,需要更换模芯模套时,只需将副芯套组件连接固定至主芯套组件上即可,无需拆卸主芯套组件,且主芯套组件和副芯套组件通过被动连接环、主动连接块、螺纹槽进行螺纹连接固定,连接起来方便、快捷,可大幅度减少更换模芯模套的时间,进而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并专门设有配合使用的拆装辅助装置,该装置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大大方便了主芯套组件和副芯套组件间的连接、拆卸,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减少了更换模芯模套的时间,提升了生产效率。

    一种水热硬化的PHA吸管挤出装置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89921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560932.1

    申请日:2024-1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热硬化的PHA吸管挤出装置及使用方法,涉及PHA吸管挤出装置领域,包括挤出组件,所述挤出组件包括两根对称倾斜设置的挤出管,所述挤出管的外壁上活动连接有加热组件,所述挤出管的底部通过螺栓连接有支撑架。本发明将挤出管倾斜设置,从而使得螺旋杆能够将熔融状态PHA原料搅匀,将其内部的水蒸气释放出来,以此来解决因为熔融状态PHA原料粘性和表面张力较强而导致熔体内水蒸气不会被迅速排出的问题,水蒸气会集中从排气孔处排放至冷凝组件当中,以此来解决水蒸气不会被迅速排出,最终在吸管内部形成气泡的问题。

    一种管道挤出模具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567529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775004.7

    申请日:2024-12-05

    Inventor: 彭林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管材生产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管道挤出模具,所述模具包括分配装置、内模部和外模部;分配装置包括分配部、入口部和连接部;入口部包括进料端和出料端,分配部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分配部与入口部通过连接部连接;入口部设置有内输送流道,内输送流道贯穿连接部和入口部;分配部第一端与连接部连接,设置有分流流道,内输送流道与分流流道联通;分配部外表面形成有螺旋流道,外模部与内模部之间形成管道挤出流道,螺旋流道与管道挤出流道连通。通过将分体式分配装置安装于内模部和外模部之间,能够方便模具的拆卸,给清洗模具带来方便,也能提高模具的使用频率,降低模具的成本。

    一种竹状塑料挤出制品制造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261134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261437.0

    申请日:2024-09-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竹状塑料挤出制品制造装置及其制造方法;装置包括处于挤出成型模具的挤出口模处的制造装置,制造装置内置圆形的挤出通道,塑料管坯于挤出通道出料;制造装置上开设有节疤模具滑槽和竹节模具滑槽,节疤模具滑槽中有节疤模具,节疤模具一端具有凸部,竹节模具滑槽中有止动板,止动板一端具有成型部。在牵引力的作用下,从挤出口模中连续挤出具有一定温度和塑性的管坯。按照一定时间驱动止动板使之对上游的塑料管坯形成阻挡,使得管材表面隆起,在管坯指定位置形成竹节;在该竹节附近,驱动节疤模具局部按压连续挤出的塑料管坯表面,使得管坯表面沿着长度方向凹陷形成节疤;本发明可以连续高效地制造具有竹节和节疤的竹状挤出制品。

    一种钢丝焊接骨架增强复合管的成型内模

    公开(公告)号:CN110466132B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1910799982.8

    申请日:2019-08-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丝焊接骨架增强复合管的成型内模,包括与焊台相连的内模体,内模体空心设置,内模体包括上游模段和下游模段,上游模段和下游模段通过上游连接座相连接,下游模段的下游端设置有下游连接座,下游连接座和上游连接座设置有冷却筒体,冷却筒体外周和下游模段内壁构成冷却通道,上游模段上游端与焊台相连接,内模体内安装有进水管和回水管,进水管下游端安装于上游连接座或下游连接座上,回水管下游端安装于下游连接座或上游连接座,上游连接座和下游连接座分别设置有上游连通通道和下游连通通道,上游连通通道将冷却通道与进水管或回水管连通,下游连通通道结构类似,该成型内模冷却效果更好。

    一种管状短纤维橡胶复合胶料取向挤出装置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990987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0960222.1

    申请日:2024-07-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状短纤维橡胶复合胶料取向挤出装置和方法,涉及橡胶复合材料产品制备领域。该管状短纤维橡胶复合胶料取向挤出装置包括传输料筒和取向机构,传输料筒和取向机构连通,取向机构包括壳体、分流锥和阻滞刀具,分流锥安装并固定于壳体内,分流锥的外壁和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供短纤维橡胶复合胶料通过的分流腔,分流锥包括前端呈流线型锥形结构的分流段和后端呈柱形结构的定型段,分流段与传输料筒连通,阻滞刀具包括设置于定型段末端且沿周向分布的多个刀片,多个刀片的末端与壳体的内壁连接。本发明确保了胶料的精确切割和纤维的有序排列,实现短纤维的轴向和径向准确取向,从而在挤出过程中避免了不利的周向取向。

    一种聚乙烯缠绕结构壁管材成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990978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455177.0

    申请日:2024-10-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缠绕结构壁管加工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聚乙烯缠绕结构壁管材成型装置,包括第一套管具有内部空间;第二套管设置在内部空间内,第二套管的轴线与第一套管的轴线共线,第二套管具有通过空间,通过空间用于波纹管通过,第二套管的外壁与第一套管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一环形空腔,第一环形空腔用于液态聚乙烯通过;转动板相对第一环形空腔转动设置,转动板具有第一进口,第一进口用于向第一环形空腔内注入液体聚乙烯;口模设置在第一环形空腔远离转动板的一端,口模用于液态聚乙烯挤压成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挤出的聚乙烯薄厚不一的问题。

    一种抗菌塑料引流管制备设备及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843184B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1911035347.9

    申请日:2019-10-29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抗菌塑料引流管制备设备及其方法,应用于医疗引流塑料微管,在制备时使管的内、外表面形成一层有杀菌作用的表层膜,设备由挤出机、口模、杀菌加药系统等组成。塑料从料斗加入进入挤出机,在挤出机螺杆作用下经过输送、塑化、熔融后从挤出机机头进入口模,在口模内实现塑料引流管挤出的同时,将杀菌液引入到管内外壁面形成一层具有杀菌功能的表面膜层。

    一种管塑挤出设备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8514292B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410988867.6

    申请日:2024-07-23

    Inventor: 王应朋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塑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管塑挤出设备,包括投料设备和引流容器;引流容器的中部设置有加热设备,所述引流容器的左侧设置有冷却设备,所述冷却设备的左侧设置有拔管设备,所述加热设备包括加热内筒,所述加热内筒内腔的上下两侧对称设置有转接板。该装置以挤出的方式使PVC颗粒塑形成管状结构,而管体结构从空心套筒内部滑出来之前,会在空心套筒的内壁进行推进,管体的外表面通过空心套筒内腔的冷却液进行冷却塑形工作、管体的内壁通过引导直杆进行冷却塑形工作,并且引导直杆可以将塑管撑起,从而保证塑管从空心套筒内部滑出时,自身结构足够坚硬,避免出现管体可塑性较强而容易出现形变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