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万向调节分体摩托车方向把手

    公开(公告)号:CN119929045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145401.4

    申请日:2025-02-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万向调节分体摩托车方向把手,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两端均安装有调节件,所述调节件远离安装架的一侧安装车把手,所述安装架中心处安装有加固筒,所述加固筒内安装有平衡件,所述平衡件两端均安装有挤压件,所述挤压件安装在加固筒内,所述挤压件远离平衡件的一端与调节件相接触。本发明通过在加固筒内安装由转动杆、管套、活动杆和推动板组成的平衡结构,并在推动板两端均安装由推动杆、圆筒、连接管、连接杆和第一活塞组成的挤压结构,通过圆杆的转动控制推动结构的挤压和收缩,进而控制安装架两端的车把手角度进行同时调节,避免两个车把手调整角度出现偏差,加快两侧车把手调整速度。

    内走线车架结构及自行车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734779A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510120452.1

    申请日:2025-01-25

    Inventor: 王维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走线车架结构及自行车,内走线车架结构包括车把组件、把立、前叉竖管、车首管和若干条第一走线,把立内部形成第一中空通道,把立的第一端设置于车把组件中部,车把组件中部开设车把通孔,车把通孔与第一中空通道贯通;前叉竖管套设于车首管内,把立的第二端设置于前叉竖管的上端部,且位于车首管上方;前叉竖管外侧壁与车首管内侧壁形成第二中空通道,前叉竖管内部设置膨胀吊芯组件,膨胀吊芯组件内设置第三中空通道;第一走线由车把组件内从车把通孔穿出,经第一中空通道后,第一数量条第一走线从第二中空通道穿出,第二数量条第一走线从第三中空通道穿出;从而实现了车架的全内走线设计,提升了自行车的骑行安全性。

    结合刹车把手与变速控制装置的自行车车把模块

    公开(公告)号:CN112644625B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110021477.8

    申请日:2021-01-08

    Applicant: 陈逸伟

    Inventor: 陈逸伟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结合刹车把手与变速控制装置的自行车车把模块,包括有一自行车车把、二刹车把手、以及二变速控制装置,其中,自行车车把的二端以及前侧靠近二端分别形成有一握持部、一枢接部以及一容置部,二个刹车把手的一端分别枢接于枢接部,并使该刹车把手露出于该自行车车把前侧,变速控制装置设置于自行车车把的容置部;藉此,使自行车车把、刹车把手以及二变速控制装置三者共同形成一模块化结构,进而达到模块化生产以及模块化销售的目的。

    用于车把导向车辆的液压制动集成控制单元

    公开(公告)号:CN119137035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380032138.7

    申请日:2023-03-29

    Abstract: 用于车把导向车辆的液压制动集成控制单元。一种液压制动控制单元,用于车把导线车辆,包括一卡匣(12)、一活塞(14)以及一传动杆(17)。卡匣(12)安装在车辆的一车把管体(10)中且形成一内部纵向孔穴(13),内部纵向孔穴(13)的一端具有一端口(16)。活塞(14)储藏在纵向孔穴(13)中。传动杆(17)可枢接地安装在车把管体(10)上。传动杆(17)在制动控制杆(11)和活塞(14)之间借由在一第一纵向方向上朝向端口(16)施加推力在其上来起作用。一通道(18)形成在卡匣(12)中,借由流体地连接纵向孔穴(13)的端口(16)和一液压软管(20)来确定给制动液使用的一U字形路径,从而在相反于第一纵向方向的第二纵向方向中对包含在液压软管中的制动液施加一压力。

    一种可折叠两轮车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979534B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1911027907.6

    申请日:2019-10-28

    Inventor: 梁德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可折叠两轮车,包括车架单元、前叉单元、前轮单元、后叉单元、后轮单元、车把单元及车座单元,车架单元和前叉单元均为可折叠结构,且两者活动连接;后叉单元通过第一连接件与车架单元可拆卸连接,通过第二连接件与车架单元铰接连接,即后叉单元可向前翻转;前轮单元安装于前叉组件上,后轮单元安装于后叉单元上;车把单元与上管组件的顶端安装连接,车座单元与座管的顶端安装连接。车体折叠后,后轮单元位于车架单元下方,前轮单元与后轮单元保持平行状态并二者之间通过钩爪连接,以实现更合理的空间布局。该折叠方案由于无需折叠把立和车把,可以实现更好的车头强度、更紧凑的折叠体积和更便捷的折叠性能。

    一种多功能移动小车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037605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338936.5

    申请日:2024-09-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移动小车,包括车头总成和至少一个的后车总成,所述车头总成与其相邻的后车总成之间通过万向节牵引装置连接,相邻的后车总成之间通过万向节牵引装置连接;所述车头总成和后车总成均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连接的下部底盘、中部车身、车身上部连接件以及连接在所述车身上部连接件上方的坐垫和车头护罩,所述中部车身内装有储物箱。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小车体积小巧,结构紧凑,根据需求任意组合,便于随车装载和扩展各场景功能需求,装载物件,扩展载物、载人功能,兼容户外电源功能,且可自由组合扩展容量,可代替短途代步车产品或现有户外电源产品,多变储物空间、电控转向、搭积木式小火车自由连接等技术,为产品带来全新体验。

    一种前轮转向机构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626451B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1911087340.1

    申请日:2019-11-08

    Inventor: 黄英可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前轮转向机构,包括:车架、转向杆、前叉、弹性件及联动件,所述前叉与车架之间形成可相对转动连接,所述联动件活动连接前叉及转向杆,所述联动件与车架上设有相互配合的摩擦面,转向杆不转动时,联动件的摩擦面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与车架的摩擦面相抵接,转向杆转动时,联动件克服弹性件的弹力使联动件的摩擦面与车架的摩擦面相松开的同时,联动件与前叉及转向杆形成一个转动整体进行转动,从而可避免车辆在正常行驶时踩踏机构对转向机构造成干扰,大大提高了骑行的安全性能。

    摩托车
    9.
    发明公开
    摩托车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8560618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310203015.7

    申请日:2023-02-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摩托车。摩托车包括车架组件及车把结构,车把结构至少部分连接至车架组件上。车把结构包括安装板及车把组件。车把组件包括座体及手把管,手把管的一端与座体连接,座体与安装板围成有连接槽,部分悬架组件穿设于连接槽内;其中,安装板至少包括两个可拆卸连接的安装点位,座体通过安装点位可拆卸地连接至安装板上。如此,车把组件结构强度高,并且,车把组件可以单独拆装,操作难度低,便于维修,从而进一步降低成本。

    一种带云台支架宣传摄影功能的滑板车

    公开(公告)号:CN118514796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775364.0

    申请日:2024-06-17

    Inventor: 方临明

    Abstract: 一种带云台支架宣传摄影功能的滑板车,属于电动滑板车技术领域;通过在方向柱的顶部设置支架组件,支架组件中的热靴口与电动云台可以用于安装稳定器、闪光灯或相机,可以把滑板车中的方向柱当做三脚架使用,从而无需携带三脚架便可实现拍摄;通过在踏板的左右两侧均设置一组支腿组件,两组支撑腿组件可以增加滑板车停放时的稳定性,从而提高摄影的操作性;在上伸缩杆与下固定杆之间设置锁止板与锁紧套,两者的设置可以在拍摄过程中快速调节支架组件的高度;通过设置充电线,充电线的设置可以利用滑板车的蓄电池为相机供电。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