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水驳锚定设备加强结构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898454A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510120633.4

    申请日:2025-01-2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船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下水驳锚定设备加强结构,包括下水驳;下水驳包括中部的浮箱以及设于浮箱四角的浮力塔楼;浮箱上设有锚定设备,锚定设备用于在水域固定下水驳,浮箱包括浮箱甲板和浮箱端封板;锚定设备上设有固定加强装置,固定加强装置用于加固锚定设备。通过设置锚定设备,当船舶停泊时,锚定设备可以将船舶固定在预定位置,防止它因风浪等外力而漂移,通过设置固定加强装置可以增强锚定设备的结构强度,使得可以承载更多的载荷力,防止因结构强度不够,造成脱落损坏,影响船舶的安全性。确保了船舶进出下水驳及沉浮过程操作稳定、安全可控,下水驳锚定设备加强结构可靠。

    用于将流体传输至船舶和/或从船舶传输流体的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94763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380067694.8

    申请日:2023-07-20

    Abstract: 流体传输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系统可以包括系泊结构、布置在所述系泊结构上的流体旋转接头、以及分别被配置为提供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与由所述旋转接头限定的第一流动路径和第二流动路径之间的流体连通的第一海底导管和第二海底导管。所述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一表面导管和第二表面导管,所述第一和第二表面导管分别被配置为提供流体储罐和由所述旋转接头限定的所述第一和第二流动路径之间的流体连通。所述系统还可以包括交叉导管,所述交叉导管被配置为提供(i)所述第一和第二表面导管之间,(ii)所述第一和第二海底导管之间,或者(iii)所述第一海底导管和可选的第三管道之间的流体连通。所述系统可以将沸点低于大气压下环境温度的流体传输到所述流体储罐或从所述流体储罐传输出去。

    一种用于海洋观测的多功能漂浮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9872776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295591.8

    申请日:2025-03-13

    Inventor: 陈杲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海洋观测的多功能漂浮结构,包括漂浮体,所述漂浮体为碟形漂浮容器,所述漂浮体的上部凸出有安装框架,所述浮体的底部设置有浮标锚固定位组件,所述漂浮体上设置有多功能检测组件;所述漂浮体上环设有多个封闭腔室,多个所述封闭腔室上连接有漂浮控制器,所述漂浮控制器用于控制漂浮体的吃水深度;本发明涉及观测浮标技术领域,采用集成式设备,在漂浮体上集成了海水温度、盐度、污染物以及浪涌数据等多种监测需求,且针对现阶段的海洋垃圾问题设置了海洋垃圾打捞系统,可以对海洋垃圾进行打捞,极大的丰富了漂浮装置的功能性,保护海洋环境的同时避免垃圾影响检测效果。

    一种适用于浮式基础锚固系统的大吨位预拉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872770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076699.8

    申请日:2025-01-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浮式基础锚固系统的大吨位预拉装置,属于风电设施安装技术领域,包括浮筒本体和预拉鳍,预拉鳍至少设有三个,预拉鳍均布在浮筒本体的外侧面,锚链的一端穿过预拉鳍,锚链的另一端连接锚。本锚链预拉装置,可利用浮式基础锚缆本身的对称性,在船上安装此预拉装置,并通过装置上50t绞车完成初步预拉,然后由吊机逐步提供约500t左右拉力。通过设计合适结构强度和掣链器,即可提供所需吨位的预拉力需求。可适用于海上各类对称式浮式基础锚固系统预拉,可大大降低施工船机成本,缩减施工工期,提高海上较短作业窗口期的施工利用效率。

    一种用于岛礁的可漂浮建筑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840792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510314957.1

    申请日:2025-03-1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海洋工程生产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岛礁的可漂浮建筑,包括船体结构和漂浮建筑本体,所述船体结构的右端沿着岛礁的方向一侧沉入海底,调节板:所述调节板设置于船体结构顶部,且整体呈L型状结构,且一端与船体结构转动连接,隔舱座:所述隔舱座设置在漂浮建筑本体下方,并位于调节板上,本发明通过设置推爪锚固组件,其固定件、辅助板、推爪板及推爪件相互配合,船体重力带动推爪件侧向挤压海底泥土,使其在推爪板内堆积,V型且尖端的推爪件增加了与海底泥土的接触面积和抓地力,提高了可漂浮建筑在海底的锚固效果,同时,驱动组件利用船体结构的重力传递,带动三组推爪件在海底做径向运动实现径向固定,进一步增强了稳定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