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419892B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0454161.1
申请日:2024-04-16
Applicant: 中建材(浙江)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1B32/05 , C01B33/02 , C01B33/027 , H01M10/0525 , H01M4/36 , H01M4/38 , H01M4/587 , B82Y40/00 , B82Y30/00 , H01M4/6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金属掺杂多孔碳、硅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将碳基前驱体、造孔剂与氨基锂添加到有机溶剂中分散,干燥,固化,得多孔碳前驱体;通入碱性气体,高温处理得锂掺杂多孔碳;转移到管式炉中,排出管内空气,进行纳米硅沉积,通过沉积法在表面沉积固态电解质薄膜,得硅碳复合材料。本发明通过在多孔碳中掺杂锂,提升电子导电率,提高首效;对氨基树脂改性,提升材料的稳定性和电子导电率,改善循环性能;掺杂造孔剂,提升材料孔的均一性和提升孔径的尺寸,降低硅的膨胀。通过沉积法,在最外层沉积固态电解质,避免内核纳米硅与空气接触发生副反应,具有厚度较薄,致密度高等特点,提升首次库伦效率及其高温存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742332A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411862255.9
申请日:2024-12-17
Applicant: 路华电子科技(汕尾)有限公司
IPC: H01M4/36 , H01M4/587 , H01M4/04 , H01M4/38 , H01M4/62 , H01M10/0525 , C01B33/027 , C01B32/324 , C01B32/342 , C01B32/3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电导率复合石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石墨负极材料领域,所述高电导率复合石墨负极材料是首先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将硅沉积在石墨表面;再经氨基和酰氯的反应将多孔碳紧密包覆在硅包覆石墨产物表面,得到多孔碳/硅包覆石墨产物;再将通过化学蚀刻法制得的MXene纳米片包覆在多孔碳/硅包覆石墨产物表面,而后经含氟硅烷偶联剂处理,将氟引入MXene上,最后经煅烧得到的。所述高电导率复合石墨负极材料表现出优异的电导率、容量、循环稳定性,值得推广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725523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835603.3
申请日:2024-12-12
Applicant: 上海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
IPC: H01M4/587 , H01M4/36 , H01M4/38 , H01M4/04 , H01M4/62 , H01M10/052 , C01B32/05 , C01B33/0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碳、硅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该多孔碳的孔结构包括介孔和微孔;孔结构中,介孔的孔容占比为3‑20%、微孔的孔容占比为80‑97%;介孔的吸脱附等温线为H1型回滞环、H2型回滞环和H3型回滞环中的一种或多种;孔结构中填充碳颗粒,所述碳颗粒为球形碳颗粒或梭形碳颗粒。本发明通过调控多孔碳的孔结构,显著提升了硅碳负极的性能,实现了高强度和低膨胀的双重优势。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在成本、时间和安全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9683602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853668.0
申请日:2024-12-13
Applicant: 上海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
IPC: C01B32/05 , H01M4/36 , H01M4/38 , H01M4/40 , H01M4/48 , H01M4/587 , H01M4/62 , H01M4/133 , H01M4/134 , H01M10/0525 , B82Y30/00 , B82Y40/00 , C01B33/029 , C01B33/027 , C23C16/44 , C23C16/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所述硅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多孔碳进行第一气相沉积,得到硅碳材料前驱体;其中,所述第一气相沉积为硅锂共沉积,第一沉积气体包括硅源气体和锂源气体,所述硅源气体和所述锂源气体同时通入;S2、对所述硅碳材料前驱体进行第二气相沉积,得所述硅碳材料;其中,所述第二气相沉积为碳沉积,第二沉积气体包括碳源气体。所得硅碳材料中锂元素的含量较高,且可以大幅降低硅的膨胀,该硅碳材料作为负极材料应用于锂离子电池时,所得锂离子电池具有优异的容量性能还能兼顾优异的循环性能、倍率性能和首效。
-
公开(公告)号:CN119660706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506675.3
申请日:2024-10-25
Applicant: 甬江实验室
IPC: C01B32/05 , C01B33/027 , C01B33/029 , C01B33/03 , B82Y30/00 , B82Y40/00 , H01M4/62 , H01M10/0525 , H01M4/134 , H01M4/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富sp2多孔碳及其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多孔碳基材与添加剂混合,在密封加热条件下形成的超临界环境中进行反应,制得富sp2多孔碳,其中,所述添加剂选自水、干冰、氮气、氧化二氮、乙烯或者三氟甲烷中的至少一种,且所述添加剂与所述多孔碳基材的质量比为10:1‑1:10。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多孔碳中sp2碳的比例,提高了多孔碳的柔韧性,作为硅碳负极材料的基材有利于提升电化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252894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373184.6
申请日:2024-09-27
Applicant: 上海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62 , H01M10/052 , B82Y40/00 , B82Y30/00 , C01B32/336 , C01B32/354 , C01B33/029 , C01B33/03 , C01B33/027 , C01G2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硅负极材料、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锂源化合物、镧源化合物和钛源化合物进行混合反应,得混合反应物;将所述混合反应物与碳源化合物混合进行分散乳化,得元素掺杂微球;S2、先将S1中所述元素掺杂微球进行碳化,得碳化物,再进行活化,得多孔碳材料;S3、将S2中所述多孔碳材料进行硅沉积,得硅沉积多孔碳,再将所述硅沉积多孔碳进行碳沉积,得碳硅负极材料。本发明的碳硅负极材料锂离子传输速率高,改善了硅电子导电率差的问题,可有效提高电池电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693272B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174917.3
申请日:2024-08-26
Applicant: 宁波广科新材料有限公司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62 , H01M10/0525 , C01B32/05 , C01B33/027 , B82Y30/00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池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碳纳米管增强的碳包覆多孔硅/合金复合材料及制备,制备方法包括:将纳米镁硅合金粉热氮化,再真空高温分解,得纳米多孔硅粉;将其分散在柠檬酸水溶液,将纳米硅合金粉、表面活性剂和氢氧化钠分散在水溶液,两者溶液混合搅拌均匀,干燥,得前驱体;在软化沥青中加入前驱体,搅拌均匀,再通过辊压机压延成薄片,冷却后,破碎,然后进行高温碳化,经球磨,过筛;最后进行化学气相沉积。得到的碳纳米管增强的碳包覆多孔硅/合金复合材料中,碳包覆的纳米多孔硅与纳米硅合金之间以碳纳米管连接,并均匀分散在碳包覆的外壳中;其作为负极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176558A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411229757.8
申请日:2024-09-03
Applicant: 贵州晖阳科技创新研究有限公司
IPC: C01B33/03 , H01M4/36 , H01M4/38 , H01M4/62 , B82Y30/00 , B82Y40/00 , C01B32/336 , C01B32/354 , C01B33/029 , C01B33/0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膨胀球形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羧基树脂、金属盐水溶液添加到氨水中,通过水热反应、碳化、活化制备出金属掺杂多孔碳微球;之后通过硅烷裂解法沉积纳米硅,得到金属掺杂硅碳材料;将沥青添加到有机溶剂中配置成溶液,之后添加MOF、金属掺杂硅碳材料分散均匀,喷雾干燥即得。本发明能提升材料的电子导电率、抗压能力、各项同性度、循环性能和动力学性能,降低膨胀。
-
公开(公告)号:CN119008908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202220.2
申请日:2024-08-29
Applicant: 云南坤天新能源有限公司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583 , H01M10/0525 , C23C16/06 , C23C16/26 , C01B33/0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材料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高首次效率锂掺杂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中锂掺杂硅碳复合材料为由内核和外壳组成的核壳结构,内核为锂硅掺杂多孔碳,外壳为杂原子掺杂无定形碳。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硅碳复合材料导电率较差、首次效率偏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919675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958488.2
申请日:2024-07-17
Applicant: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威睿电动汽车技术(宁波)有限公司 , 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62 , H01M4/13 , H01M4/133 , H01M4/134 , H01M10/0525 , C01B32/05 , C01B32/21 , C01B33/027 , C01B33/029 , C01B33/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负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负极复合材料,包括复合颗粒以及包覆所述复合颗粒的碳包覆层,所述复合颗粒包括石墨材料以及包覆所述石墨材料的硬碳骨架,所述硬碳骨架中分布有孔状结构,所述孔状结构中沉积有硅。本发明的负极复合材料有效解决了硅材料高膨胀和极差的循环稳定性问题,还解决了硅材料和石墨掺混分散不均,接触不良以及压实较低等技术问题。该负极复合材料具有高的克容量、优良的离子/电子传输能力以及较高的压实,将其用于锂离子电池时,得到的锂离子电池表现出高的能量密度、良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本发明还提供了负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