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钼酸钐/氧化还原石墨烯电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电化学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19873892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071627.4

    申请日:2025-01-16

    Inventor: 李艳婷 罗海全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钼酸钐/氧化还原石墨烯电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电化学传感器,涉及电催化材料及电化学传感器技术领域,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GO分散于水中进行搅拌,得到GO悬浮液;将Sm(NO3)3·6H2O和Na2MoO4·2H2O分别单独加入水中进行超声溶解,后混合,得到第一混合料;将所述GO悬浮液和所述第一混合料进行搅拌混合,得到第二混合料等步骤。本发明通过水热合成法合成钼酸钐/氧化还原石墨烯电催化材料,并将其修饰玻碳电极以实现首次应用于FZD的电化学检测。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本发明检测方法的优点在于简单高效、绿色环保、响应灵敏、便携,其为致癌残留物的检测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一种七钼酸铵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409230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510013184.3

    申请日:2025-01-0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七钼酸铵制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七钼酸铵的制备方法。本申请是通过使用高效的催化剂来加速钼精矿中钼的溶出,从而提高钼的回收率。本申请中七钼酸铵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将钼精矿粉碎,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钼精矿中的低价态钼被过氧化氢氧化为高价态并溶出,然后进行氨浸、除杂;最后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在七钼酸铵制备过程中所用催化剂为碳氮掺杂的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比表面积较大,富含氧空位,催化活性较高,有利于钼快速氧化、溶出。另外,在上述七钼酸铵制备过程中未使用大量的酸液和氨水,减少了污染。

    一种七钼酸铵的结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370889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957438.9

    申请日:2024-12-30

    Inventor: 陈敏 李柏峰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钼冶金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七钼酸铵的结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取低品位辉钼矿粉碎,球磨后,进行煅烧处理,得到钼焙砂。钼焙砂用氢氧化钠溶液分散,过滤得到浸出液。然后向浸出液中加入复配螯合剂,经过吸附和脱附处理得到钼酸钠溶液,之后调节pH,氨浸后冷却结晶即可得到七钼酸铵。采用本申请制得的复配螯合剂可以提高以低品位辉钼矿为原料制得的七钼酸铵的纯度,且经脱附处理后,分离的沉淀可以重新作为复配螯合剂用于钼酸根的吸附,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

    一种汗液肌酐检测用微流控比色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223946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317697.5

    申请日:2024-09-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汗液肌酐检测用微流控比色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微流控检测芯片技术领域,微流控检测芯片包括微流控通道层、检测层和封装层;检测层装填于微流控通道层上,封装层位于微流控通道层之上;微流控通道层设有进样口区、分流区、爆破阀凹槽、检测区和空白对照区;检测层包括两种检测试剂修饰的纸芯片,一种为Cu2+修饰的纸芯片,另一种为H2MoO5纳米酶和3,3',5,5'‑四甲基联苯胺共同修饰的纸芯片;封装层开设有进样孔,进样孔与微流控通道层的进样口相对应。有益效果:本发明用于肌酐检测的微流控比色检测芯片,使用稳定且制备成本低的H2MoO5纳米酶‑Cu2+催化体系代替成本高、储存困难、且易失活的生物酶催化体系,具有显著提升的稳定性和易储存性。

    一种Bi2MoO6-Mo2C-C/C光电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144996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253341.X

    申请日:2024-09-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Bi2MoO6‑Mo2C‑C/C光电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采用水热电沉积技术,以多孔C/C材料为载体将Bi2MoO6与Mo2C在C/C基底上复合可以形成异质结构,表面疏松多孔,可以有效增加该复合光电催化剂的活性位点数目,从而提高其析氧效率,异质结结构的存在,可以增强两相异质界面的电子相互作用,够改善整体的导电性、吸附能和反应动力学,改善其电子传递,增加活性位点密度,从而有效提高催化性能,稳定性好,适应范围广,可长时间稳定工作;制备的复合光电极材料具有高导电性、吸附能、良好的反应动力学、高稳定性、高适应性和高析氧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