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59091A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510073916.8
申请日:2025-01-17
Applicant: 南通大学
IPC: C07C41/30 , C07C43/225 , C07C17/263 , C07C25/22 , C07C253/30 , C07C255/50 , C07F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茚烷基取代多氟芳烃的合成方法,以2‑碘苯乙烯化合物、7‑氧杂降冰片二烯和多氟芳烃为原料,在钯催化剂、配体、碱和添加剂的共同作用,在有机溶剂中发生反应,反应结束后经后处理得到茚烷基取代多氟芳烃化合物;反应式如下:#imgabs0#式中,R1选自氢原子、烷基、烷氧基、芳基、卤素的一种;R2选自氢原子、烷基、烷氧基、酯基、酰基、氰基的一种;R为烷基;n为多氟芳烃中的氟原子个数。本发明以易制备的2‑碘苯乙烯化合物和商业化的7‑氧杂降冰片二烯和多氟芳烃为原料,通过一锅法构建一个茚环和三根碳碳键,实现茚烷基取代多氟芳烃骨架的快捷构建。该反应具有操作简单,原料易得、底物适用性广和目标产物易分离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822916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510019811.4
申请日:2025-01-0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C07C17/263 , C07C22/08 , C07C29/42 , C07C33/28 , C07C67/293 , C07C69/157 , C07C41/30 , C07C43/225 , C07F7/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有机化学合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手性α‑芳基炔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该化合物具有如下所示的结构:#imgabs0#其中,R1为H、Cl或MeO,R2为H、F、Cl、CF3、CO2Me、Ac或Bpin,Alkyl为烷基或带有官能团的烷基取代基。本发明提供的手性α‑芳基炔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简单、原料来源广泛、反应条件温和、产物容易分离提纯。
-
公开(公告)号:CN119751203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924260.8
申请日:2024-12-25
Applicant: 江苏广域化学有限公司
IPC: C07C17/263 , C07C25/22 , C09K19/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取代基萘环类液晶单体的合成方法,包含:以6‑氯‑2‑氟萘及丙基苯硼酸为原料,碱性条件下,加入催化剂配体DHPP及催化剂,进行偶联反应,得到2‑氟‑6丙基苯基萘,所述催化剂为钯系催化剂或镍系催化剂。本发明以4‑(2'‑硝基‑1'2'‑二溴)乙基氯苯为原料,制备2‑氟‑6丙基苯基萘,方法操作简便,工艺条件温和,原料廉价易得,克服了现有方法中2,6‑位取代萘原料的供应和纯度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872825B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111135110.5
申请日:2021-09-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IPC: C07C2/86 , C07C17/263 , C07C41/30 , C07C45/72 , C07C67/343 , C07C253/30 , C07D209/08 , C07D211/18 , C07D213/127 , C07D213/16 , C07D215/12 , C07D235/06 , C07D307/36 , C07D307/79 , C07D333/08 , C07F5/02 , C07C15/44 , C07C13/28 , C07C15/50 , C07C25/24 , C07C43/215 , C07C255/50 , C07C69/76 , C07C22/08 , C07C15/58 , C07C15/60 , C07C15/62 , C07B37/00 , C07C11/12 , C07C69/738 , C07C49/84 , C07F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金卡宾催化剂室温条件下1,3‑二取代联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即通过末端炔、醛和胺,在金催化剂和分子筛的作用下,在有机溶剂中反应,室温条件下一步合成1,3‑二取代联烯类化合物。本发明方法操作简单,原料和试剂易得,反应条件温和,底物普适性广,官能团兼容性好,产率高(36‑93%),可放大(11g),实用性强。本发明得到的1,3‑二取代联烯类化合物可以作为重要的中间体用于构筑δ‑己内酯、反式烯丙醇、其他联烯衍生的化合物,和天然产物分子等。
-
公开(公告)号:CN119569518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311144651.3
申请日:2023-09-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IPC: C07B37/00 , C07B53/00 , C07C2/86 , C07C15/14 , C07C15/24 , C07C13/48 , C07C13/32 , C07C13/28 , C07C15/12 , C07C41/30 , C07C43/205 , C07C43/225 , C07C17/263 , C07C25/18 , C07C67/343 , C07C69/76 , C07C209/68 , C07C211/48 , C07D295/03 , C07D307/79 , C07D307/91 , C07D317/50 , C07F7/18 , C07C319/20 , C07C321/28 , C07F7/08 , C07F5/02 , C07F7/30 , C07D317/22 , C07D307/36 , C07D209/08 , C07D209/86 , C07D333/08 , C07D207/323 , C07D265/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新的非活化烯烃碳官能团化的方法,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得到气体烯烃及非活化烯烃的碳官能团化产物,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气体保护下,在镍催化剂、氮杂环卡宾配体的作用下,式I化合物、式II化合物和式III化合物在有机溶剂中进行反应,从而得到A化合物。本发明的方法具有收率高、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手性控制能力强且底物适用性广的优势,具有较高的学术和应用价值。#imgabs0#
-
公开(公告)号:CN119462327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821216.4
申请日:2024-12-11
Applicant: 棓诺(苏州)新材料有限公司
IPC: C07C17/263 , C07C17/383 , C07C17/38 , C07C17/389 , C07C25/18 , C07F3/02 , C07C17/00 , C07C25/02 , C07F5/02 , C07C209/74 , C07C209/84 , C07C211/5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有机化学合成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2‑溴‑5‑环己基‑1,3‑二甲基苯的合成方法。2‑溴‑5‑环己基‑1,3‑二甲基苯的合成方法,以2,6‑二甲基苯胺为原料,经过卤化,再经亚硝化作用、碳正离子重排,高收率获得2‑溴‑5‑碘‑1,3‑二甲基苯,再经过与环己基金属卤化物偶联制备的目标产物2‑溴‑5‑环己基‑1,3‑二甲基苯具有78%的收率,98.9%的纯度,填补了2‑溴‑5‑环己基‑1,3‑二甲基苯合成工艺的空白。
-
公开(公告)号:CN119143694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283822.5
申请日:2024-09-13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C07D277/68 , C07C17/263 , C07C22/0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全氟叔丁基化试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全氟叔丁基化试剂具有如式1所示的结构。该试剂,可以实现有机底物的可控全氟叔丁基化反应,从而温和高效地制备一系列新型全氟叔丁基化合物。#imgabs0#
-
公开(公告)号:CN118994210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064048.9
申请日:2020-12-17
Applicant: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国立大学法人大阪大学
IPC: C07F3/06 , C07C17/263 , C07C21/20 , C07C21/19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通过在0价碱金属的存在下,使通式(2)所示的卤代烯烃化合物与通式(3)所示的卤化锌化合物反应,能够以良好的收率得到含氟(环)烯基卤化锌化合物:#imgabs0#通式(2)中,R1、R2和R3与前述相同;X2表示卤素原子;波浪线所示的单键表示:相对于其所键合的双键的立体构型为E构型或Z构型、或它们的任意比例的混合物,ZnX1 (3)通式(3)中,X1与前述相同。
-
公开(公告)号:CN118851865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051863.1
申请日:2024-08-01
Applicant: 河北八亿时空药业有限公司
IPC: C07C17/263 , C07C17/38 , C07C17/392 , C07C25/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聚对二氯甲苯合成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聚对二氯甲苯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以3‑氯‑4‑甲基氯苄为原料,与三甲胺反应得到氯代对甲基苄基三甲基氯化铵;S2、氯代对甲基苄基三甲基氯化铵在碱性溶液和催化剂作用下,进行Hofmann消除反应,得到聚对二氯甲苯粗品;S3、将聚对二氯甲苯粗品经过滤、析晶、分离、干燥得到聚对二氯甲苯;析晶溶剂为甲苯和/或丙二醇苯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聚对二氯甲苯合成收率和纯度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851844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885600.4
申请日:2024-07-02
Applicant: 河南大学
IPC: C07B37/00 , C07C1/32 , C07C15/50 , C07C13/70 , C07C13/28 , C07C15/44 , C07C17/263 , C07C22/04 , C07C22/08 , C07C25/24 , C07C41/30 , C07C43/285 , B01J31/22 , C07D319/18 , C07D207/323 , C07D231/12 , C07D333/76 , C07F7/18 , C07C269/06 , C07C271/22 , C07F7/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4‑芳基‑1‑丁烯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式II所示的芳基硼酸类化合物加入反应管,再依次加入二价镍催化剂、碱、二酮类配体、式I所示的高烯丙基醇类化合物以及有机溶剂,密封反应管,加热反应得到式III所示的4‑芳基‑1‑丁烯类化合物。本发明采用二价镍催化芳基硼酸与高烯丙基醇偶联合成烯烃,不产生多余金属废弃物,符合了绿色化学理念;同一底物合成过程中加入二酮类配体,容易与二价镍催化剂形成二价镍络合物,相比其他类型配体,更易得到高产率的目标产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