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003445B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310058778.7
申请日:2023-01-17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C07F3/06 , C07C53/126 , C07C51/41 , C07C67/347 , C07C69/75 , C07C69/757 , C07C69/65 , C07C69/734 , C07D333/24 , C07D317/72 , C07D319/06 , C07D295/185 , C07B3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类烷基锌试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合成有机化学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烷基锌试剂的结构通式:R‑znOPiv·Mg(OPiv)Br,其中,R选自链状烷基,环状烷基或取代烷基。本发明通过锂盐催化或者碘单质催化,完成格式试剂的制备,再通过转金属化和无机盐活化策略完成锌试剂的制备进而合成烷基取代的烷基二氟试剂,上述烷基取代的烷基二氟试剂的结构通式:#imgabs0#其中,R1选自酯基、烷基、炔基、酰胺、苯并恶唑、磷酸二乙酯或全氟取代烷基;R选自链状烷基、环状烷基或含取代烷基;R2,R3独立选自有取代的烷基;R4选自酯基。所述烷基锌试剂应用于烯烃的双官能团反应中,以及烷基取代的烷基二氟试剂在点击化学反应中得到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702041B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180040285.X
申请日:2021-03-26
Applicant: V.马内菲尔斯
Abstract: 本文描述的是可用于在不使用一氧化碳气体的情况下从烯烃底物生产醛的加氢甲酰化催化剂体系以及方法。加氢甲酰化催化剂体系包括:加氢甲酰化催化剂络合物,其包括与基于膦的配体络合的第9族金属;包括甲酸和酸酐化合物的合成气替代物,其原位形成一氧化碳;以及氢,其可源自合成气替代物或者不源自合成气替代物。该方法涉及在加氢甲酰化催化剂络合物的存在下使烯烃底物与合成气替代物反应,其中合成气替代物原位形成一氧化碳以及任选地氢,然后从反应混合物分离醛化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19528731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671587.9
申请日:2024-11-21
Applicant: 兰州大学
IPC: C07C67/347 , C07C69/76 , C07C69/94 , C07C2/38 , C07C15/50 , C07D213/16 , C07D307/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1,2‑联烯基酮的合成方法,公开了以烯炔,1,4‑二氢吡啶和苯甲酰氟作为底物,2,4,5,6‑四(二苯胺基)‑间苯二腈作为光催化剂,5,6,7,8‑四氢‑3‑(2,6‑二异丙基苯基)‑4H‑环庚噻唑高氯酸盐作为氮杂环卡宾,碳酸铯作为碱,乙腈作为溶剂,在可见光12W 460nm LED蓝光下,室温反应4小时得到联烯酮。反应条件温和,具有良好的官能团耐受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409573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541153.7
申请日:2024-10-31
Applicant: 顺毅宜昌化工有限公司 , 顺毅南通化工有限公司
IPC: C07C67/347 , C07C69/63 , B01J3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3‑二甲基‑4,6,6‑三氯‑7,7,7‑三氟庚酸酯的合成方法。以贲亭酸甲酯和三氟三氯乙烷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经加成反应得到3,3‑二甲基‑4,6,6‑三氯‑7,7,7‑三氟庚酸酯。其通过如下步骤制备得到,(1)催化剂制备;(2)预混;(3)引发反应;(4)反应;(5)回收;(6)分层洗涤;(7)脱水。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反应分阶段进行,先制备性质稳定且具有流动性的催化剂;再加入相对过量的催化剂在低温下引发反应;待反应引发后再双滴加剩余催化剂和反应原料。从而避免一锅法加入后催化剂合成效率低、加成反应引发后升温过快导致催化剂失活率高、进而导致反应时间过长、反应收率低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894247B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111161053.8
申请日:2021-09-30
Applicant: 迈克斯(如东)化工有限公司
IPC: C07C201/12 , C07C205/45 , C07C45/51 , C07C49/233 , C07C67/343 , C07C69/732 , C07C51/363 , C07C59/56 , C07C67/347 , C07C205/56 , C07C51/367 , C07C253/30 , C07C255/36 , C07C231/12 , C07C235/34 , C07D213/50 , C07D213/5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1,3‑二取代‑2‑丙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中间体,该方法包括:化合物II与化合物III与重氮化试剂在催化剂1作用下反应得到化合物IV,化合物IV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得到化合物I。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原料廉价易得、反应条件温和、绿色环保、安全性高。本发明反应式如下:#imgabs0#
-
公开(公告)号:CN119219467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310787322.4
申请日:2023-06-30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C07C23/18 , C07C17/275 , C07C41/30 , C07C43/225 , C07C67/347 , C07C69/76 , C07C25/22 , C07C45/69 , C07C49/577 , C07C47/47 , C07C69/757 , C07C253/30 , C07C255/47 , C07C231/12 , C07C235/40 , C07C51/367 , C07C62/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有机合成的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苯并二氟环己烷桥环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其分子结构式如G所示:#imgabs0#其中,R1,R2,R3,R4,R5分别为氢原子,烷基,芳基,烷氧基,酯基,醛基,氰基,卤素中的任意一种且不同时为氢原子,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发明的苯并二氟环己烷桥环化合物是一类新颖的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有机中间体,可用于多种药物的合成,应用前景广泛。此外,还可以对复杂生物活性分子及药物分子进行后期修饰。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实现了萘A和二氟烯烃B的4+2环化反应。为合成苯并二氟环己烷桥环化合物提供一种简单、高效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6162042B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111401186.8
申请日:2021-11-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C07C253/30 , C07C255/04 , C07C67/347 , C07C69/44 , B01J27/04 , B01J31/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己二酸二甲酯和己二腈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丙烯酸甲酯或丙烯腈作为原料,在含有供氢试剂、金属钴盐、吡啶类配体的乙腈溶剂中,使用CdS作为半导体光催化剂,惰性气氛中采用可见光实现己二酸二甲酯或己二腈的制备。反应后的体系可再加入丙烯酸甲酯和丙烯腈原料继续反应,己二酸二甲酯和己二腈可通过蒸馏分离。己二酸二甲酯和己二腈的选择性大于99%,产率大于91%。该催化剂催化活性高、价格低廉、寿命长且易于制备,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908799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943704.6
申请日:2024-07-1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C07B61/00 , C07C253/30 , C07C255/04 , C07C67/347 , C07C69/44 , C07C51/353 , C07C55/14 , C07C45/69 , C07C49/12 , C07C231/12 , C07C233/05 , C07D307/6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己二腈、己二酸酯及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具体地,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式(Ⅰ)、式(Ⅱ)、或式(III)所示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在铱催化剂、还原剂和水存在的条件下,分别使式(IV)、式(V)或式(VI)所示化合物进行光催化反应,得到式(Ⅰ)、式(Ⅱ)、或式(III)所示化合物,R为羟基、氨基、烷氧基、‑O‑芳基、‑O‑杂芳基、烷基、芳基或杂芳基。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合成产率高、产品易于纯化等特点。#imgabs0#
-
公开(公告)号:CN118084664B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511513.2
申请日:2024-04-26
Applicant: 吉林凯莱英医药化学有限公司 , 天津凯莱英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PC: C07C67/307 , C07C69/63 , C07C67/31 , C07C69/675 , C07C67/347 , C07C69/7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6,8‑二氯辛酸乙酯的生产方法。该生产方法包括:将己二酸、乙醇、己二酸双乙酯、第一催化剂和带水剂连续通入第一连续反应器中进行酯化反应,得到己二酸单乙酯;将己二酸单乙酯、第一氯化剂和第二催化剂连续通入第二连续反应器中进行第一氯代反应,得到第二产物体系,将其与第三溶剂和第三催化剂连续混合,得到连续络合体系;将其和乙烯气体通入连续气液反应器进行连续加成反应,得到8‑氯‑6‑氧代辛酸乙酯溶液;将上述产物、相转移催化剂和还原剂溶液通入第四连续反应器中进行连续还原反应,得到还原产物;将还原产物、第二氯化剂、第五溶剂和第五催化剂通入第五连续反应器中,进行第二氯代反应,经处理得到目标产物。
-
公开(公告)号:CN118085322B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494008.1
申请日:2024-04-24
Applicant: 内蒙古大学
IPC: C08G83/00 , B01J31/22 , C07C67/347 , C07C69/73 , C07C69/734 , C07D311/04 , C07C269/06 , C07C271/22 , C07C69/616 , C07J9/00 , C07J1/00 , C07B37/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及催化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组成化学式如下:[Cu3(5,5'‑dsdibdc)1.5(H2O)2DMA]。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是由5‑巯基间苯二甲酸、Cu(NO3)2·3H2O和DMA‑乙醇混合溶液进行回流反应得到。本发明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能够作为非均相催化剂有效地催化合成1,1‑二芳基类化合物,解决了均相铜催化剂在反应中容易失活、容易与底物结合产生复杂且不可分离的物种和目标产物分离与纯化困难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