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020568B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111249869.6
申请日:2021-10-2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IPC: B01J31/22 , C07D317/3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环状碳酸酯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环加成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及一种CO2与环氧化物环加成制备环状碳酸酯的方法,该催化剂含有:纳米笼材料CS、活性中心M(Salen)X1X2和共活性中心ZR*4Y;其中,活性中心M(Salen)X1X2中,M为金属离子,Salen为Shiff碱类衍生物,X1、X2为轴阴离子;根据M金属的价态,可选地含有X1和/或X2;共活性中心ZR*4Y中,Z为氮和/或磷,R*为脂肪族或芳香族碳链,Y为卤素阴离子;所述纳米笼材料CS为具有纳米笼结构的含积碳的介孔二氧化硅基材料。本发明催化剂包括含纳米笼结构的基体材料和限域于所述纳米笼中的活性中心M(Salen)X1X2和共活性中心ZR*4Y,对环加成反应具有高活性和良好的循环使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819374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510098116.1
申请日:2025-01-22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B01J31/22 , B01J37/10 , C07D317/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正电性框架包裹阴离子客体的离子型MOFs催化剂及其应用,属于复合材料合成技术领域。本发明是通过水热法制备MOFs载体sUiO‑66‑NH2,并通过“后合成修饰”引入三乙烯二胺和溴离子,制得所述正电性框架包裹阴离子客体的离子型MOFs催化剂。本发明通过sUiO‑66‑NH2固载离子液体,使其同时具有CO2吸附与活化能力,并能使环氧化物开环,因此可作为一种多功能的非均相催化剂,应用于催化环氧化物‑CO2环加成反应制备环状碳酸酯,且反应体系中不需要额外添加助催化剂和溶剂。
-
公开(公告)号:CN119798114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001259.6
申请日:2025-01-02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盘锦产业技术研究院 , 大连理工大学
IPC: C07C251/20 , C07C249/02 , B01J31/02 , C07D317/3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芳环的有机亚胺盐化合物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及催化二氧化碳制备环状碳酸酯的方法。所述含芳环的有机亚胺盐化合物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容器中加入有机亚胺盐类染料、卤盐和溶剂,搅拌反应结束后,冰水浴中冷却,抽滤、烘干得到改性的含芳环的有机亚胺盐染料催化剂。本发明还公开了采用含芳环的有机亚胺盐化合物催化剂催化二氧化碳制备环状碳酸酯的方法。本发明含芳环的有机亚胺盐化合物催化剂能显著提高二氧化碳制备环状碳酸酯的产率,反应条件温和、不需要金属和溶剂,同时催化剂经过纳滤过程,可回收循环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751907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926138.4
申请日:2024-12-25
Applicant: 杭州医学院
IPC: C08G83/00 , B01J31/22 , C07D317/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离子液体的金属有机框架的制备方法、产品和在二氧化碳环加成反应中的应用,制备方法包括:(S1)以包括短链咪唑和短链醛类为原料,在酸性条件下进行季胺化反应,制备得到双咪唑型离子液体;(S2)将步骤(S1)制备的双咪唑型离子液体、金属溴化物与溶剂混合,室温混合一段时间后得到基于离子液体的金属有机框架。本发明公开的制备方法,工艺条件温和、时间短,将制备得到的产物用于催化CO2环加成反应,具有高催化活性,可在常压下(CO2压力为0.1MPa)、温和条件下实现底物的高转化。
-
公开(公告)号:CN119751406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841969.1
申请日:2024-12-13
Applicant: 先导薄膜材料(江苏)有限公司
IPC: C07D317/36 , B01J23/7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催化甘油和二氧化碳合成碳酸甘油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Cu‑Mg‑Al催化剂、甘油、四氢呋喃和溶剂加入到反应器中,密闭反应器后,依次用N2、CO2置换反应器内的空气,置换完后,向反应器中通入CO2进行加压,然后加热至反应温度进行反应,得到碳酸甘油酯;其中:Cu‑Mg‑Al催化剂的化学式为CuaMgbAlcOm,m=a+b+1.5c,a:b:c=(0.5~1.5):(0.5~1.5):(0.5~1.5)。本发明的方法中采用Cu‑Mg‑Al三元氧化物作为催化剂,三种氧化物的结合,能为甘油和CO2提供有效的催化活性位点,这些活性位点能够降低甘油转化为碳酸甘油酯所需的活化能,从而加速反应进程,提高甘油的转化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746764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694149.4
申请日:2024-11-25
Applicant: 重庆建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IPC: B01J19/18 , B01J19/00 , C07D317/3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尿素法制备环状碳酸脂装置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尿素法制备环状碳酸脂的卧式连续反应器,解决目前制备环状碳酸脂过程中,采用多个釜式反应器通过管道相连接的反应设备容易导致副反应增加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卧式连续反应器包括:卧式反应釜,包括多个相连通且沿水平方向依次设置的子反应釜,子反应釜底部呈弧形,卧式反应釜设有加热夹套和冷却盘管,卧式反应釜顶部设有多个气相管;搅拌组件,设有多个靠近子反应釜的釜底的弧形搅拌浆,弧形搅拌浆的弧度与子反应釜底部弧度一致;第一氮气鼓气组件,包括多个沿卧式反应釜周向间隔设置的氮气鼓气管。本发明可以减少管道设置,减少副反应的产生,增加氨气排出率,提高收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638910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311199674.4
申请日:2023-09-18
Applicant: 天津理工大学
IPC: C08F283/00 , C08F226/06 , B01J31/02 , B01J31/06 , C07D317/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功能化离子液体修饰的亚胺基三嗪COF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采用原位聚合法,将含氢键供体、亲核基团等的功能化聚离子液体(PILs)嫁接到结构稳定的二维亚胺基三嗪COF材料。该材料在环氧氯丙烷与二氧化碳的环加成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环氧氯丙烷转化率可以达到94%以上,选择性可以达到99%以上。同时,新型三嗪COF复合材料对该类环加成反应表现出了良好的普适性。本发明将助催化剂一聚离子液体嫁接到COF材料上,实现无助催化剂且温和条件下CO2的高效催化转化,具有显著的应用前景并符合绿色发展的理念。
-
公开(公告)号:CN116474838B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210045625.4
申请日:2022-01-1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B01J31/26 , B01J31/06 , B01J31/02 , B01J27/06 , C07D317/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制备碳酸丙烯酯的低氯催化剂。本发明的用于制备碳酸丙烯酯的低氯催化剂,以质量计化学组成如下:氮含量为3.6~10.9%,氧含量为12.1~14.4%,溴含量为6.1~9.0%,氯含量为0.1~0.4%,钐含量为12.2~17.2%,Si含量为2.3~2.7%,余量为碳和氢。本发明催化剂具有高活性和低成本的特点,催化剂具有显著的稳定性,活性组分在反应中不易流失;同时催化剂氯含量较低,对设备的腐蚀小,碳酸丙烯酯产品品质好。
-
公开(公告)号:CN119431808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310978292.5
申请日:2023-08-04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IPC: C08G83/00 , B01J31/22 , C07D317/3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含氮配体改进的UiO‑66合成过程,通过溶剂热法合成具有高比表面积、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具体制备过程是将4‑氨甲基苯甲酸(4‑(Aminomethyl)benzoic acid,AMBA)与对苯二甲酸(1,4‑dicarboxybenzene,H2BDC)和四氯化锆(ZrCl4)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转移到晶化釜中合成,得到不同含量氮改性的UiO‑66,记为UiO‑66‑AMBAX。本发明将不同含量氮改性的UiO‑66的催化剂用于CO2环加成反应,该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转化率和选择性,且反应条件温和。
-
公开(公告)号:CN119297401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340529.8
申请日:2024-09-25
Applicant: 浙江锂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10/0567 , H01M10/0525 , H01M4/133 , H01M4/36 , H01M4/38 , H01M4/587 , C07D317/42 , C07D317/36 , C07D317/72 , C07D317/4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化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锂离子电池和包括其的电子设备。本发明一方面利用硅负极体系打孔以提升锂离子传输路径,另一方面在电解质中使用式Ⅰ所示的添加剂,式Ⅰ所示的添加剂生成的SEI膜更薄,阻抗更小;二者联合使用,可有效抑制因打孔导致的比表面积增加带来的副反应,从而在兼顾其他性能的基础上提升快充性能;#imgabs0#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