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725091B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211502810.8
申请日:2022-11-28
Applicant: 中国药科大学
IPC: C08J3/075 , C08J3/24 , C08L69/00 , C08L5/08 , C08B37/08 , C08G64/42 , A61K9/06 , A61K41/00 , A61K47/61 , A61P31/04 , A61P35/00 , A61K31/76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响应性控释一氧化氮光热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水凝胶是由聚碳酸酯类大分子一氧化氮供体(PNTC)和花菁类光敏剂修饰的壳聚糖(CI)通过席夫碱交联反应制备而成。本发明的可注射自愈合多功能水凝胶通过光敏剂的光热效应,响应性控制NO释放,协同清除致病性耐药细菌生物膜、杀伤肿瘤细胞、改善免疫微环境。该水凝胶制备方法简单,生物相容性好,性能优异,具有良好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535633B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310482086.5
申请日:2023-04-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IPC: C08G64/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磷化聚丙撑碳酸酯共聚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磷酸化后的聚丙撑碳酸酯热稳定性有很大的提升;磷酸化反应可以应用于聚丙撑碳酸酯的衍生产物;磷酸化反应产物具有一定的阻燃能力,本发明利用磷酸根将PPC进行了修饰,将磷酸根基团修饰到了PPC主链上,经过TGA和红外测试对PPC进行测试发现磷酸根基团对PPC进行了封端,同时对CPPC进行同样反应发现CPPC在发生封端反应的同时链上的氯原子也与磷酸根进行了反应,进而改善了PPC的性质,增强了PPC的热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221924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311434810.3
申请日:2023-10-30
Applicant: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逯茗佳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类玻璃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类玻璃高分子材料包括多个第一重复单元和多个第二重复单元,所述第一重复单元的结构为#imgabs0#所述R0选自亚烷基、亚烯基、亚炔基、亚芳基、亚芳基烷基、亚杂芳基、亚杂芳基烷基和亚脂环基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重复单元包括#imgabs1#和#imgabs2#中的至少一个。该类玻璃高分子材料的机械性能优异,生物可降解性佳,可减小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有利于类玻璃高分子材料的广泛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121901B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211554319.X
申请日:2022-12-06
Applicant: 东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温度响应的AIE荧光传感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温度传感检测中的应用。本发明的荧光传感纤维通过熔融纺丝制备而成,为一种接枝有四苯基乙烯衍生物的聚合物荧光纤维,所述聚合物为具有共轭给体‑受体结构的温敏性聚合物,所述四苯基乙烯衍生物与聚合物之间为共价连接。该荧光传感纤维可作为温度传感器检测阵列多点温度,可植入隔热材料内部检测其内部1D线性温度分布及检测液体环境中的2D温度分布,检测简便、准确、易读,在紫外无接触控制下使用,避免了对外部电路或多个复杂纳米制造步骤的依赖,可应用于多种领域的温度测量。且聚合物基体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避免了环境污染问题,该荧光传感纤维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7327265B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311493152.5
申请日:2023-11-09
Applicant: 上海芮澜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降低聚碳酸酯分散度的聚碳酸酯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方法包括钠盐制备、低聚反应、缩聚反应、洗涤、有机相捕获,特点在于将聚碳酸酯生产工艺废水中分离的通常作为废弃物的含有酚羟基端基的聚碳酸酯低聚物回用至缩聚步骤中,从而得到分散度降低的聚碳酸酯,并且所述聚碳酸酯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热、耐黄变性能。同时,上述回用过程提高于物料利用率,省略了额外的后处理步骤,降低了成本,提升了工艺的经济性和环保性。本发明的方法适合用在不同聚碳酸酯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以降低其本身固有的分散度限制,能够针对不同聚碳酸酯产品,在其他性能不劣化的情况下改善其分散度和机械性能,适用范围广,经济效益高。
-
公开(公告)号:CN117700711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791364.1
申请日:2023-12-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聚苯胺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聚苯胺分散的磷酸酯类掺杂剂、其制备方法和聚苯胺水分散液,所述的磷酸酯类掺杂剂具有式I结构;其中,z、m、n均为聚合度,m+n选自1‑10之间的整数。本发明主要利用酯键和醚键的引入,成功调控掺杂剂的亲水性,用于聚苯胺分散能够实现水性聚苯胺亲水性的下降,有利于聚苯胺的水加工和耐水性提升。此外,本发明利用亲水的聚乙二醇单甲醚引发二氧化碳、环氧丙烷聚合制备掺杂剂前体,并通过简单的磷酸化反应得到了所述的磷酸酯类掺杂剂,其制备方法简便易行。#imgabs0#
-
公开(公告)号:CN117476937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377686.1
申请日:2023-10-24
Applicant: 中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干式电极用聚碳酸亚丙酯邻苯二甲酸酯粘结剂。本发明首次发现PPC‑P或具有交联结构的PPC‑P可以作为干式电极的粘结剂,PPC‑P具有很强的耐溶剂能力,也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PPC‑P中丰富的极性碳酸酯基团便于锂离子迁移,因而有较高的离子电导率。同时丰富的极性基团使得PPC‑P具有良好的粘结性。在干式电极中使用PPC‑P粘结剂,可有效降低电池内阻,提高极片的循环稳定性,实现了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大幅度改善。本发明使用无溶剂法制备干式电极,无需溶剂去除工艺,制备过程中也不需要添加加工助剂,可以降低锂离子电池制造能耗和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缩短加工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17301405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0829445.X
申请日:2023-07-07
Applicant: 镇江利德尔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透明树脂的加工工艺,涉及格栅树脂技术领域。准备自制树脂混合料;在自制树脂混合料中添加适当的添加剂;将高透明度树脂颗粒置于干燥器中进行预处理,去除水分和杂质;将预处理后的树脂颗粒放入注塑机的料斗中,通过加热和融化将其变为熔融状态;选择适用于所需格栅树脂产品的模具,并确保模具具有良好的光学表面质量;将熔融的自制树脂混合料注入格栅成型模具凹槽中,施加适当的压力和温度,使自制树脂混合料充分填充模具腔体,形成产品;冷却模具,使树脂迅速固化;打开模具,取出成型的高透明模塑格栅树脂产品;对成型产品进行后处理,即去除毛刺、修整边缘和抛光。本发明制得产品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透光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333663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211253909.9
申请日:2022-10-13
Applicant: 韦尔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9J175/04 , C09J133/00 , C08G18/42 , C08G18/44 , C08G18/48 , C08G18/76 , C08G64/34 , C08G64/4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聚氨酯热熔胶领域,涉及一种二氧化碳基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二氧化碳基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包括以下组分:改性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二元醇30‑125重量份、多元醇聚合物10‑40重量份、多异氰酸酯5‑35重量份、热塑性树脂5‑10重量份和第一催化剂0.1‑2重量份。本发明在传统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的基础上引入具有六元环和氨基侧链的改性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二元醇,这种特殊的结构能够改善聚氨酯热熔胶的粘接性能、耐热湿性和柔韧性,所述聚氨酯热熔胶具有环境友好、绿色环保、成本低廉等优点,有助于实现碳减排,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符合经济和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6218453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200819.1
申请日:2023-03-06
Applicant: 韦尔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9J175/14 , C09J11/04 , C08G18/46 , C08G64/34 , C08G64/42 , C08G18/69 , C08G18/66 , C08G18/36 , C08G18/48 , C08G18/3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聚氨酯胶黏剂领域,涉及一种二氧化碳基阻燃型双组分聚氨酯结构粘接胶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二氧化碳基阻燃型双组分聚氨酯结构粘接胶包括A组分和B组分;所述A组分包括异氰酸酯双封端聚氨酯预聚体和第一阻燃剂以及任选的第一助剂,所述异氰酸酯双封端聚氨酯预聚体为将改性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二元醇、蓖麻油多元醇和多异氰酸酯任选在第一催化剂的存在下经亲核加成反应得到;所述B组分包括聚醚多元醇、聚丁二烯多元醇、小分子多元醇、第二阻燃剂以及任选的第二催化剂和第二助剂。本发明提供的二氧化碳基阻燃型双组分聚氨酯结构粘接胶兼具有优异的粘接强度、耐疲劳性能、抗震动性能和阻燃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