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相变材料的成套材料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923451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380066157.1

    申请日:2023-07-27

    Abstract: 本文描述了一种用于生产PCM的成套材料,包括一种或多种添加剂。还描述了一种制备PCM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使用本文中描述的成套材料和潜热储存材料或其前体。特别是,描述了一种用于生产PCM的成套材料,包含一种或多种添加剂。还描述了一种用于生产PCM的成套材料和使用其生产PCM的方法,包括非松散粉末、颗粒和/或薄片。

    一种绿色健康的相变蓄能材料及其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99640A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510082886.7

    申请日:2025-01-20

    Inventor: 林振忠 朱敬禄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绿色健康的相变蓄能材料及其生产方法,所述相变蓄能材料为埃洛石纳米管微胶囊;所述埃洛石纳米管微胶囊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埃洛石纳米管10‑30份、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0.5‑3份、液态石蜡50‑90份、钛酸酯偶联剂修饰铜纳米颗粒5‑9份、纳米氢氧化铝5‑20份、纳米硼酸盐2.5‑10份、相容剂5‑15份;所述十二烷基硫酸钠‑埃洛石纳米管微胶囊还包括十二烷基硫酸钠、甲基丙烯酸甲酯以及引发剂。本申请提供的相变蓄能材料具有高潜热、良好导热、阻燃且防泄漏的优势。

    一种生物炭/碳纳米管/肉豆蔻酸复合相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859509A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510078901.0

    申请日:2025-01-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炭/碳纳米管/肉豆蔻酸复合相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储热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真空浸渍法制备肉生物炭/碳纳米管/豆蔻酸复合相变材料。原始生物炭采用KOH改性提升样品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经改性后KBC3的比表面积达到813.56m2/g,KOH改性生物炭对MA的装载量提升到63%。结果表明,MA样品成功装载到多孔材料中,且结构保持完好。为了进一步提升相变材料的装载率和抗泄露性能,在KBC/MA相变材料中掺杂碳纳米管,当MA的装载率提高到75%时,KBC1.5/MA在形状稳定性能实验中发生严重泄露,质量损失率达到8.5%。而KBC1.5/CNT1/MA在热稳定测试过程中仅发生少许泄露,复合相变材料抗泄露能力大大增强。BC改性和CNTs的引入极大地提高了复合PCMs的导热能力与光热转换能力。

    一种新型定形陶瓷-石蜡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447226B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311199531.3

    申请日:2023-09-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定形仿珍珠贝结构陶瓷‑石蜡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制备方法,涉及新材料制备领域,为克服相变储能材料在相变过程中热导率较低、相变材料易泄露,制备工艺复杂、效率低的问题。定形仿珍珠贝结构陶瓷‑石蜡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原材料是由Al2O3、Fe3O4陶瓷粉和工业石蜡构成。本发明采用磁场冷冻铸造制备了仿珍珠贝“砖‑泥”Al2O3多孔陶瓷,在多孔陶瓷中无压浸渗石蜡后获得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复合材料储能密度高、热导率高、微观结构可控,石蜡熔融后在陶瓷载体内不泄露、储能效率高,环境友好。通过模仿珍珠贝高度有序的“砖‑泥”微观结构来构建连续有序的传热路径,可使陶瓷骨架实现高导热率以及各向异性。

    基于高导热定型相变回填材料的能源桩空间回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75971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655912.2

    申请日:2024-11-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高导热定型相变回填材料的能源桩空间回填方法,采用正十七烷烃作为相变材料,并采用烯烃嵌段共聚物对其进行定型,形成稳定的固态相变材料,通过添加石墨粉提高固态相变材料的导热系数,形成的相变回填材料传热效果高,潜热高,稳定性好,并且通过在堆叠在能源桩结构内部的块状回填材料中填充合适量的液态正十七烷烃,确保液态正十七烷烃能够均匀地填充在块状之间的孔隙结构中,在保证热传导和热稳定的同时,不会因相变过程中产生过大的体积变化而对块状材料造成挤压等破坏,保证了相变回填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并且填充在能源桩内的材料具有优秀的热传导和热稳定性,能够有效的发挥作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