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13184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182314.6
申请日:2025-02-19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C12N15/70 , C12N15/53 , C12N15/54 , C12N15/55 , C12N15/56 , C12N15/60 , C12N15/61 , C12N15/31 , C12P19/02 , C12R1/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肠杆菌利用D‑葡萄糖和D‑木糖发酵合成D‑阿洛酮糖的方法。以大肠杆菌为宿主细胞,过表达半乳糖通透酶基因galP、葡萄糖激酶基因glk、6‑磷酸葡萄糖异构酶基因pgi、带SUMO标签的D‑阿洛酮糖‑6‑磷酸差向异构酶基因alsE和D‑阿洛酮糖‑6‑磷酸磷酸酶基因a6PP,构建以D‑葡萄糖和D‑木糖为底物合成D‑阿洛酮糖的路径;通过敲除D‑葡萄糖磷酸化转运途径基因ptsG,敲除D‑果糖‑6‑磷酸激酶基因pfkA、pfkB,沉默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zwf,过表达谷氨酸转氢酶基因gdh1、gdh2,敲除UDP‑葡萄糖‑4‑差向异构酶基因galE,敲除D‑阿洛酮糖内转运蛋白关键基因fryA,优化D‑阿洛酮糖的合成路径;最后探究混糖发酵最适比例,从而实现大肠杆菌利用D‑葡萄糖和D‑木糖混糖发酵高效合成D‑阿洛酮糖。
-
公开(公告)号:CN119913178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411783591.4
申请日:2024-12-06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IPC: C12N15/61 , C12N9/90 , C12P19/02 , C12Q1/689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海带高温响应相关的甘露糖醛酸C5‑异构酶基因的克隆及应用,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筛选出一种与海带高温胁迫响应相关的甘露糖醛酸C5‑异构酶(MC5E)基因;在此基础上,设计特异引物从海带中克隆得到该MC5E基因的cDNA序列;利用原核表达体系,成功获得可溶性重组蛋白表达,纯化得到高纯度MC5E蛋白;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分析判断,该重组蛋白可将褐藻胶甘露糖醛酸(M)转化为古罗糖醛酸(G),提高褐藻胶中G含量;荧光定量PCR检测表明在高温胁迫下,海带幼孢子体MC5E基因的转录水平显著升高,说明其参与海带应对高温胁迫的响应。
-
公开(公告)号:CN116103274B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211216081.X
申请日:2022-09-30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蛋白,包括如下1)‑3)所示:1)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2)与SEQ ID NO.1所示的序列具有相同功能,且通过取代缺失或增加一个或多个氨基酸而获得的序列;3)与SEQ ID NO.1所示的蛋白质具有相同功能,且N端或C端连接标签得到的融合蛋白质;还公开了AarTPS89基因在催化前体物质香叶基焦磷酸GPP生成龙脑基二磷酸,进一步通过磷酸酶的催化作用生成龙脑的应用;其中,AarTPS89基因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
公开(公告)号:CN119859588A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510356375.X
申请日:2025-03-25
Applicant: 天津凯莱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因工程菌、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合成香紫苏醇中的应用。上述基因工程菌包括来源于岩蔷薇Cistus creticus的CcLPPS基因;上述基因工程菌选自解脂耶氏酵母。本发明构建了稳定表达的香紫苏醇高效从头合成菌株,整个发酵过程中无需添加任何有机试剂以及任何途径中间物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简化了后续分离纯化步骤。本发明提供的工程解脂耶氏酵母菌株的生产强度高且发酵过程简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为微生物发酵法生产香紫苏醇奠定了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9859586A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510115679.7
申请日:2025-01-24
Applicant: 江南大学 , 江西省百约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IPC: C12N1/19 , C12N15/81 , C12N15/54 , C12N15/60 , C12N15/52 , C12N15/53 , C12N15/61 , C12N15/31 , C12N15/11 , C12P19/44 , C12R1/86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酿酒酵母合成葡萄糖转运抑制剂根皮苷或三叶苷的方法,属于微生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将植物中天然代谢根皮苷或三叶苷路径基因在产根皮素的酿酒酵母工程菌中表达,实现了酵母中从头合成根皮苷或三叶苷;进一步强化根皮苷或三叶苷合成通路中关键基因的表达提高根皮苷或三叶苷合的产量。本发明中工程酵母从头合成根皮苷和三叶苷产量分别为340.41ml/mL和269.73ml/mL,有效解决了降糖剂、甜味剂根皮苷和三叶苷的合成问题,为微生物高效发酵合成根皮苷和三叶苷奠定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9799526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775887.1
申请日:2024-12-05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同步糖化发酵淀粉合成肌醇的马克斯克鲁维酵母工程菌及其应用。本发明的马克斯克鲁维酵母工程菌,是通过依次敲除马克斯克鲁维酵母FIM1Δura3菌株的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PGI基因、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ZWF1基因、肌醇加氧酶MIOX5基因以及肌醇转运蛋白ITR2基因,然后转入同时表达布氏锥虫肌醇磷酸合酶TbIPS基因、大肠杆菌肌醇单磷酸酶EcIMP基因和腺嘌呤酵母的糖化酶BadGLA的载体pUKDN115‑Ptef‑TbIPS‑Ttef‑Pgap‑EcIMP‑Tgap‑Pinu‑αBadGLA‑Tinu所获得。以该马克斯克鲁维酵母工程菌株为发酵菌株,以淀粉为原料,经同步糖化发酵产生肌醇,上清中肌醇产量可达到45.5g/L。
-
公开(公告)号:CN119776249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989577.X
申请日:2024-12-31
Applicant: 江苏华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IPC: C12N1/21 , C12N15/60 , C12N15/53 , C12N15/61 , C12N15/31 , C12N15/70 , C12N15/90 , C12P17/16 , C12R1/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产靛蓝的基因工程菌株的构建及发酵方法,本发明以大肠杆菌为出发菌株,敲除宿主细胞中yddG基因、trpR基因、tyrA基因或pheA基因中至少一个基因;在基因组上整合色氨酸酶基因tnaA和/或含黄素单加氧酶基因MaFMO;同时在基因组上整合一个或多个与改造生物膜相关的基因,通过比较发酵产量获得最优工程菌株;随后在菌株中转入质粒,进一步强化色氨酸酶基因tnaA和含黄素单加氧酶基因MaFMO;最后通过补充碳源和底物以及添加表面活性剂的方法显著提升产量。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稳定性好、合成效率高的产靛蓝基因工程菌株和发酵方法,为后续开发更具优势的工程菌株提供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9776176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510258401.5
申请日:2025-03-06
Applicant: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株利用木糖生产倍半萜α‑红没药醇的酿酒酵母菌株及其应用,属于生物工程领域。利用木糖生产倍半萜α‑红没药醇的酿酒酵母菌株,所述酿酒酵母菌株的基因型为:XK,gre3::PPP,Cox4Δ,AE,HO∷PPGK1‑CCBOS‑TCYC1,ERG9∷PCTR3‑ERG9,YORWdelta22∷PTEF1‑tHMG1‑TADH1,DPP1∷PHHF2‑ERG20‑TTEF1,△ROX1,YPRCtua3∷PPGK1‑ERG20‑GGGS‑CCBOS‑TCYC1,pJX7‑XI,PTEF1‑Ru‑xylA‑TPGK1。本发明所述利用木糖生产倍半萜α‑红没药醇的重组酿酒酵母菌株产量为186.308 mg/L。本发明的技术策略为构建酿酒酵母利用木糖生产合成其它高值倍半萜类化合物并实现工业化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9410566B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510019425.5
申请日:2025-01-07
Applicant: 内蒙古金达威药业有限公司 , 金达威生物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 厦门金达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C12N1/21 , C12N1/19 , C12N15/70 , C12N15/81 , C12N15/61 , C12N15/53 , C12N15/54 , C12N15/52 , C12P19/26 , C12R1/19 , C12R1/865 , C12R1/8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硫酸软骨素生物合成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产硫酸软骨素的重组菌株及其应用和硫酸软骨素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重组菌株能够同时表达UDP‑氨基葡萄糖异构酶、UDP‑葡萄糖脱氢酶、软骨素聚合酶、氨基葡萄糖合成酶、磷酸葡萄糖胺变位酶、UDP‑N‑乙酰氨基葡萄糖焦磷酸化酶、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葡萄糖磷酸变位酶、葡萄糖‑1‑磷酸尿苷酰转移酶、ATP磺化酶、磺基转移酶、丙酮酸激酶以及APS激酶,上述酶分子配合以重组菌株细胞内原有的碳代谢途径共同构成了具有高效合成CSA能力的酶联级路径,能够实现CSA的高产量以及高纯度的制备,具有操作简便、所得产品生物安全性高以及易于实现大规模生产等优点,应用前景良好。
-
公开(公告)号:CN119752971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510041609.1
申请日:2025-01-10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D‑木糖和甲醇生物合成D‑葡萄糖二酸的方法。目前,大部分研究者利用D‑葡萄糖六碳糖为底物制备D‑葡萄糖二酸。本发明在大肠杆菌中过表达mdh、hps、phi、ino1、suhb、miox和udh基因,构建一条由D‑木糖和甲醇生物合成D‑葡萄糖二酸的新途径;通过敲除frmRAB、rpiA、pfkA和pfkB基因,实现碳源的合理控制;结合适应性实验室进化方法、融合促溶标签、肌醇生物传感器提高生物合成途径的效率,最终实现D‑葡萄糖二酸的高效合成。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