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生物质营养添加剂强化微生物气化煤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913213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411961334.5

    申请日:2024-12-3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利用生物质营养添加剂强化微生物气化煤的方法,将煤样与生物质营养添加剂分别利用粉碎机粉碎,将煤粉和生物质粉末在搅拌机中搅拌混合得到反应底物;取反应底物装入发酵瓶中,取无机盐培养基与菌液装入发酵瓶中,每个发酵瓶再装入维生素溶液和微量金属溶液并调节pH至7.0,密封后在36℃恒温发酵箱中发酵培养,平行试验3组,对照组将反应底物分别改为纯煤粉和纯生物质粉末;根据反应时间在反应开始每隔3天抽取反应产生气体,利用气相色谱仪检测发酵系统中气体的组分,利用气压传感器检测瓶内气压,本申请适用于任何环境,采用工业生产所排除的二氧化碳制造无氧环境,实现对二氧化碳的利用,降低温室效应,生态友好。

    一种利用右旋糖酐废水制备沼气的连续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76283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157388.4

    申请日:2025-02-13

    Abstract: 一种利用右旋糖酐废水制备沼气的连续制备方法,涉及沼气制备技术领域,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S1,加入厌氧污泥和清水或低浓度废水,逐步提升厌氧发酵罐温度,并开启内回流系统;S2,当温度上升至30℃后停止升温;初次进料时,将废水按启动进料量加入厌氧发酵罐,初次进料持续多天;以数天为一个阶段,逐渐提高每个阶段的废水进料量;S3,将厌氧发酵罐内温度逐渐提升至50~55℃,并以数天为一个阶段,逐渐提高每个阶段的废水进料量。本发明在中温发酵阶段运行稳定后再升温至高温发酵阶段,以少量多次的方式进料,并开启内回流系统辅助,提高厌氧微生物对高浓度废水和温度的适应性,且高温发酵可以有效提高微生物活性、有机物去除率和产气率。

    一种全周期绿色甲醇生产工艺及生产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874482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003497.0

    申请日:2025-0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周期绿色甲醇生产工艺及生产系统,其中,生产工艺,包括步骤:S1、将生物质粉碎、酶解和干燥,制得固体物;另将粉碎后的生物质用于进行沼气发酵制得沼气,分离出沼渣;S2、热解:利用S1中的沼气作为热源热解生物质以及S1的固体物和沼渣,得到一级木燃气和生物基炭粉;S3、气化和净化:利用S1中的沼气作为热源,将S2的中生物基炭粉气化,得到二级木燃气;合并一级木燃气和二级木燃气,去除杂质气体,制得氢气和一氧化碳混合气体;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弃电电解水制得氢气对混合气体中氢气进行补充,进一步合成绿色甲醇。其有益效果是,整体工艺经济性高,环境友好,生物质原料的气化产率高,适于推广应用。

    一种异戊二烯转移酶突变体及其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19859621A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510151568.1

    申请日:2025-02-1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异戊二烯转移酶突变体及其用途。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微生物无法合成聚异戊二烯的技术问题,本发明运用酶的半理性设计,在不改变该酶催化结构域氨基酸序列的前提下,通过截短N端疏水性氨基酸等,获得了具有底物特异性的异戊二烯转移酶突变体,其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SEQ ID NO:5所示。将上述突变体的基因重组至表达载体,获得重组表达载体,并将其转入宿主细胞大肠杆菌中,最终得到了可生产聚异戊二烯的工程菌,实现了聚异戊二烯的异源合成。

    一种厌氧降解生物质生产甲烷和有机酸的微生物菌群及其培养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823911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510115408.1

    申请日:2025-0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厌氧降解生物质生产甲烷和有机酸的微生物菌群及其培养方法与应用,其中微生物菌群包括:5%‑30%Clostridium属、2%‑10%Paludibacter属、1%‑25%Thermovirga属、2%‑20%DMER64属、2%‑20%Mesotoga属、1%‑10%Methanosaeta以及1%‑10%Methanobacterium;该菌群的培养方法,包括:S1:取果胶、秸秆、落叶,烘干后用研钵将秸秆研磨至粉末状;S2:将果胶降解菌和剩余污泥混合接种于培养瓶中,加入培养基,并在培养基中加入步骤S1得到的粉末;S3:通入氮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密封培养瓶,在温度为30~38℃的条件下连续培养30~100天,进行果胶、纤维素水解菌群富集;该微生物菌群能够快速水解转化秸秆和落叶等生物质为甲烷、乙酸、丙酸、丁酸或己酸产品;相对于碱处理、高温处理等常规预处理方式具有产量高、运行条件温和运行成本低等优势。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