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574994A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10489549.0
申请日:2023-04-28
Applicant: 广东玄铁君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次冶炼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顶部依次与离子化控制系统和温控仓连接形;所述炉体还与增压控制系统连接;本发明将产品置于炉体内后,将温控仓、增压控制系统和离子化控制系统启动,进行保温保压准备,然后通过离子化控制系统依次注入气态材料介质、液态材料介质和液固态混合材料介质,在300‑850℃和1‑5mpa条件下进行一次冶炼即可。本发明生产出来的产品无需做涂层或电镀层,在保证性能的同时达到了健康环保,大幅度提升产品的不粘性、防锈性、表硬度、耐磨度等性能,从而延长了铁制品使用寿命等,并且比传统的电镀、涂层、喷涂等各种表面处理工艺更加环保、耐久,具有显著的进步。
-
公开(公告)号:CN113025949B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110216616.2
申请日:2021-02-26
Applicant: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C23C8/7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金属表面处理领域,公开一种硼硫共渗试剂、硼硫工渗方法、硼硫共渗金属工件及应用。该硼硫共渗试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碳化硼25%‑55%,渗硫主剂7%‑13%,活性剂12%‑17%,稀土化合物5%‑12%,填充剂余量,所述渗硫主剂包括硫化亚铁和/或硫脲。该硼硫共渗试剂可实现对金属工件的硼硫共渗,无需分别进行渗硼和渗硫,因而可大大简化金属工件渗硼和渗硫的工艺,并且采用该试剂在较低的温度下即可实现硼硫共渗,相对于传统渗硼工艺来说能耗更低,成本更低。所述硼硫共渗方法采用上述硼硫共渗试剂对金属工件进行硼硫共渗,工艺简单,共渗温度低,成本低,所得硼硫共渗金属工件的耐磨性和自润滑性优良。
-
公开(公告)号:CN113005394B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110195507.7
申请日:2021-02-22
Applicant: 山东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稀土催渗碳氮硼共渗的J55钢管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J55钢管的内壁表面进行打磨处理;(2)将配置好的渗剂放入步骤(1)处理好的钢管中,钢管的两端进行密封处理;(3)将密封好的钢管放入温控炉中,设置好加热保温时间,进行碳氮硼固体共渗。本发明中J55钢管经稀土催渗碳氮硼共渗后,钢管内壁表面由渗硼层和碳氮共渗层组成,基体表面硬度得到大幅度提高,使钢管内壁具有更好的耐磨性,不易出现划痕,提高其使用寿命;本发明采用稀土催碳氮硼共渗可以缩短保温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能源损耗,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2921293A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2110138868.8
申请日:2021-02-01
Applicant: 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针对一种发动机推力室身部,提供了一种内外表面高硅硅化钼复合梯度涂层的制备方法。通过与发动机推力室身部相匹配的钼靶材内外型面的结构设计,电磁场产生装置的工艺参数设计,实现内外表面钼合金层均匀高效可控沉积。通过与发动机推力室型面特征相匹配的包渗工艺参数设计,实现内外表面高硅硅化钼复合梯度涂层的可控制备。通过与发动机推力室身部服役特点相匹配的高硅硅化钼涂层硅化程度的定量分析,高硅硅化钼涂层的结构组成分析,实现高硅硅化钼涂层的可靠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10965017A
公开(公告)日:2020-04-07
申请号:CN201911272395.X
申请日:2019-12-12
Applicant: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硼碳共渗法在TC4钛合金表面制备共渗层的方法。步骤包括:S1:采用粉末包埋渗技术在TC4钛合金表面制备渗碳层,在TC4钛合金表面形成富碳原子的TiC沉积层。S2:采用粉末包埋渗技术在经过渗碳预处理的TC4表面制备硼碳共渗层,得到厚度约为20~40μm的硼碳共渗层,通过此渗碳预处理得到的硼碳共渗层硬度可以达到2487.5HV-2865.3HV,相比TC4钛合金基体提高了8-10倍,其耐磨性和服役寿命大幅度提高,本发明制得的硼碳共渗层具有渗层厚、脆性小、硬度高、耐磨损的优点,且该制备方法具有渗速快、成本低、工艺简单、工件变形小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耐磨和服役寿命要求高的工况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07043907B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610083938.3
申请日:2016-02-06
Applicant: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IPC: C23C8/7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氢化物表面阻氢渗透层的制备方法。将含碳氧、含氮氧或含碳氮氧的源物质与金属氢化物基体密封于反应容器内,控制压强为1.0×10‑5Pa~101kPa,控制温度从室温升到200~900℃,碳氧、氮氧或碳氮氧扩散至金属氢化物基体表面,与基体的金属元素进行原位反应,降温后即可得到一层致密、连续的含碳氧、含氮氧或含碳氮氧的复合阻氢渗透层,阻氢渗透层与基体结合紧密,厚度适中,具有优异的阻氢性能,能够有效阻止金属氢化物在200~900℃温度使用时放氢;且本发明操作简单,适应性强,不受复杂基体形状和结构限制。
-
公开(公告)号:CN107639223A
公开(公告)日:2018-01-30
申请号:CN201710613876.7
申请日:2017-07-25
Applicant: 中原内配集团安徽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黄德松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铸铁缸套的制备工艺,通过在模具的内壁涂覆有经过配方优化的涂料制成涂层,采用离心铸造的方式铸造成铸件,再将将铸件采用氯化氢乙醇溶液与进行超声波处理,然后采用高速喷砂方式对铸件的内壁进行粗化处理,最后利用共渗剂进行共渗处理制成共渗层。该铸铁缸套的成品率高达96.3~97.2%,与市场上同类型的传统缸套对比,本发明所述铸铁缸套的耐磨性提高了33.9~35.1%,能有效地延长其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7043907A
公开(公告)日:2017-08-15
申请号:CN201610083938.3
申请日:2016-02-06
Applicant: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IPC: C23C8/7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3C8/7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氢化物表面阻氢渗透层的制备方法。将含碳氧、含氮氧或含碳氮氧的源物质与金属氢化物基体密封于反应容器内,控制压强为1.0×10-5Pa~101kPa,控制温度从室温升到200~900℃,碳氧、氮氧或碳氮氧扩散至金属氢化物基体表面,与基体的金属元素进行原位反应,降温后即可得到一层致密、连续的含碳氧、含氮氧或含碳氮氧的复合阻氢渗透层,阻氢渗透层与基体结合紧密,厚度适中,具有优异的阻氢性能,能够有效阻止金属氢化物在200~900℃温度使用时放氢;且本发明操作简单,适应性强,不受复杂基体形状和结构限制。
-
公开(公告)号:CN101775574A
公开(公告)日:2010-07-14
申请号:CN201010110097.3
申请日:2010-02-10
Applicant: 张文斌
IPC: C23C8/7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金属表面热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金属表面混合渗镀立方氮化硼和金刚石的热处理工艺,其特征是将立方氮化硼(CBN)微粉和纳米金刚石微粉按比例混合,加热渗镀在金属表面,具体步骤为:1)将立方氮化硼微粉和纳米金刚石微粉混合均匀;2)机械零件埋入并加热;3)提温到850~900℃,保温4~8小时;4)冷却淬火。所述立方氮化硼微粉和纳米金刚石微粉配合比例为:立方氮化硼微粉50~100%;纳米金刚石微粉0~50%。所述金属为黑色金属。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材料表面硬度提高HRC2~10;2、延长零件寿命1~7倍;3、创造性地将立方氮化硼和纳米金刚石微粉混合用于渗镀技术,填补了该领域空白。
-
公开(公告)号:CN1287118C
公开(公告)日:2006-11-29
申请号:CN02155997.X
申请日:2002-12-12
Applicant: 日立空调系统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1D5/00 , C21D1/20 , C23C8/26 , C23C8/28 , F04C18/084 , F04C18/16 , F04C2230/41 , F04C2230/92 , F05C2201/0445 , Y10T29/49242
Abstract: 一种螺旋压缩机,其中一凹形转子由一电机驱动,一凸形转子由一凹形转子驱动。凸形或者凹形转子包括一个由铸铁制造并受到表面硬化处理或者包括淬火的热处理的件。表面硬化处理可以包括硫氮共渗或者渗氮处理。在铸铁受到热处理的情况下,使用奥氏体回火处理。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