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393815B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510012118.4
申请日:2025-01-06
Applicant: 浙江鑫帆暖通智控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蒋晨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体式防结露分集水器,属于暖通设备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分集水器隔热效果不佳,导致分集水器外会有结露现象等技术问题。一种分体式防结露分集水器,包括若干一体成型的分集模块,分集模块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内具有过水通道,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成型有第三侧壁,第三侧壁和第一侧壁之间具有轴向贯通的第一隔热腔,第三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具有轴向贯通的第二隔热腔。本发明减少了隔热腔内热的对流传导,增加了分集模块的隔热效果,更好的防止其外表面发生结露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15325599B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210492499.7
申请日:2022-05-07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F24D13/02 , F24D15/02 , F24D19/00 , F24D19/10 , F24S30/425 , H02J7/35 , H02S10/20 , H02S10/40 , H02S20/30 , H02S20/32 , H02S30/20 , H02S40/40 , H02S40/42 , H02S40/4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热电耦合节能电暖器,属于电暖器领域,解决了现有电暖器成本高、供暖范围小的问题。壳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蓄电池载壳。蓄电池固定在蓄电池载壳内。电热丝固定在壳体的内腔。隔离罩固定在壳体的内侧壁上。隔离罩内设置有空心卷轴。电热膜绕空心卷轴的轴线缠绕在空心卷轴的外侧壁,且电热膜的一端与空心卷轴的外侧壁连接,以使空心卷轴能够卷放电热膜。壳体的设置电热膜的位置设置有电热膜卷放口。第一电机的转轴与空心卷轴连接。至少一个太阳能发电机构固定在壳体的外壁,且太阳能发电机构和蓄电池电连接。蓄电池、电热丝和电热膜均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电热丝和电热膜均与蓄电池电连接。本申请的电暖器供暖成本低,供暖范围大。
-
公开(公告)号:CN119826217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510096821.8
申请日:2025-01-22
Applicant: 青岛顺安热电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垃圾发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复合热泵的垃圾发电余热回收供热装置,包括冷却塔、增压泵、板式换热器、热源循环泵、热网补给水处理系统、热网循环泵、热泵加热系统、管壳式换热器和控制系统。冷却塔的循环水经增压泵加压后,通过板式换热器或吸收式热泵进行初步换热,随后由热源循环泵送至包含溴化锂吸收式热泵和汽轮机驱动压缩式热泵的热泵加热系统,产生不同参数的热水。热网回水通过热网循环泵回送至热泵加热系统及板式换热器,形成循环。热网补给水处理系统配备全自动排污过滤器和钠离子交换器,保障供水水质。本发明有效提取垃圾发电厂循环冷却水中的余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保障热源的稳定性和装置的低故障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825105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1940502.2
申请日:2024-12-26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踢脚线工作调节方法、装置、踢脚线、计算机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响应于调节指令,基于调节指令确定踢脚线的加热装置的目标工作模式,根据加热装置的目标工作模式和预设的功能联动条件,确定踢脚线的加湿装置的目标工作模式,基于加热装置的目标工作模式和加湿装置的目标工作模式调节踢脚线的工作状态。通过在用户对加热装置的工作模式进行控制时联动控制加湿装置的工作模式,实现了踢脚线的各装置功能统一协调控制,保障了踢脚线的使用效果,无需用户额外进行操作,有利于提升踢脚线的使用便利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825026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510104953.0
申请日:2025-01-23
Applicant: 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焦炉耐火材料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适应不同工况条件的筑炉大棚及其施工方法,大棚本体包括主跨结构和副跨结构,主跨结构包括若干个主跨框架单元,每个主跨框架单元包括两根主跨立柱和两根主跨屋架梁;主跨屋架梁的两个端头与对应侧的主跨立柱顶部连接;副跨结构包括若干个副跨框架单元,每个副跨框架单元包括副跨立柱、副跨屋架梁,副跨立柱平行置于主跨框架单元一侧主跨立柱的外侧,副跨屋架梁倾斜置于主跨立柱与副跨立柱之间并分别与二者连接;本发明将大棚的主跨结构和副跨结构分成若干个可拆卸的框架单元模块,将单元模块根据现场要求进行组装,提高了大棚的通用性,避免重复设计和重复制作,提高大棚的周转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222598B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1764254.0
申请日:2024-12-04
Applicant: 上海久能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Inventor: 李钊明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室内供暖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PTC发热结构的踢脚板,该踢脚板通过集成PTC加热条、优化的散热栅栏和模块化对插电极设计,为家居和办公环境提供了节能、高效、安全且灵活的取暖解决方案。本发明的PTC加热条可剪切或加长,能根据房屋的空间调整踢脚板长度,实现房间热量均匀分布,提高取暖效果。PTC元件具备自调节温控功能,防止过热问题,提升安全性。由散热刀片形成散热刀板进而形成的散热栅栏,显著提高了热量传递效率和散热效果。此外,对插电极的创新应用,简化了电气连接过程,大幅提升了安装与维护的便捷性。本发明整体结构简单、美观紧凑,模块化设计适用于各种房间布局,为现代取暖设备的研发与应用提供了全新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9755694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961885.1
申请日:2024-12-30
Applicant: 满洲里达赉湖热电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冠洲 , 薛纪超 , 孙昌海 , 王申 , 牛大超 , 季燕勇 , 杨超 , 姚纯岩 , 于恩舸 , 黄鹤 , 万旭 , 赵亮 , 孔令宇 , 孙昕 , 张庆贺 , 吴春 , 郭云飞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供热调控系统,包括供热组件、调温组件以及保护组件,供热组件,包括相变储罐、蒸发器以及与蒸发器连通的冷凝器,相变储罐的输入端以及输出端分别与蒸发器以及冷凝器连通;调温组件,包括与冷凝器连通的循环泵以及与循环泵连通的管路,循环泵用于抽取部分液体与冷凝器进行换热;调温组件还包括用于控制循环泵以及供热组件启停的控制件,通过除冰件对管路进行融冰,通过供热组件以及调温组件之间的配合实现对房间内部的供热,供热组件主要通过蒸发器用于吸收来自外界的热量,给系统进行加热,蒸发器一般采用管壳式换热器,冷凝器用于提取来自系统的热量,给系统进行降温,形成一个完整的供热调控系统,优化热能的存储和释放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4484576B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210147781.1
申请日:2022-02-17
Applicant: 江苏多乐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Inventor: 庄海军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热系统及制热系统的控制方法制热系统及制热系统的控制方法,涉及制热系统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加热器、连接管道、换热器和散热管,换热器包括热水管路和冷水管路,加热器通过连接管道与换热器内的热水管路连通,散热管与冷水管路连通,冷水管路包括外进液管、外出液管和连通管一,外进液管与外出液管之间通过若干个连通管一连通,热水管路包括内出液管、内进液管和连通管二,内出液管与内进液管之间通过若干个连通管二连通。本发明通过连通管二在弹簧的推动下上下震动,便于将连通管一内部上的附着物进行刮除,便于附着物落入外出液管内,同时流动的水流电动摆动部摆动,便于将外出液管内部的沉淀物推动至两侧设有的储污盒内进行收集。
-
公开(公告)号:CN119713361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861695.2
申请日:2024-12-17
Applicant: 浙江大学 , 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IPC: F24D11/02 , F24D18/00 , F24D19/00 , F24D19/10 , F24D101/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字孪生驱动的太阳能复合储热式热泵系统和运行方法,涉及数字孪生技术、相变储能技术和太阳能与热泵联合供热技术领域。系统包括变频压缩机、冷凝蓄热器、蒸发蓄热器、PV/T集热发电板件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冷凝蓄热器是一种由冷凝器、蓄热器和过冷器构成的三合一结构,蒸发蓄热器由蒸发器和蓄热器结合而成。运行时主要分为制冷剂、相变乳液、循环水、电路信号四个循环回路。本发明通过数字孪生的驱动,不仅能够实现对基于双端相变储热的太阳能复合热泵系统的精确监控和控制,还能够不断优化系统性能,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系统的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9713359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719654.X
申请日:2024-11-28
Applicant: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发明的实施例提供公开一种耦合余热回收与水体蓄热的储能调峰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火力发电子系统、循环水余热利用子系统、水体蓄热子系统和供暖子系统;通过回收循环水余热,可以在相同热电联产能力下提高机组热效率,降低煤耗率,助力实现节能降碳改造。耦合水体蓄热技术后,系统可全年参与调峰及顶峰服务,助力实现灵活性改造;抽汽供热、循环水余热回收供热与蓄热水体供热的多元化供热形式,助力实现供热改造。通过将循环水余热利用技术、水体蓄热技术与现有热电联产机组深度耦合,可同时实现热电联产机组的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与供热改造。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