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36329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150277.0
申请日:2025-02-11
Applicant: 广东江正药业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自清洁功能的软胶囊用溶出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包括罐体、外架、评价机构、搅拌机构、清理机构、曝气机构和检测机构,评价机构包括上样品架,搅拌机构包括锁销盘、第一侧架和分层机构,上样品架与锁销盘固定连接,分层机构与检测机构通过管道连接,罐体上设有上沿和曝气孔,清理机构包括外凹型环和第三电机,外架与罐体、曝气机构、检测机构均固定连接,曝气孔与曝气机构固定连接,第一侧架、第三电机均与上沿固定连接,外凹型环与上沿转动连接;本发明涉及胶囊检测装置技术领域,本发明可以对不同的处方及工艺的样品进行区分评价,通过仿真胃袋蠕动的效果,使胶囊内容物析出情况贴合实际,通过可以快速自清理。
-
公开(公告)号:CN119918373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408795.8
申请日:2025-04-02
Applicant: 沈阳东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F30/25 , G01N13/00 , G01N15/06 , B01D47/06 , G06Q10/067 , G16C20/20 , G06F30/13 , G06T17/10 , G06Q10/063 , G06Q50/08 , G06Q50/26 , G06F119/02 , G06F119/14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BIM的桥梁高墩施工安全监测方法及系统,涉及BIM技术领域,通过环境特征集合T计算粉尘浓度预测向量P,实现了对粉尘扩散浓度的高精度预测,使施工现场的粉尘分布情况更具前瞻性。然后,本方案结合粉尘浓度的动态变化,制定降尘参数集合D,并执行动态降尘策略,能够根据实时环境调整喷淋方案,有效提高了降尘效率,避免了传统喷淋方式存在的水资源浪费和覆盖不均问题。此外,通过粉尘浓度误差△D的反馈机制,计算环境安全指数ZS,并与预设的施工区域触发阈值ST进行比对,实现对降尘参数集合D的迭代优化,确保施工环境始终处于可控范围,避免粉尘超标导致的安全隐患。
-
公开(公告)号:CN119539838B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510095737.4
申请日:2025-01-22
Applicant: 天科院环境科技发展(天津)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污染溯源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港口堆场粉尘污染溯源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集港口堆场中不同监测点的粉尘真实浓度和粉尘扩散影响因素,并构建粉尘扩散评价模型;未确定污染源位置时,基于粉尘真实浓度、粉尘扩散影响因素和粉尘扩散评价模型,使用改进的麻雀搜索算法获取污染源的位置和源强;根据最小二乘法估算方法获取用于定义逆高斯函数的矩阵估算公式,进而根据粉尘扩散评价模型定义逆高斯函数;在确定污染源位置时,根据粉尘真实浓度和粉尘扩散影响因素,基于逆高斯函数获取污染源的源强。本发明不需要安装大量成本高昂且安装维护复杂的监测设备,能够智能、精确、高效地对港口堆场污染源的位置和源强进行溯源。
-
公开(公告)号:CN119064317B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411170619.7
申请日:2024-08-26
Applicant: 陕西天域新型环保建材有限公司
IPC: G01N21/47 , G01N13/00 , G06N3/04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环保型石膏砂浆的性能智能化检测方法,包括:获取若干个待检测石膏砂浆固化样品;根据每个样本位置的浸水前后反射强度的差异,获取每个样本位置的反射强度变化显著性;根据反射强度变化显著性,获取每个样本位置的浸水影响度;根据浸水影响度,获取目标待检测石膏砂浆固化样品上每个样本位置的浸水影响置信度;根据浸水影响置信度进行筛选,获得目标待检测石膏砂浆固化样品上所有待检测区域;利用待检测区域对目标待检测石膏砂浆固化样品进行保水性能检测。本发明提高了石膏砂浆的性能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881266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079975.6
申请日:2025-01-19
Applicant: 北部湾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土壤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极度斥水土壤浸水特征曲线试验仪,包括试验台,所述试验台的顶部前侧设有显示仪,所述显示仪的后侧设有下盒体,所述显示仪的右侧设有黏土试验机构,所述下盒体的右侧设有砂土试验机构,所述下盒体远离所述试验台的一侧滑动连接有上盒体,所述下盒体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含水率传感器,所述安装板的前后两侧均设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移动板。通过安装板,使得实验人员可以根据极度斥水土壤样本的试验容样和类型,灵活选择和调整含水率传感器的数量,通过固定组件,可以精确调节传感器的位置,从而使传感器能够准确地嵌入极度斥水土壤样本中。
-
公开(公告)号:CN119880712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058195.3
申请日:2025-01-14
Applicant: 山东大学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基于电阻率与雷达信号联合的浆液扩散解译方法及系统,涉及岩土工程技术领域,包括:对掌子面待开挖区域进行富水的综合研判,得到非富水地层和富水地层;针对非富水地层,利用布置在掌子面表面的电极网,基于电阻率变化反演出浆液的扩散路径和扩散范围;针对富水地层,在布置电极网的同时,在掌子面外围区域布置雷达传感器,通过电阻率对浆液的扩散路径和扩散范围进行初步定位,再结合雷达传感器的雷达信号对扩散路径和扩散边界进行约束和校正;本发明针对不同地层环境,采用相应的追踪解译方法,特别是非富水地层,通过电阻率与雷达信号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对浆液扩散的联合解译,提高浆液扩散追踪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863170A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510338038.8
申请日:2025-03-21
Applicant: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下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地下水污染源解析与风险评估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在潜在的地下水受影响区域布置监测点,进行水样采集,对水样中的有机污染物、重金属含量和微生物代谢物进行分析,收集污染物的特征光谱数据,并进行归一化处理,获取污染物光谱特征集。本发明,通过使用液质联用技术分析水样中的有机污染物、重金属及微生物代谢物,实现了对微量污染物的精准检测,污染物光谱特征集的归一化处理提高了数据标准化水平,便于进行跨区域的数据对比分析,自动化的数据对比能够迅速识别污染源,减少了误差,提高响应速度,而空间分布数据的详细分析提供了全面的污染扩散图景,使风险评估更加全面。
-
公开(公告)号:CN119862678A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311364507.0
申请日:2023-10-20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IPC: G06F30/20 , G01N13/00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同温湿度条件下含能材料吸湿性的评价方法,该方法根据各种温湿度条件下的水分子密度,通过建立含能分子模型,控制体系模型的大小,从而达到评价任意温度及湿度条件下各种含能分子吸湿性性质的目的,而且不受外界环境因素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本发明提出的模拟方法更加简单、安全且高效,实验从制备样品到吸湿性表征需要较长的时间,而模拟的方法可以同时计算多个不同条件下的样品吸湿性,大大节省了评价含能分子吸湿性的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5078179B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210678960.8
申请日:2022-06-14
Applicant: 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定量检测超疏水纸基材料超疏水性能稳定性的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采用防水密封胶带将待测样品四周密封于玻璃片上;根据测试条件计算需要制备的测试样品的数量;将制备好的待测样品放入设定好测试条件的恒温恒湿箱中,按照设计的测试间隔时间,依次取出待测样品;利用接触角测量仪测量取出的待测样品接触面和非接触面的接触角和滚动角;依据整个测试周期所测量的超疏水纸基样品两面的接触角和滚动角,计算样品超疏水性能的稳定时间Ts及接触角最后的稳定值θc(°),样品超疏水性能的滚动滞后时间TL及确定滚动角最后的稳定值θs(°)。该检测方法适合多种尺寸及形状的超疏水纸基样品,具有检测方便且测量精度高、再现性好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808643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969871.4
申请日:2024-12-3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6F30/28 , G06F17/11 , G01N13/00 , G01N11/00 , G05B11/42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近场动力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在近场动力学框架下的对流‑反应‑扩散(Advection‑Reaction‑Diffusion,ARD)模型构建方法及系统。本发明首先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非均匀流动条件下的PD‑ARD方程(Peridynamic ARD Equation),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复杂流动场中的ARD问题描述不准确的难题。为实现更精确的耦合计算,本发明在近场动力学(Peridynamic,PD)框架下,采用PD控制方程求解流体的速度场,并通过粘性流的PD方程与非均匀流动下的PD‑ARD方程的耦合,形成整体模型。本发明可以准确模拟粘性流动条件下的对流‑扩散‑反应问题,适用于多尺度、多物理场耦合的复杂环境建模,广泛应用于工业设计、环境监测和科学研究等领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