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微观研究微/纳米材料-液体界面的电镜表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671386B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169878.8

    申请日:2024-08-2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凌岚 刘龙杰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微观研究微/纳米材料‑液体界面的电镜表征方法,属于固液界面微观研究方法领域。本发明利用液氮低温快速冷冻特性,原位冷冻微/纳米材料‑液体界面的液层,然后通过冷冻干燥最大程度保留该液层,克服了分析电镜只能在低温环境下对含液体样品成像的缺点,在常温环境下就能使用分析电镜对已干燥且形成微/纳米材料‑液体界面液层的样品进行分析,实现界面成像和三维重构,更高效直观解析微/纳米材料与液体的界面及其相互作用。本发明能够对微/纳米金属/非金属/高分子/复合/生物材料与水/盐溶液的界面处的反应及变化进行定性分析,可广泛应用于分析化学、新材料设计、环境修复、生物医药等相关领域。

    大倾角大采高采场煤壁采动力学行为演变规律研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05887B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210398164.9

    申请日:2022-04-15

    Inventor: 张浩 伍永平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倾角大采高采场煤壁采动力学行为演变规律研究方法,包括:采用数值计算构建不同开采条件的数值模型并进行开挖计算,初步明确工作面倾向不同区域、走向不同位置煤壁力学环境动态变化规律;物理相似模拟实验方法铺装与数值计算同开采条件分区走向物理相似模型并开挖,综合数值计算结果确定倾角及层间效应耦合作用下回采过程中不同区域煤壁承载环境演变规律;进行多路径力学性能测试及逐级分区性加载物理相似材料实验,系统性研究大采高采场煤壁采动力学行为演变规律。其能够反映煤壁承载环境动态变化状况,不同承压路径下煤壁形变位移及内部结构状态演变等力学响应行为演变规律,为大倾角大采高采场煤壁灾变防控提供科学指导。

    一种透射电镜高分辨原位流体扰流加热芯片

    公开(公告)号:CN111879797B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010869758.4

    申请日:2020-08-2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透射电镜高分辨原位流体扰流加热芯片,其结构为上片和下片通过金属键合层组合,自封闭形成一个超薄的腔室;上片有两个注样口和一个上中心视窗;下片设置有流体入口、流体出口、流体流道、下中心视窗、微扰流柱阵列、加热层和绝缘层;加热层有四个接触电极及螺旋环形加热丝;在以下中心视窗为中心,且在螺旋环形加热丝中心区域内;流体入口与流体出口关于中心视窗对称布置,下中心视窗位于加热层的中心处;下中心视窗上有微扰流柱阵列,该芯片具有快速升降温,分辨率高,温度控制精准、流体流向可控,样品漂移率低的优点。

    透射电镜和原子探针原位测试多功能样品台

    公开(公告)号:CN119199183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388747.9

    申请日:2024-09-30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材料的微区显微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透射电镜(TEM)和原子探针原位(APT)测试多功能样品台,所述样品台包括:支撑台,其包括基体,所述基体具有第一级阶梯层和第二级阶梯层;金属压片,其第一方面能够固定至所述第一级阶梯层,所述金属压片第二方面能够抵接至设置于所述第二级阶梯层的、搭载样品的硅片;样品搭载台组件,其能够设置于所述第二级阶梯层,搭载样品的金属载网能够固定至所述样品搭载台组件。通过这样的构成,本发明的样品台既能够满足常规的APT分析需求,又能够满足TEM‑APT原位分析的需求。此外,本发明还具有易于拆卸、能在TEM和APT仪器之间快速转移而不损坏样品的优点。

    一种用于微观研究微/纳米材料-液体界面的电镜表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671386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1169878.8

    申请日:2024-08-2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凌岚 刘龙杰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微观研究微/纳米材料‑液体界面的电镜表征方法,属于固液界面微观研究方法领域。本发明利用液氮低温快速冷冻特性,原位冷冻微/纳米材料‑液体界面的液层,然后通过冷冻干燥最大程度保留该液层,克服了分析电镜只能在低温环境下对含液体样品成像的缺点,在常温环境下就能使用分析电镜对已干燥且形成微/纳米材料‑液体界面液层的样品进行分析,实现界面成像和三维重构,更高效直观解析微/纳米材料与液体的界面及其相互作用。本发明能够对微/纳米金属/非金属/高分子/复合/生物材料与水/盐溶液的界面处的反应及变化进行定性分析,可广泛应用于分析化学、新材料设计、环境修复、生物医药等相关领域。

    一种通过样品预定位进行软X射线显微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130515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545225.9

    申请日:2024-05-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样品预定位进行软X射线显微分析方法,包括在场发射扫描电镜腔体中对液体环境样品进行测试,利用样品与液体环境对电子束的反射能力不同导致的图像衬度的区别,通过高分辨图像定位样品所在区域;然后利用扫描电镜配备的特征X射线能谱仪对液体环境样品显微区域进行元素分析,精确定位样品所在区域;在同步辐射软X射线腔体中进行同步辐射软X射线显微成像和谱学检测测试。本发明的同步辐射软X射线扫描透射显微分析方法,利用配备能谱仪的高分辨场发射扫描电镜的背散射电子束和能谱表征对液体样品所在区域进行形貌和谱学的精确预定位,保护封装的微量液体不在长时间寻找样品过程中耗费大量宝贵的同步辐射机时。

    一种基于电镜扫描预测微观尺度地震波频散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33177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311452534.3

    申请日:2023-11-0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镜扫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电镜扫描预测微观尺度地震波频散的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几何模型构建:获取岩石样品颗粒尺度下的分布特征,确认代表性单元的尺寸,构建微观尺度孔隙和裂隙的数值模型,步骤二、网格剖分:首先在代表单元中选取裂缝所在位置,利用三角网格剖分和细化,其次对其他孔隙位置使用自适应网格剖分,步骤三、将线弹性方程和纳维‑斯托克斯方程转换到频率域,以描述岩石的弹性和流体性质。本发明,以电镜扫描结果为接触,利用REV扫描的方法搜寻数值模型的最佳尺度,并且以完全的流体场、固体场耦合方式,描述REV中各相的运行规律,因此可提高预测结果精度。

    一种铁素体晶界显示方法及晶粒度评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11049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311799985.4

    申请日:2023-12-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素体晶界显示方法及晶粒度评定方法。本发明提供的铁素体晶粒度评定方法,其包括:采集断口为解理形貌的试样的二次电子图像,通过观察试样二次电子图像的解理形貌,以每个解理面代表一个晶粒大小,获取铁素体晶界信息,然后采用上述采集的二次电子图像进行晶粒度的尺寸测量,以每个解理面代表一个晶粒大小,逐一测量每张二次电子图像上的至少3个解理面最大尺寸并取平均值,将所有二次电子图像计算的平均值再次平均并与标准平均晶粒直径对照,得出晶粒度级别。本发明中使用比较法进行铁素体晶粒度的评定,无需进行金相制样和腐蚀处理,能够较为准确的得出铁素体晶粒度级别。

    一种扫描电子显微镜自适应对焦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650033A

    公开(公告)日:2024-03-05

    申请号:CN202410100772.6

    申请日:2024-01-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学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扫描电子显微镜自适应对焦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包括由电子源、电磁透镜、电磁探测器、电子光学控制及成像单元构成的第一闭环控制系统;由发射光路、接收光路、工作台微动机构、高差分析及控制单元构成的第二闭环控制系统;第一闭环控制系统和第二闭环控制系统由双闭环对焦控制单元进行联动控制,本发明通过两级对焦闭环控制系统的联动设计,满足高精度稳定对焦要求,提升效率和精确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