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干扰来向动态预测的智能抗干扰波束形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921824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322282.5

    申请日:2025-03-19

    Inventor: 畅鑫 陈金勇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干扰来向动态预测的智能抗干扰波束形成方法,属于阵列信号处理与人工智能交叉领域。本发明首先构建基于自主注意力全连接网络的干扰来向预测模型,利用干扰来向历史观测数据对预测模型进行训练;然后,使用训练完成的预测模型获取出下一时刻的干扰来向,结合干扰指向需求构建目标函数,利用改进的粒子群方法形成阵列中各阵元的相位,形成抗干扰波束;最后,随着干扰来向的动态变化,重新预测干扰来向,形成抗干扰波束,实现动态智能抗干扰能力。本发明利用干扰来向历史数据提取干扰来向规律并实现预测,实现了结合预测结果和改进粒子群方法的智能干扰波束形成。

    图像生成模型的训练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9919755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411997082.1

    申请日:2024-12-31

    Inventor: 达铖 张迪

    Abstract: 本公开关于图像生成模型的训练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获取样本图像、包括加噪网络和去噪网络的图像生成模型和待训练一致性模型;基于加噪网络和当前采样时间步对样本图像进行加噪得到第一样本噪声图像;基于去噪网络和预设数量个单位时间间隔对第一样本噪声图像进行去噪得到第二样本噪声图像;将第一样本噪声图像和第二样本噪声图像输入待训练一致性模型,得到第一样本预测图像和第二样本预测图像;根据第一样本预测图像、第二样本预测图像和与当前采样时间步负相关的动态权重所确定的目标损失数据,对待训练一致性模型进行训练,得到目标图像生成模型。本公开可以得到能直接生成图像的模型并可以提升模型的图像生成质量。

    基于人工智能的透水混凝土细观结构和透水性能的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919412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406333.2

    申请日:2025-04-02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人工智能的透水混凝土细观结构和透水性能的预测方法,属于透水混凝土性能预测技术领域,包括S1、建立特征粗骨料颗粒三维几何模型数据集库;S2、建立透水混凝土结构中的骨料三维紧密堆积模型;S3、将骨料三维紧密堆积模型重新导入图像建模软件MIMICS,逆向生成二维断层图像,为粗骨料图像;S4、采用人工智能方法搭建透水混凝土细观结构预测模型;S5、将粗骨料图像输入到S4中搭建的透水混凝土细观结构预测模型,得到透水混凝土的预测图像和孔隙率信息;S6、建立渗透所需的连通孔隙模型,实现透水性能的预测;本发明提供的基于人工智能的透水混凝土细观结构和透水性能的预测方法,实现透水混凝土透水系数的精细化预测。

    一种注塑产品质量在线预测方法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918988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411895528.X

    申请日:2024-12-2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注塑产品质量在线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0:获取产品注塑过程中影响产品最终尺寸的时序参数和非时序参数;S200:根据注塑工艺特性对时序参数进行多阶段划分,并构建多阶段融合模型对时序参数进行局部阶段的特征融合提取,得到全局尺寸特征;S300:利用卷积网络深入挖掘非时序参数中的非时序特征;S400:将步骤S200和S300分别得到的特征进行融合,构建对产品最终尺寸进行预测的多阶段融合回归模型。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将整个工艺过程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并为每个特定阶段构建独立的局部模型,这种分阶段的处理方式能够更精确地提取和解释各阶段的特征,进而可以有效的提高注塑产品质量预测的准确性。

    基于AI的卫星载荷自动化调度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918829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411721154.X

    申请日:2024-11-28

    Inventor: 王宁 吴静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AI的卫星载荷自动化调度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在获取卫星载荷数据后,可以将卫星载荷数据输入智能决策模型,以获得智能决策模型输出的任务载荷分配数据。再根据任务载荷分配数据生成调度命令集合,以及将调度命令集合发送至卫星控制系统,使卫星控制系统按照调度命令集合调度卫星载荷。所述方法可以通过智能化的决策过程,实现卫星载荷资源的高效配置,提高任务执行效率。通过精确的任务需求分析和载荷匹配,确保任务能够高效、准确地完成,提高系统的可靠性,解决卫星载荷难以有效调度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