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21860279U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323444282.8
申请日:2023-12-1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N21/84 , G06V10/141 , G06V10/10 , G06V10/80 , H04N23/57 , H04N23/56 , G08G1/017 , H04L67/12 , G01N21/0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云端的移动式智能车底藏匿物检测系统,包括有移动装置、控制器模块、传感器模块、图像采集模块、运动控制模块、通信模块和电源模块,其中控制器模块、传感器模块、图像采集模块、运动控制模块、通信模块和电源模块均集成在移动装置上,电源模块分别与控制器模块、传感器模块、图像采集模块和运动控制模块相连接,有益效果:提高了系统的运行速度;能够采集不同车型的车底图像信息并进行藏匿物检测,完成一次家用轿车检测的时间不超过5min,相对于人工手持反光镜检测提高了检测的准确度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18824691U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22954017.3
申请日:2022-11-07
Applicant: 上海昱感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1S13/86 , G01S13/88 , G01S13/931 , G01S7/02 , G06V10/8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传感器装置、多传感器融合系统及设备,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该多传感器装置包括:第一传感器组件以及第二传感器组件;所述第一传感器组件包括电路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的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组件包括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组件固定于所述电路板的第一面上,以使得所述第二传感器的视场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的视场基本一致;其中,所述第一传感器与所述第二传感器为不同类型的传感器。本实用新型的多传感器装置解决了多传感器的目标感知坐标统一对齐校准难、传感器之间容易互相干扰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17455832U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20846859.4
申请日:2022-04-13
Applicant: 辽宁丽景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客车或货车的电子后视镜主机装置,包括用于与多个车载后视摄像头连接的图像信号处理器,其技术要点是:图像信号处理器的输出端与主控制处理器连接,图像信号处理器的输入端分别连接有模拟摄像头远距离接收板和数字摄像头远距离接收板,各个车载后视摄像头的信号输出端通过多路切换开关与模拟摄像头远距离接收板和数字摄像头远距离接收板连接;主控制处理器的输入端另连接有陀螺仪处理板和雷达信号处理板,所述陀螺仪处理板的输入端连接多个陀螺仪,所述雷达信号处理板的输入端连接多个雷达传感器。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电子后视镜系统拍摄角度与驾驶员后视观察角度存在角度偏差的问题,显著提高行车安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221506742U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322638644.0
申请日:2023-09-27
Applicant: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建设分公司
IPC: G01N21/954 , G01N21/01 , F16L55/32 , F16L55/40 , B62D63/04 , G06V20/05 , G06V20/58 , G06V10/141 , G06V10/24 , G06V10/764 , G06V10/80 , G06V10/75 , G06T7/00 , G06T7/73 , F16L101/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电站排水系统可视化检测装置,包括信息采集车和可视化检测平台,所述信息采集车与所述可视化检测平台通过电缆连接,且所述电缆上设置有数据传输模块;所述信息采集车由车厢、驱动模块、照明灯、摄像头和定位模块组成,所述驱动模块安装在所述车厢的外侧,所述照明灯和所述摄像头安装在所述车厢的顶部,所述定位模块固定安装在所述车厢的顶部。有益效果在于:方便对管道内部的缺陷进行视频观察,便于进行缺陷种类和位置判断;通过采用密闭式的车厢,可使信息采集车具备漂浮能力,方便在存水区域进行检查作业;大大提高了排水管道内部故障和缺陷的排查效率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221472882U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323392883.9
申请日:2023-12-11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 武汉锐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能够安全断光和交互的激光清洗装置和系统,该装置包括可移动激光清洗头、数据控制器和可穿戴式交互设备,通过专门设置可穿戴式交互设备对数据控制器进行远程调控,实现远程调整控制指令,进而能够实现远程控制可移动激光清洗头的发射激光状态,也就是说,通过可穿戴式交互设备能够灵活调整控制指令,从而实现有效清洗目标物体。
-
公开(公告)号:CN220961254U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322343687.6
申请日:2023-08-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烟幕效果监测系统,包括飞行器和地面设备,飞行器用于在空中观测烟幕,地面设备用于控制飞行器,以及接收并融合可见光图像和红外图像。飞行器包括:可见光成像装置,用于获取烟幕的可见光图像;红外成像装置,用于获取烟幕的红外图像。根据本申请的烟幕效果监测系统能够专门用于监测烟幕,监测范围大,监测结果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220438162U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21749506.3
申请日:2023-07-04
Applicant: 国能南京煤炭质量监督检验有限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
IPC: G01N21/71 , G01N21/17 , G01N21/01 , G06V10/764 , G06V10/774 , G06V10/80 , G06V10/82 , G06N3/046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便携式LIBS煤质快速检测装置,属于煤质检测技术领域。该便携式LIBS煤质快速检测装置包括供电模块,用于给整个系统供电;控制模块,用于装置的控制、参数设置、显示及输出数据分析结果;脉冲激光光源,用于发出脉冲激光光束;耦合光路,用于改变激光发射方向并使激光汇聚在样品表面;样品台,用于承载并带动煤样移动或旋转,以使耦合光束入射到样品不同区域;光谱仪,用于采集分析样品被激光激发出的离子体光;所述系统还包括,成像组件,获取煤样图像,成像数据经USB传输至客户端以用于预览或分析出每块大小、形状以及表面平整度信息。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对煤样进行现场快速测试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15529131U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2122032117.6
申请日:2021-08-26
Applicant: 深圳华瑞通科技有限公司
Inventor: 任勇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见光红外图像数字融合表现装置,包括安装底座、热红外相机、可见光相机,所述安装底座顶部固定连接有环形壳柱,所述环形壳柱内表壁螺纹旋合连接有连接壳柱,所述连接壳柱内卡接有左安装壳与右安装壳,所述左安装壳与右安装壳的底部通过螺丝钉固定有融合成像器。本实用新型中,将热红外相机与可见光相机分别插入左安装壳与右安装壳内相配合的插孔内,之后将融合成像器卡接在左安装壳底部,并通过螺丝钉固定在其底部,之后拉出热红外相机与可见光相机的连接插头与融合成像器连接,再将左安装壳与右安装壳连接,并通过固定螺杆固定,此时热红外相机与可见光相机的中心位置保持一致。
-
公开(公告)号:CN221841444U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323644483.2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普洱学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保监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植保无人机的小粒咖啡全景监控及病虫害识别装置,包括空中无人机图像采集端、地面图像检测识别端;所述空中无人机端包括无人机机体、主处理器模块、图像采集模块、图像拼接模块、无线通信模块;所述地面图像检测识别端包括嵌入式控制器模块、图像处理模块、存储模块、触摸显示器、对外接口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输入设备;所述空中无人机图像采集端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地面图像检测识别端无线连接;与传统的防控技术相比,以无人机作为载体,灵活的进行小粒咖啡的航空植保作业,可随时随地对小粒咖啡树进行实时自动检测,并通过深度学习目标检测算法提高农作物病虫害检测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219456888U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20120726.3
申请日:2023-01-12
Applicant: 上海集度汽车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具体涉及一种车辆的风道组件及车辆A柱和车辆。旨在解决现有的风道组件占用车辆内部空间大的技术问题。为此目的,本申请提供了车辆的风道组件,风道组件包括:风口边框,风口边框设置于车辆A柱的背侧并围设于车辆A柱的侧出风口的周边,风口边框与侧出风口配合形成指向前车门玻璃的侧出风流道;风道板,风道板设置于车辆A柱的背侧,风道板的一端设置有与侧出风流道流向不一致的进风通道,且进风通道与车辆的空调连通的,风道板的另一端设置为与风口边框连通并对接成一体成型结构。本申请提出了将风口边框与风道板对接为一体成型结构的技术方案,以此减少风口边框与风道板之间的组装结构以及拼接重叠部分占用的车辆内部空间。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