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21023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411507223.7
申请日:2024-10-28
Applicant: 哈金森公司
IPC: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54 , H01M10/6556 , H01M10/6567 , H01M10/6568
Abstract: 一种用于电池(10)的冷却装置(30),该冷却装置(30)包括:‑由两个彼此面对延伸的柔性材料片材(36)形成的壳体(32),该壳体(32)限定侧向边缘(47),‑至少一个在片材(36)之间延伸的流体循环通道(52),以及‑至少一个入口流体连接器(50)和至少一个出口流体连接器(50)。该冷却装置(30)进一步包括:‑刚性的支撑结构(34),其包括第一部分(54)和第二部分(56),其形状被设计成将壳体(32)的至少一个侧向边缘(47)夹在它们之间,该第二部分(56)限定至少一个挖空部分(68),用于允许壳体(32)通过所述挖空部分(68)从支撑结构(34)突出。
-
公开(公告)号:CN119921021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311431396.0
申请日:2023-10-30
Applicant: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10/613 , H01M10/655 , H01M10/6568 , H01M10/6556 , H01M10/625 , H01M10/658
Abstract: 为克服现有电池热失控保护结构存在影响体积能量密度和热扩散防护效果不足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组、电动车及储能系统,所述电池组包括电芯和吸热层,所述吸热层包括有含水层,所述吸热层设置于所述电芯的至少部分表面,所述含水层包括有基体和水,所述基体为亲水性高分子材料,所述含水层中的水可受热脱离所述基体;电芯与含水层满足以下条件:#imgabs0#本发明提供的电池组能够兼顾较高的体积能量密度和较好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905758A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411932587.X
申请日:2024-12-25
Applicant: 浙江卧龙储能系统有限公司
IPC: H01M50/244 , H01M10/613 , H01M10/6563 , H01M10/6566 , H01M10/633 , H01M10/617 , H01M50/24 , H01M10/6568 , H01M10/6556 , H01M10/655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储能柜,该储能柜包括柜体、电池组件和控制组件。柜体内设置有密闭空间。电池组件安装于密闭空间内,电池组件与密闭空间的内壁面之间存在第一间隙,电池组件上设置有吸热组件,吸热组件至少用于吸收电池组件产生的热量以降低第一间隙的温度。控制组件安装于密闭空间内,控制组件与密闭空间的内壁面之间存在第二间隙,第一间隙与第二间隙相互连通。控制组件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风力驱动机构和第一通孔,第一通孔连通第二间隙与壳体内部,风力驱动机构驱动第一间隙内的空气流入壳体内。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储能柜内的控制模块的散热效果较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905714A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510159216.0
申请日:2025-02-13
Applicant: 烟台大学
IPC: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43 , H01M10/6554 , H01M10/6555 , H01M10/6556 , H01M10/6557 , H01M10/6568 , H01M10/6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热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一种鱼鳞型锂电池液冷管结构。包括用于对多个18650锂电池冷却的液冷管,多个所述18650锂电池分为两组等腰三角形的电池组,且沿中心线对称排布,所述液冷管形成多个鱼鳞状空间,所述鱼鳞状空间形成有内圆弧壁,每一个18650锂电池至于鱼鳞状空间内,从而使18650锂电池紧密贴合在鱼鳞状空间的内圆弧壁上。解决了对18650锂电池在工作过程中散热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905709A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411923178.3
申请日:2024-12-23
Applicant: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10/613 , H01M10/6554 , H01M10/6556 , H01M10/6568 , H01M50/3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板和具有其的电池包,涉及冷却散热领域。所述冷板上设有相间隔的冷却介质流道和排气通道,所述冷板上设有至少两个单向爆破结构;所述单向爆破结构包括:对应所述冷却介质流道设置,且从所述冷却介质流道朝向电芯的第一单向爆破结构;对应所述排气通道设置,且从所述电芯朝向所述排气通道的第二单向爆破结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冷能够在热失控时迅速排气并引入冷却介质,确保电池包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204157B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111095520.1
申请日:2021-09-17
Applicant: 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56 , H01M10/6568 , B60L53/80 , F16L2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浮动功能的液冷连接装置、电池包和电动汽车,液冷连接装置包括:安装座,设置在电动汽车底部的容纳腔内或者电池包上;以及连接阀,固定于安装座上,连接阀的一端与供液装置相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液冷管路相连接;安装座包括固定于电池包上或者电动汽车底部的容纳腔内的安装板以及相对于安装板可沿流通通道的流通方向伸缩移动的移动机构,连接阀固定设于移动机构上。增大了连接阀的移动量,且连接阀移动更加稳定,保证了连接阀连接的稳定性,有效避免了发生冷却液的渗漏现象,大大提高了液冷连接装置的安装稳定性。通过连接阀随动的方式解决了车辆震动等因素导致的连接阀连接不稳定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890545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121861.3
申请日:2025-01-24
Applicant: 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 中车工业研究院(青岛)有限公司
IPC: H01M10/633 , H01M8/04029 , H01M8/04007 , H01M10/613 , H01M10/6556 , H01M10/6568 , H01M10/615 , H01M10/651 , H01M8/04701 , H01M8/04955 , B60L58/26 , B60L58/27 , B60L58/33 , B60L58/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氢混合动力机车热管理系统及控制方法,氢混合动力机车热管理系统包括: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和中间换热装置,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动力电池冷却液循环回路,动力电池冷却液循环回路包括动力电池冷却液主回路、动力电池冷却液加热支路、动力电池冷却液换热支路、第一电子三通阀和第二电子三通阀,动力电池冷却液主回路上设有第一散热器,动力电池冷却液加热支路、动力电池冷却液换热支路和第一散热器并联。可以利用燃料电池的余热对动力电池的冷却液进行加热,当余热不足时,可以通过动力电池冷却液加热支路对冷却液进行加热,此时可以减小对燃料电池的温度影响,从而使得燃料电池维持在正常温度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9890544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090523.8
申请日:2025-01-21
Applicant: 马鞍山纳百川热交换器有限公司
IPC: H01M10/63 , H01M10/6568 , H01M10/6554 , H01M10/6556 , H05K7/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同步电子元器件热管理的水冷板流道结构,属于电池热管理技术领域。一种用于同步电子元器件热管理的水冷板流道结构,包括上冷板和下冷板,所述上冷板与下冷板贴合,所述上冷板的外表面设置有一体成型的单元贴板,其中,所述上冷板的一端设置有出液口,出液口的一侧设置有进液口。为解决间隙小,上下冷板装配过程有干涉风险;阻隔间隙大,钎焊后有内漏风险的问题,将水冷板的上冷板设计向上冲压的流道结构形状,使其尽可能贴合所有需要进行热管理的电器元件,贴合区域因向上凸起,需要进行涂导热结构胶的区域更加明显,方便后工程的涂胶范围及用量控制,有效降低了制造成本和工序复杂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890534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203844.4
申请日:2025-02-24
Applicant: 天津力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10/613 , H01M10/617 , H01M10/6552 , H01M10/6554 , H01M10/6556 , H01M10/6568 , H01M10/6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系统散热组件及电池系统。电池系统散热组件包括用于对电池系统的电芯底部散热冷却的液冷板、嵌入式垂直安装在所述液冷板的一侧表面的型槽中的用于对电芯大面散热冷却的热管组件;所述热管组件包括多个内部形成多个独立的管腔且具有预定变形量的热管单元,所述管腔直线排列并连接形成片状结构,每个所述管腔内填充有液汽相变材料,相邻所述热管单元间隔开而形成电芯空间。本发明通过采用液冷板及热管单元组合,通过相邻所述热管单元间隔开而形成电芯空间,可以实现对电池系统两个大面以及底面共三个面散热冷却,对电池系统的电芯起到了很好的降温和均温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890530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101005.1
申请日:2025-01-22
Applicant: 南通品鑫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IPC: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67 , H01M10/656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动力电池散热结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冷却箱,所述冷却箱后端的厚度大于前端的厚度,所述冷却箱的一侧设置有进液管,所述冷却箱的内部纵向排列设置有若干块隔板,所述冷却箱内位于隔板之间悬空设置有用于安装电池的电池箱,所述冷却箱的内侧位于隔板端部设置有用于控制散热效率的调节机构,所述冷却箱的上端设置有驱动组件用于驱动调节机构,所述底座的一侧还设置有用于排出冷却液的排液箱;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利用控流板配合隔板将冷却箱内分隔成若干个液冷区域,并通过调节控流板的开启程度,实现了独立控制每个液冷区域散热效率的效果,显著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