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730979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380062988.1
申请日:2023-07-27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中央研究所 , 丰田通商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有效或简易地得到Al基颗粒的制造方法。根据本发明,通过使Al基箔与熔融盐接触,从而得到在熔融盐中分散有Al基颗粒(液相)的颗粒分散熔融盐(Al基材的一例)。如果通过颗粒分散熔融盐,则例如可以有效或简易地得到包括Al基颗粒(固相)的Al基粉末(Al基材的一例)。如果对Al基颗粒组进行分级,则也能够得到期望的粒度分布的Al基粉末。Al基箔例如其厚度为0.5mm以下,进一步为0.1mm。Al基箔可以作为被切碎的箔片向熔融盐供给。由此,容易得到包含微细颗粒的粒度分布的Al基粉末。熔融盐例如可以使用包含NaCl和KCl的混合盐。
-
公开(公告)号:CN116121605B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310322743.X
申请日:2023-03-30
Applicant: 苏州慧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自行车用免热处理压铸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该合金包括Si:7.0wt%‑11.0wt%;Mg:0.8‑2.0wt%;Cu:0.5‑1.5wt%;Zn:2.0‑8.0wt%;B:0.001wt%‑0.20wt%;Ti:0.05‑0.2wt%;Mn:0.1‑0.8wt%;Fe:0.05‑0.8wt%;Sr:0.005‑0.5wt%;Zr:<0.1wt%;Cr:<0.1wt%;其余杂质的重量百分比之和控制在1.0wt%以下,余量为Al。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得材料不需要热处理就能达到抗拉强度310‑380MPa,屈服强度200‑270MPa,延伸率2‑5%,硬度100‑120HB,对应所制卡钳产品可承受钳口压力>24.5MPa,满足产品安全性要求下,极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具有巨大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5151360B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180015472.2
申请日:2021-02-02
Applicant: 株式会社大赛璐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即使不在还原气氛下也提供在低温下金属粒子良好地烧结的导电糊剂的金属粒子烧结用分散介质以及使用该分散介质的导电糊剂。本公开的金属粒子烧结用分散介质含有甲酸和碱性化合物,所述碱性化合物为下述式(1)所示的含氮化合物,所述碱性化合物中所含的碱性基团与甲酸的摩尔比(碱性基团/甲酸)为0.50~1.20。[化学式1]#imgabs0#式(1)中,Ra~Rc相同或不同,表示氢原子或任选地具有取代基的烃基。含虚线的双划线表示单键或双键,在为双键的情况下不存在Rc。Ra~Rc中的任意两个任选地彼此键合而与邻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环。
-
公开(公告)号:CN119173349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380038547.8
申请日:2023-12-13
Inventor: 山本翔太
IPC: B22F9/00 , B22F1/103 , B22F7/08 , B23K1/00 , B23K1/19 , C22C5/08 , C22C9/00 , H01L23/12 , H05K1/03 , H05K1/09
Abstract: 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活性金属糊剂的制造方法具备预混合工序和混炼工序。在上述预混合工序中,在包含铜及活性金属的金属粉末中混合使树脂溶解于有机溶剂中而得到的粘合剂,生成包含60~95质量%的上述金属粉末的混合物。在上述混炼工序中,对上述混合物施加自转和公转而生成活性金属糊剂。
-
公开(公告)号:CN118984746A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380026799.9
申请日:2023-02-27
Applicant: 同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块状银粉,其BET比表面积为0.5m2/g以下,观察100个以上银颗粒截面时的、长宽比的平均值为1.2以上且小于2.0、并且下述(式1)所示的银颗粒的周长相对于外接长方形的周长之比的平均值为0.84以上,(式1):L/(2×长径+2×短径)。其中,L为银颗粒的周长(μm),长径和短径是与银颗粒截面的轮廓外接的长方形中面积成为最小的长方形的长边(μm)和短边(μm)。
-
公开(公告)号:CN118891118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380026665.7
申请日:2023-03-31
Applicant: 京瓷株式会社
IPC: B22F1/00 , B22F1/054 , B22F1/06 , B22F1/07 , B22F1/102 , B22F1/103 , B22F1/16 , B22F7/08 , B22F9/00 , B22F9/20 , B82Y30/00 , B82Y40/00 , C22C1/05 , C22C32/00 , H01L21/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含氧化物的板状铜粒子和使用该含氧化物的板状铜粒子的膏组合物、以及半导体装置、电气部件和电子部件,所述含氧化物的板状铜粒子能够获得能形成致密度高、接合强度高且接合可靠性高的接合层的膏组合物。本发明的含铜氧化物的板状铜粒子包含Cu、Cu2O以及Cu64O,相对于Cu、Cu2O以及Cu64O的合计100质量%,Cu64O的含量为2.1质量%~25.0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8891117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380026664.2
申请日:2023-03-31
Applicant: 京瓷株式会社
IPC: B22F1/00 , B22F1/054 , B22F1/06 , B22F1/07 , B22F1/102 , B22F1/103 , B22F1/16 , B22F7/08 , B22F9/00 , B22F9/20 , B82Y30/00 , B82Y40/00 , C22C1/05 , C22C32/00 , H01L21/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含氧化物铜粒子和使用该含氧化物铜粒子的膏组合物、以及半导体装置、电气部件和电子部件,所述含氧化物铜粒子能够获得能形成致密度高、接合强度高且接合可靠性高的接合层的膏组合物。本发明的含氧化物铜粒子,将含氧化物铜粒子分散在1×106倍的质量的乙醇中并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的吸收光谱在波长600nm~1000nm的范围内具有吸收峰。
-
公开(公告)号:CN110608367B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1910938342.0
申请日:2019-09-30
Applicant: 苏州苏净保护气氛有限公司
IPC: F17D1/02 , F17D1/07 , F17D3/01 , B01D53/81 , B01D53/46 , B01D53/26 , B01D53/04 , B01D53/02 , B22F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氩气循环利用系统,包括用氩设备、与所述的用氩设备的排气口相连通的第一冷却器、与所述的第一冷却器相连通的第一压缩机、与所述的第一压缩机相连通的过滤器、与所述的过滤器相连通的除氮单元、与所述的除氮单元相连通的第二冷却器、与所述的第二冷却器相连通的第二压缩机、与所述的第二压缩机相连通的第一加热器,所述的第一加热器与所述的用氩设备的进气口相连通,所述的除氮单元包括能够与进入所述的除氮单元的氩气接触的锆铝合金粉、用于对所述的除氮单元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本发明的结构简单,能够有效除去氩气中的杂质,且能够实现氩气的循环利用,从而达到减少能耗,降低单位生产成本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8382728A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280081674.1
申请日:2022-12-20
Applicant: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IPC: C25D1/00 , B22F1/054 , B22F1/0545 , B22F9/00 , C25D11/20 , C25D11/24 , H01B1/00 , H01B1/02 , H01B1/22 , H01B5/00 , H01B5/14 , H01B5/16 , H01B13/00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为提供一种能够得到连接电阻低的金属纳米线的金属纳米线的制造方法、金属纳米线、分散液及导电膜。本发明的金属纳米线的制造方法为如下金属纳米线的制造方法,其包括:阳极氧化工序,将具有多孔的阳极氧化膜形成于阀金属基板的表面;金属填充工序,向多孔中填充金属;铸模去除工序,去除阳极氧化膜及阀金属基板而得到针状金属;及保护层形成工序,对针状金属形成含有腐蚀抑制剂的保护层。
-
公开(公告)号:CN115519116B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211294815.6
申请日:2022-10-21
Applicant: 安徽智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合金材料领域,具体为一种高生物相容性镁基非晶合金粉末及其制备方法,其结构通式如下所示:Mg50‑xCu37Ti4.5Zr3Co2.5Hf2Ca1REx;结构通式中RE为稀土元素;x为0.1‑0.4,其可以用于3D打印制作人体医疗部件,密度与人体骨骼接近,具有力学强度优良,耐磨耐腐蚀等优点,由于不存在晶界、位错及相界面等易导致腐蚀的因素存在,能迅速形成致密、均匀、稳定的钝化膜,在37℃的模拟体液中无化学偏析,往表现出优良的耐蚀性,不存在因腐蚀导致的疲劳失效等问题,因此在生物医疗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