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机车磁电机照明线圈

    公开(公告)号:CN119945028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411942308.8

    申请日:2024-12-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磁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机车磁电机照明线圈,包括外壳、磁电机本体和磁钢,还包括散热组件;散热组件包括转动壳、散热扇、连接柱、挡板和弹性构件,当机车发动机停止转动后,散热扇、连接柱和转动壳停止转动,此时挡板失去离心力的作用,进而在弹性构件的弹力下重新与转动壳贴合,对出风孔进行密封,避免外部灰尘、杂质或雨水进入转动壳和外壳内部,对磁电机本体造成影响,本发明通过散热扇的转动提升对磁电机本体和照明线圈的散热效果,同时挡板失去离心力作用后,能够在弹性构件的作用下自动复位,进而避免灰尘、杂物、雨水进入外壳内部,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

    一种基于DTOF激光雷达的非机动车避障防撞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929047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106994.3

    申请日:2025-01-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DTOF激光雷达的非机动车避障防撞系统及方法,属于车辆安全技术领域,包括激光雷达模块,获取障碍物信息,并通过特定的安装方式扫描范围覆盖关键区域;控制模块,接收激光雷达模块传来的数据,根据预设的分区扫描策略,将扫描区域划分为高、中、低优先级分区,分别以不同频率和精度进行扫描,同时依据预警分级规则,计算障碍物相关参数,判断预警级别;警示模块,根据控制模块发出的不同预警级别指令进行警示;制动模块,按照控制模块指令执行相应制动操作。本发明通过各模块协同工作,有效解决了传统技术在分区扫描和预警分级方面的问题,提高了非机动车避障防撞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安全性。

    一种电助力自行车及车灯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929034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411995619.0

    申请日:2024-12-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助力自行车及车灯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包括移动终端、控制模块、灯光控制模块和车灯;移动终端与控制模块通讯连接,移动终端用于获取用户的需求信息并发送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与灯光控制模块电连接;控制模块用于在接收到需求信息后向灯光控制模块发送需求信息对应的灯光控制信号;灯光控制模块还与车灯电连接;灯光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灯光控制信号,控制车灯亮灭形成对应灯语。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助力自行车车灯控制系统,在通过移动终端与控制模块通讯实现对自行车功能的控制的基础上,根据需求信号和车辆状态控制车灯形成个性化灯语,增强了车辆交互体验与产品独特性,提高了骑行安全性与趣味性。

    按压式夹持支架和夹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819914B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1711071525.4

    申请日:2017-11-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按压式夹持支架和夹持方法;按压式夹持支架包括支架本体,还包括与支架本体铰接的压紧杆,压紧杆的中段与所述支架本体铰接,一端的内侧为压紧部,另一端的外侧为按压部,还包括使压紧杆产生向内夹紧力的弹力机构;当按压部受到向内的外力时,压紧部向外移动,被夹持物置于由压紧部构成的夹持空间内,按压部所受的外力消失时,在弹力机构的作用,压紧部向内移动,对被夹持物产生夹紧力。本发明按压式夹持支架以杠杆的工作原理,将按压动作转换为拉开动作,仅用单手就可以很方便地将夹持支架打开,将物品放入其中进行夹持。还采用按压保持机构,使物品在被放入时处于打开状态,方便单手放入物品,再按一次,物品就可以被夹住。

    一种电助力自行车供电模块及电助力自行车

    公开(公告)号:CN119911369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205401.9

    申请日:2025-02-24

    Inventor: 丁建宇 丁烨霖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助力自行车供电模块,属于电助力自行车技术领域,包括电池、电池管理系统、充电系统和连接线路,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由监测单元、控制单元、保护单元和通信单元组成,监测单元用于监测电池的电压、电流和温度,控制单元会根据监测单元提供的电池电压、电流和温度等信息,对电池的充放电过程进行控制,保护单元能够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对电池进行保护,通信单元用于各个子模块之间的信息传递,所述充电系统由充电接口和充电器组成,所述连接线路由内部连接线和外部连接线组成。该电助力自行车供电模块,对电池管理系统进行了优化,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寿命,同时在骑行过程中提供助力,使得电助力自行车的速度提升更为容易。

    电助力自行车参数设置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911368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077920.1

    申请日:2025-01-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助力自行车参数设置方法及系统,包括上位机和仪表,仪表与电助力自行车的其他设备通过CAN总线通信连接,其他设备包括电机控制器,仪表与每个其他设备分别具有一个节点设备ID;仪表包括主机,主机包括通信切换电路,能够与外部设备电连接;主机的工作模式包括电源模式和参数设置模式,在电源模式下,通信切换电路对外提供电能,在参数设置模式下,主机通过通信切换电路与上位机通信连接;上位机通过控制主机收发CAN报文,读取和/或设置对应设备的参数。本发明避免了使用线束逐一连接电助力自行车各设备并通过不同上位机软件进行参数设置的繁琐过程。

    一种电动车智能仪表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911361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135650.5

    申请日:2025-02-07

    Inventor: 谭时双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车智能仪表,包括高速切换开关;以及采集模块,所述采集模块与所述高速切换开关电连接,而所述高速切换开关与电机温度传感器、控制器测温电路电连接;其中,所述电机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测温电路断开,所述采集模块向所述控制器测温电路发送模拟电压信号的同时,采集所述电机温度传感器的电压信号并解析为温度,所述高速切换开关迅速回到连接状态,所述电机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测温电路重新连接,所述电机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数据实时传送至控制器。本发明可无视电动车原控制器型号限制,实现对温度信号的动态、可靠、快速、无损采集等特点。

    用于连接自行车部件的连接装置、保持装置和显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911359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411537898.6

    申请日:2024-10-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装置,该连接装置用于将能松脱的第一自行车部件与第二自行车部件力锁合和形状锁合连接,该连接装置具有刚性的第一连接单元和可运动的第二连接单元,其中,刚性的连接单元具有至少两个连接元件,这两个连接元件从刚性的连接单元的基体出发朝彼此延伸并且形成用于容纳可运动的第二连接单元的容纳空间,其中,所述可运动的连接单元具有至少一个可运动的锁定元件。提出,所述刚性的连接单元具有至少一个保险元件,该保险元件构造用于取决于到所述能松脱的第一自行车部件上的力作用的方向和/或位置地阻止或引导所述刚性的连接单元相对于可运动的连接单元的相对运动。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相应的保持装置和显示装置。

    减震鞍座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655340B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011557267.2

    申请日:2020-12-23

    Inventor: 严振华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震鞍座,包括支架、弹性支撑杆,所述弹性支撑杆包括由鞍座固定夹片连接臂与支撑杆前端弯曲圆弧吻接后向后折返构成支撑杆后侧悬臂,鞍座固定夹片连接臂与支撑杆后端弯曲圆弧吻接后向前折返构成支撑杆前侧悬臂,并构成双U字形弹簧构件,支撑杆后侧悬臂与支架后端连接,支撑杆前侧悬臂与支架前端连接,两只平行的双U字形弹簧构件的支撑杆前侧悬臂分别与左右支撑杆交汇圆弧吻接构成整体双U型弹性支撑杆。有益效果:采用“从固定夹片后方通过U形折返支撑鞍座前端,从固定夹片前方通过U形折返支撑鞍座后端,”的结构可以保证鞍座前后上下平移减震均匀。

    基于扰动频率分离的CMG无人摩托抗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9872712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960540.4

    申请日:2024-12-27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公开了提供一种基于扰动频率分离的CMG无人摩托抗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通过扰动观测器根据进动控制量和测量输出,估算系统状态和滚转通道扰动;将扰动分离为低频扰动和高频扰动;基于低频扰动计算实际状态平衡点;基于估计的系统状态和实际状态平衡点,生成初步进动控制量;基于高频扰动对初步进动控制量进行高频扰动前馈补偿,生成新的进动控制量;将新生成的进动控制量应用于CMG无人摩托系统。本公开在存在扰动时也能驱动进动角回到零位,避免CMG角动量饱和,同时实现转向控制与CMG控制的解耦,显著增强了摩托在各种扰动下的抗扰能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